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高建良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55 - 1979
籍贯: 湖南宁乡
概括语: 湖南长沙人,1955年出生于宁乡县双江口镇兴益村一个叫樟树屋场的农民家庭。他出生时,父亲高书林请来一名老私塾先生为其子取名。“这样吧,就叫他高建良,既建家立业,又品质、才学优良。”私塾先生解释道。
  湖南长沙人,1955年出生于宁乡县双江口镇兴益村一个叫樟树屋场的农民家庭。他出生时,父亲高书林请来一名老私塾先生为其子取名。“这样吧,就叫他高建良,既建家立业,又品质、才学优良。”私塾先生解释道。

在1962年困难时期,家里节衣缩食。父亲送他上了学。高建良初小毕业,家里人多实在拿不出钱来再供他读书,12岁的他只好告别了学校。

1975年,高建良被派去修筑枝柳铁路。他这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有着一股使不完的劲,用板车运石头,他拉得多,跑得快,担任运输小队长,被评为“五好民兵”,光荣地加入了共青团。他所在的小组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被评为先进小组。修完铁路,他回村担任了团支部书记。

经过风风雨雨的锻炼,高建良长成了身高一米七八,体格健壮的棒小伙。不管什么农活他都拿得起,加上又是村团支书,大小也算是个村干部,高家人觉得脸上十分光彩。可高建良却不这么想,他想参军,实现保家卫国的愿望。1974年征兵,高建良体检合格,但名额有限,未能成功。第二年他又积极报名,但同样未能如愿以偿。高建良毫不气馁,1976年他再次报名,终于盼到了一张入伍通知书,这才穿上了绿军装。

离开家乡后,高建良来到了美丽的珠江三角洲,肥沃的潮汕平原。在部队,他开始了由一名农民到军人的转变。

1978年,当了1年兵的高建良愉快地接受调动,来到连队炊事班任副班长。炊事工作繁重而不起眼,但很重要。他认真学习烹调技术,兢兢业业当好“伙头军”,想方设法改善连队伙食。他给父母的信中写道“儿现在还学了一技之长,等我服役期满,一定给家里做一桌香喷喷的好饭菜,让全家人品品我的手艺。”仅半年,他领导的炊事班就被评为全团先进集体。

金秋10月,高建良收到一封家信,打升一看,脸色陡变。

信是姐姐写来的,她告诉弟弟,父亲病情日益加重,据医生讲拖不了多久,希望弟弟请假回家一趟,不然会是终身遗憾的。

高建良何尝不想回去看望年迈的父母呢?离家快两年了,他近来不时想念亲人,但目前越南侵略者正加紧在广西、云南边境进行挑衅,部队进了战备状态,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节骨眼上,能回去吗?战友们都在写申请书和决心书,要求杀敌卫国。高建良心想:祖国和人民需要我效力的时候,我决不能离开部队。国大家小,我只能舍家为国。于是,他连夜赶写了一封长信,说明自己目前不能回来的原因,并嘱咐弟妹好好照顾父亲。信中说:“父亲,我作为您的儿子,不能在您的病床前守候着您,不能尽孝,但我作为祖国的儿子,我一定为国尽忠。”

果然,不出所料,半个月后,部队就开赴前线,开始了紧张的临战训练。高建良白天忙着做饭,还参加训练,晚上挤时间写了入党申请书和参战决心书。

指导员找他谈了话,勉励他在战火中经受洗礼,接受党组织的考验,争取火线入党。当指导员问及家里情况时,他对父亲的病情一点都没透露出来。

1978年2月,高建良随部队开赴广西凭祥,进入紧急战备状态。

一天,他给在山地进行训练的连队送茶水回来,途中见到分别半年的同乡战友李元生。他乡遇故知,格外高兴。两人坐在一棵大榕树下,回忆起家乡的往事来。当话题转到面临的战争时,气氛似乎沉重了一些。战发问他:“你想到过死吗?”他坦然地对老乡说:“……为了国家,为了正义上战场,我是不怕流血牺牲的。我万一死了,你回去多多安慰我的爸爸妈妈,叫他们别伤心难过,好好把弟妹哺育大。”短短几句朴实无华的话语,体现了他崇高的品质和大无畏的气节。

