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冯新明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58 - 1979
籍贯: 湖南湘潭
概括语: 湖南湘潭人,1958年4月出生于湘潭县上马公社湘江大队许家生产队,今湘潭县易俗河镇凤形社区谭煤小区。父母均是地地道道的老实农民。兄弟姊妹4男2女,冯新明排行老三。
  湖南湘潭人,1958年4月出生于湘潭县上马公社湘江大队许家生产队,今湘潭县易俗河镇凤形社区谭煤小区。父母均是地地道道的老实农民。兄弟姊妹4男2女,冯新明排行老三。

冯新明7岁上学读书,一开始,他非常刻苦,学习成绩总是排在全班的前几名,却因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他无心读书,成绩每况愈下。万般无奈,小学刚毕业,就辍学了,老师们上门来劝学,一见冯新明家那间不遮风雨的房子和饭桌上不能止饥饿的食物,只得酸涩涩地走了。小小年纪的冯新明从此就担负起赚工分,养家养弟妹的责任。

冯新明12岁参加队里的农业生产劳动,脏活、累活什么都干,从来不挑肥拣瘦、拈轻怕重,全队男女老幼都喜欢他。1972年秋冬季节,人民公社组织修向东渠,定额挑土方,有的主要劳力没挑几天就打退堂鼓走了,14岁的冯新明一干就是5个月,除非下雨无法上工外,天天出满勤,直到工程全部完成。他赚的工分比全队任何一个主要劳力都高。一年以后队里开会评底分,全队的主劳力们都同意给冯新明评上主劳底分,不到16岁的孩子跟壮劳力拿同样的底分,平起平坐,那时可实属不多见的。

冯新明并非天生就爱吃苦,他也是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是血肉之躯,也有愿意舒服一些、愿意轻松一点的人的本能,只不过他愿意以自己的苦和累,来换取为家人、为别人舒服一些、轻松一点。以苦为乐,以累为荣是他的不懈的追求。

冯新明从小俭朴,从不乱花一分钱。他不会向家里提出买条裤衩、买双袜子,甚至也不会去买几毛钱的零食打打牙祭。偶尔在外面得到什么好吃的食物,他自己舍不得吃,非要带回家让父母受用,冯新明是大家眼里一个特别懂事的好青年。

冯新明很爱自己的妹妹,但却因为妹妹不太想做家务事,而没少挨哥哥的批评。在他的意识里,真正的爱就是要高标准产要求。做人没有高标准,就是没有出息。

1976年初,是冯新明生命里的一个大转折。共和国冬季征兵开始了,他兴高采烈地参加了适龄青年动员大会。他从小就希望着有朝一日穿上笔挺的军装,手握钢枪,为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站岗放哨。征兵的那些日子,冯新明有事没事总往大队部跑。生怕大队干部落下了自己的名字。他平时不抽烟,也不乱花钱,为参军入伍,却突然慷慨地买起香烟,异常殷勤地给大队、公社干部发烟。从体检、政审到定兵,也就个把月时间,冯新民却如度三秋。终于喜讯来了,冯新明各方面条件完全合格,他被批准入伍了。

1976年3月,冯新明和他的新战友们告别家乡和亲人,登上了南往的列车。他来到驻守在南海岸边的55军163师488团新兵连。他将在这里进行脱胎换骨的军政训练。

干活从不怕吃苦的冯新明,在训练场上可是遭罪了。队列训练本来是再简单不过的科目,冯新明也嘀咕:还不是走路吗?谁不会。恰恰是这简单的“走路”,冯新明确实出足了洋相,害得教官们哭笑不得。在家干惯了体力活的冯新明,按说投弹是没有什么问题了吧,结果练了5天,怎么也只投得个23米。并不是冯新明不努力,他起早贪黑,算得上“拼命三郎”了,可就是效果不佳。班长经过“会诊”,发现了他动作要领“不协调”、“不到位”的“症结”所在,于是,“开小灶”,帮助他科学地体会和掌握要领。再经过反复体会,冯新明终于悟出了个中道理,他仍然像往常“笨鸟先飞”式的起早贪黑地训练,效果明显,新兵训练结束前的考核,冯新明居然取得了各科目全优的好成绩。新兵连给他嘉奖一次。

正是木棉花开的时节,冯新明结束了新兵连军政训练的生活,被分配到55军163师488团2营6连,他开始了新的军旅生涯。

寒来暑往三载,冯新明在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学文化、学军事、学政治,在战备执勤和摸爬滚打的军事全能训练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军政素质全面提高。他4次被连队嘉奖,并相继担任了第8班副班长、班长。更让他不可忘怀的是1978年1月,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幕,从那一刻起,他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冯新明有股牛劲,当战士、当副班长、当班长,不论在什么岗位,他都要把工作做得最棒。他们连有一个班,原本是全连作风最散漫的后进班,他担任班长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从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关心、体贴战友,不到半年,后进班一跃成为连队的标兵班。

