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人,1983年8月1日出生于望城县城关镇高冲村。父亲李国良是个基建工程的承包者,家庭生活比较富裕,但他没有优越感和半点娇气,学习刻苦,劳动积极,从来没让父母操过心,是父母的好儿子。
他7岁在本村二校读小学,毕业后升入城关镇向阳中学和省重点中学望城县一中读初中和高中。他品学兼优,每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先后领回一张张奖状,贴满了书房,博得了父母的欢心。
高考时,平时成绩不错的他却发挥不太好,没能考上重点院校,面对一些普通院校寄来的录取通知书,他没有去就读,有人邀他南下去打工,他也谢绝了。为实现年少时立志去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锤炼摔打的理想,他毅然投笔从戎。曾经从军的父亲,积极支持儿子作出的决定,为祖国的国防现代化事业作出贡献。2002年12月,父亲高高兴兴地送19岁的儿子参军了。
李代伟参军后,分配在衡阳市消防支队石鼓中队,列兵警衔。一到部队,他就立下誓言:“作为一名军人,要做一名合格的军人,做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人。”
走进军营后,他一直保持着农民儿子的本色,特别能吃苦耐劳。营房脏了,他拿起扫帚、拖把打扫干净;消防车脏了,他用抹布抹得锃亮;作为新兵,灭火救援、前沿作战的机会很少,但他总是跑前跑后,给前方的战友做好后勤工作。为了提高自己的军事业务素质,能尽早冲锋陷阵,他就苦练本领:耐力差,他加倍地练长跑;臂力弱,他加大俯卧撑的运动量;身体协调性不好,他反复地练习单双杠。为了提高着装速度,他充分利用睡前和起床后的时间进行练习;为了解决水带接口不牢的难关,他反复练习对接,以致手指多次被砸出血泡;为了提高高攀速度,他不断练习高抬腿以及加强身体柔韧性的训练。为了加大训练的力度和难度,进一步提高军事业务水平,他把一切可用的时间都用在训练上,就连必需日用品的购买,也都是请外出的战友代买。有次在扶梯训练时,他不小心将脚扭伤,走路一瘸一拐,班长劝他休息,他不以为然,继续坚持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分耕耘就有一分收获。这年一季度,支队组织新兵训练业务考试时,他已达到三级战斗员的水平。
李代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军人,除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尽可能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他准备考军事学校,将自己锤炼成为国防现代化的军事人才。
入伍以来,李代伟没有忘记自己是农民的儿子,雷锋家乡的青年。他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对自己要求很严格。每月的津贴,除了购买书籍外,其他的就用在帮助战友、资助失学儿童上。一次,当得知中队安徽籍士官郑永付家中遭受特大洪水时,李代伟悄悄地给他家寄去了200元。在生活中,他对战友也是倾情付出,每当战友因伤或生病时,他总是跑上跑下,嘘寒问暖,帮助买药和洗衣服等,战友们都夸他是身边的“活雷锋”。
2003年11月3日6点13分,当石鼓中队接到支队扑救衡州大厦特大火灾战斗的增援命令时,副中队长陈桂华立即率领战斗1班,副指导员钟林林率领战斗2班,共16名战斗员立即开出两台水罐消防车赶赴火灾现场。
李代伟所在的战斗2班根据火场指挥部的统一指挥,首先为特勤中队的消防车供水。作为供水员,他一直坚守阵地,为火场灭火用水保证了充足的水源。6时40分左右,由于火势蔓延迅速,燃烧面积不断扩大,指挥部马上命令石彭消防中队派出两支水枪助攻。李代伟也受命到前方参与近距离灭火。大约10分钟后,他和周忠君随2班副班长王征宇到相邻的二楼平台布设水枪阵地进行灭火,以阻止火势蔓延,由于位置有利,火势很快得到了控制。李代伟顾不上歇一口气,8时许,他替换吴征宇激战了近2个小时后,又和周忠君深入仓库火场内部灭火。灼热的气浪,使他身上多处灼伤,楼上不断落下玻璃残片使他手背上、脖子上多处划破,然而,李代伟和他的战友们在火海中没有后退半步,坚持靠前灭火。8时20分,熊熊大火已经扑灭,400多居民已全部被抢救脱险。灭火任务已转入灭余火、熄火源的阶段时,8时30分,突然,“轰隆”一声……大楼瞬间坍塌,李代伟被埋在砖石成堆的废墟中而壮烈牺牲。他的遗体被挖掘出来时,脸已被砸碎,全身多处骨折,衣袋里还留下半块没来得及啃完的面包,在场的人们无不潸然泪下。
李代伟是一位沐浴着湘江水成长为军人的青年,在抢救人民生命财产的特殊战场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了“献身消防终不悔”、“做一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军人”的誓言,用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一曲为民献身的悲壮之歌。2003年11月6日,李代伟同志被批准为革命烈士之后,湖南省公安厅又于2004年3月31日为他追记一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