不久,家里给高建良来了封电报,说父亲的棺木都准备好了,要他回去见最后一面。他含着眼泪把电报折好,塞进口袋、又挑起饭菜到山上阵地给战友们送饭去了。

1979年2月17日晨6点25分,严惩越南侵略者的战斗打响了。我正义之师各种火炮一齐怒吼,成千上万发炮弹倾泻在越军阵地上。

友谊关城楼对面不远的越南城市同登,这里的山,早被蓄谋已久的越南军队挖空了,构成一个个坚固的工事和弹药给养储备库;昔日法国侵略者侵华用的大碉堡“法国楼”,也被越军加固,修成一座既可攻又可守的“小战略城”,并由越军王牌“飞虎十二团”把守。

高建良所在连奉命穿插到探谋,截断同登守敌退路。

在坦克掩护下,连队很快占领了越军的边防检查站。高建良此时心里痒痒的。他曾几次找连长要求下战斗班打仗,但每次都被连长越了一通。战斗一打响,他们炊事班又改为救护组,由他担任副组长,还是不能冲锋在前。

推进到公路拐弯处,我2排暴露了,一颗炮弹袭来,11名战士负伤倒下。高建良顾不得考虑,大手一挥,喊道:“救护组跟我上!”

高建良以山坡为掩护,迅速冲进了敌人的火力网,爬过去给每个伤员包扎,然后抢运下来。时间就是生命,让伤员少流一滴血,就多一份救活的希望。高建良身强力壮,一口气就抱出6名伤员,抬上担架送下了火线。在他的带领下,救护组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11名伤员的包扎抢救工作。高建良的军衣已染得殷红,分不清是战友的血还是自己的血。

公路旁的无名高地上,敌高射机枪、迫击炮和重机枪织成的火力网,将冲在前面的我军坦克阻挡在几米宽一丈多深的防坦克壕边,情况对我军十分不利。幸亏炮火及时支援,硝烟立刻覆盖了山头,我军的推土机迅速推出一条路来,坦克继续向敌逼近。

又一名战士中弹倒下去。高建良大喊一声:“我去抢救!”话音剐落,人就冲了出去。他一会跳跃,一会匍匐前进,很快到了伤员身边。当高建良掏出急救包正要包扎时,头顶传来了“嗤”的一声,他抱住伤员往低洼处一滚,紧压在伤员上面,“咚”地一声,炮弹落地开花,掀起的泥土把高建良盖住了。他抖抖泥土,赶紧帮伤员扎好伤口,猫腰将战友背下山坡。哪里有伤员,他就往那里冲;哪里危险大,他就抢先上。就这样,他已经连续抢救出11名伤员了。

连队攻下山包后,继续向探谋推进。出了山口,是一片开阔地,连队再度受阻。

1排长带着2班长和战士彭建庄,摸到了敌人的机枪预备掩体内,观察敌火力。敌人发现了他们,密集的子弹打得泥土乱飞。突然,一发子弹打在2班长的腿上,鲜血一下染红了半边裤腿。正在指挥战斗的连长看到这一情况,立即下令组织抢救。

高建良这时正从硝烟中把一名战友抢救回来,脸上的灰尘浸渍着汗水血水,身上一块块酱黑色。他把伤员刚放上担架,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对连长说:“我去吧,坚决完成任务。”

高建良说着已跳出了掩体,向着敌人的阵地跑过去,连长忙喊:“高建良,注意敌人火力!”

敌人发现了高建良,轻重机枪子弹齐盖过来,他不得不匍匐前进。一颗迫击炮弹在他前面爆炸了,他就势往旁边一滚,弹片划破了他的脸,血流到嘴里,滴在地上,他依然向前运动,爬过了开阔地,爬上了小山包,爬到了负伤的2班班长面前。敌人的子弹越打越密,他赶紧弓着腰用身体掩护2班长,一边迅速打开急救包为2班长包扎。不料,敌人的一颗子弹打中了高建良的头部,他倒下了。

战士彭建庄见状,马上爬过来,用急救包将高建良包扎好,然后顺着堑壕背下火线。没走几步,高建良头一晃,就搁在彭建庄的肩上。彭建庄感到情况不对,急忙放下高建良呼唤:“高建良、高建良……”

高建良再也不能应答了,他永别了人世!

我军的机枪愤怒地吼叫起来,战士们把复仇的子弹猛烈地射向敌人,很快将守敌消灭光。晚上11点,高建良所在的6连到达探谋,胜利完成了穿插任务。妄图从探谋逃窜的越军同登王牌“飞虎十二团”,被我军前后夹击,全部歼灭。

战后,部队根据高建良烈士的突出表现,给他追记二等功。并追认他为中共党员。烈士所在6连记集体功1次,并被广州军区授予“攻坚英雄连”称号。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