部队是一个担负特殊使命的集团。在平时的军政训练和战备执勤中很少有人能立功受奖。一个连队一年下来,能有一个记三等功的便算不错了。冯新明担任班长后的1977年底,连队党支部内定好了他和他们班的一个战士作为向团里推荐记三等功的对象。名额只有一个,到底定谁?党支部下不了决心,冯新明知道后,马上找到连长和指导员,列举了他们班那位战士后进变先进的典型事迹和典型意义,并反省了自己的差距,坚决要求把给自己的立功申报撤下来。连队党支部被他见荣誉就让的品德感动了,成全了冯新明的意愿。

三年服役期将满时,部队安排冯新明探家。就在他检点行装准备离队时,中央军委发布一级战备命令,取消了他的探亲假,不久,部队奉命移防来到广西中越边境。

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军向杀我边防军民,侵我国土的越南侵略者发起了自卫还击。冯新明和他所在的部队像利剑出鞘,直插敌人心脏。

灭绝人性的越南反华势力,用我们制造的武器屠杀我同胞兄弟,吃我们种植的粮食,天天高叫反华论调。冯新明和战友们同仇敌忾,奋勇杀敌,出生入死。他们要以严惩侵略者的胜利,雪耻雪辱。

在阴雨连绵、地形复杂、敌情变幻莫测、战场环境非常恶劣情况下,冯新明带领全班机智灵活、沉着应战。从2月17日凌晨开始至2月27日共10天,他们参加大小战斗20多次,迂回穿插200多公里,大量杀伤了敌人。

2月28日凌晨,冯新明带领全班穿插在谅山至坤山的丛林地带的一无名高地,与敌人突然遭遇。敌人的机枪,六○炮吐出数道凶恶的火舌,压得我穿插部队抬不起头,几次冲锋受挫。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代价。冯新明主动向连长请缨,担任迂回包抄的任务。根据战场态势,派一小股部队迂回包抄敌阵地是一个理想的打法,而这恰恰又是一步险棋,因为包抄的小股部队必须穿过无遮无拦的大片田地,稍不慎,便可能导致无一生还的结局。连长决心难下,冯新明急了:请下命令吧,保证完成任务!继续相持将要耽误大部队的行动,贻误战机。连长忍痛向冯新明下达了命令。

在全连火力以及后续部队的炮火掩护下,冯新明带着全班战友迅速迂回至敌阵地后侧,在接近敌阵地的一刹那间,冯新明果断指挥全班占领有利地形,迅速向敌人发起了进攻。杀红了眼的敌人当头挨了一闷棒,很快便掉转枪炮,猛烈的火力立即将冯新明全班压制在一个土丘后。大部队见机发起了冲锋,敌人又急忙掉转枪口,雨点般的子弹、炮弹又压向冲锋的大部队。见此情景,冯新明果断指挥全班跃进50米,抢占了一个大土包,紧逼敌人。无奈的敌人再次掉转枪口时,因为双方距离太近,六。炮已经不能发挥作用了。冯新明指挥战友们抓住战机向敌人发起了猛烈进攻。歇斯底里的敌人更加疯狂,密集的子弹倾泻在不到10平方米的小土包上,烟雾把个小土包笼罩了。这时,敌暗堡内一串子弹射来,冯新明腹部中弹,血流如注。敌人见冯新明倒下不动了,就调转机枪口向我冲锋部队凶狠扫射。由于敌人居高临下,又在暗处,我40火箭筒手连续发射3发火箭弹,都未能将敌火力点摧毁,反而暴露了位置,遭敌更密集的火力封锁,战士们被压在山腰一线不能动弹,而我上级炮火因6连已接近敌主峰,不再实施对敌压制,顶峰的残敌更加嚣张。时间一分一秒飞逝,我伤亡不断增加……激烈的枪炮声惊醒了中弹昏迷的冯新明,他咬紧牙关,用尽最后一点力艰难地向敌暗堡爬去,在距敌火力点约5米处,两枚手榴弹带着仇恨飞了进去,轰!轰!随着两声巨响,敌机枪手当场炸死。冯新明壮烈牺牲,献出了他21岁的年轻生命,战友们高呼:“为冯新民报仇!”向上顶冲去……战斗结束后,清扫战场,6连共毙敌62名,俘敌4名,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冯新明的遗体安葬在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卡房坡那红革命烈士公墓。

55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烈士的英雄壮举,给冯新明追记一等功。

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布命令,追认冯新明为革命烈士。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