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嘉禾县人,1923年10月20日出生在湖南省嘉禾县袁家镇袁家村的下袁家村。父亲唐贤烂,共生有3子,老大唐崇杰,老二唐崇瀛,唐崇湘排行老三。由于贫穷,靠帮工和挑盐来维持生计。大哥唐崇杰为了养家糊口,跟父亲一起到广东挑盐,后来父亲年龄大了,不能再出去挑盐了,唐崇湘也搞了一副小盐担,跟随大哥到广东挑盐来维持家里的生活。那时挑盐全靠人担步行,从广东的连县挑回来,一路的辛苦可想而知。1943年4月兄弟俩又到连县挑盐,途中大哥唐崇杰得了急病,因无钱医治,死于挑盐的路上,临死前对唐崇湘说:“挑盐不是根本出路,要另想办法。”从此,唐崇湘告别了挑盐。他租种了祠堂的两亩清明田。惨淡经营,把田弄肥了,地主借故把田收了回去。为了生计,他烧砖、挖煤、打铁样样干过,艰苦的磨练养成了他爽朗的性格。后来家里看到他年纪大一些了,帮他找了一个大方元村的彭姓傻女结了婚,由于家庭生活贫困,傻女后来离了婚。
1947年,国民党挑起的全面内战正在进行。国民党蒋介石为挽救其失败,加紧在国统区征兵、派粮。同年6月天旱无雨,田里的禾苗起了虫,一天唐崇湘正帮人在田里撤石灰,来了一群国民党的兵,不问青红皂白把唐崇湘抓了起来。可怜他衣服没换就被抓了壮丁。同时被抓的还有家乡的60多个青年。他们像囚犯一样被押上军车,辗转数天到武汉,在一所大学住了一个星期,然后从汉口上船到上海、南通,之后被拨给国民党第38军,调到东北去打内战。从上海坐大兵舰到葫芦岛登陆,再到锦州。在锦州训练了一个多月,就被派往新立屯附近守护沈阳到锦州的铁路。他们这批新兵吃尽了苦头,想开小差,路途又远,一时也没有办法,只好忍气吞声。一天晚上,唐崇湘和6个家乡的新兵利用晚上上厕所的机会逃跑,被国民党军队发现。他们爬行在高粱地里,因饥饿没有力气,就钻出高粱地来,找有人家的地方弄些吃的。刚好碰到解放军的侦察排长,化装成老板开店,他们6个人挤进店里问有什么吃的没有,老板答:“所有的东西被你们抢完了,只有一些高粱面可以充饥。”唐崇湘从身上拿出一份地图在看,老板见他们没有恶意就问他们的情况。唐崇湘告诉老板,他们是湖南人,被抓壮丁来的,现在想回家逃跑出来的,国民党部队正在追他们。老板很快地把高粱面搞成了饼给他们吃。刚吃完,就听到一声枪响,来了十多个国民党兵,老板要他们赶快站进高粱地里。老板从身上拿出两把手枪,一阵枪响打倒了前面的5个敌人。又一阵开枪打倒了4个,敌人不敢再来了。他告诉唐崇湘解放军就在前面西南方向。老板走了。唐崇湘他们终于于1947年12月18日找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当部队首长欢迎他们加入解放军时,他们的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休养,唐崇湘与彭元水被分配到连队的机枪班。他们参加了部队的新式整军运动,通过“两忆三查”,唐崇湘觉悟提高很快,不久便成了一名文娱骨干。
1948年8月,为了补充装备,上级命令唐崇湘跟车去中苏边界的海参葳押运军用物资,其中有50挺机枪,唐崇湘心里非常高兴。
临行前首长还告诉他们,这批军械物资关系到下一场战争成败,一定要小心,安全运回来。
8月上旬,唐崇湘跟着30辆大卡车上了路,他们昼夜兼程,两天两夜赶到了海参葳。按计划,唐崇湘押的车是弹药车。因为物资太多,他的车上临时补装了5挺机枪和几大桶备用汽油。他们经过的都是解放区,途中安全不用担心。不料经过长春外围时,车队遭到敌机的轰炸。唐崇湘押的这辆车的油箱被炸起火,万一爆炸,30辆车的军用物资有全部化为灰烬的可能,情况万分危急。押车的首长心如火焚,一面叫前面的车拉大距离,一面组织人力排除。因为唐崇湘的车在中间,路面不宽,后面的车无法超越也无法后退。正在这危急时,只见唐崇湘跳下车朝路边的泥潭一滚,便不顾生命危险爬上车去灭火。火势越扑越旺,他想把汽油桶推下去,谁知油桶被各类箱子挤得紧紧的。人们见他身上着了火,说:“危险!快下来!”火将他的头发烧焦,皮肉烧得钻心的痛,他知道假如弹药爆炸,他将成为粉尘。而首长倚重的这批急需军械也将化为灰烬。千钧一发,不容迟疑。他咬着牙,用肩膀顶、推,汽油桶终于被他推下来,车辆军用物资无损,但他却成了“火人”。到了驻地,首长握着他的手说:“你保住的不只是几挺机枪、一车弹药,而是保证了下次战斗的胜利。”唐崇湘被送进了医院进行治疗。
30车军用物资平安到达,为后来的辽沈战役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上级给唐崇湘记了一等功,并批准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学习更加刻苦,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在火线上被提升为机枪班班长。
此后,唐崇湘随部队带着机枪班参加了平津、渡江、衡宝等战役,从北到南历经战斗不下百余次。他冲锋在前,不避艰险,受到师首长的多次嘉奖。
1949年12月3日,他在追击残匪王春晖时,路过湖南嘉禾,因听说要打广西柳州机场,他过家门而不入,率机枪班随部队日夜兼程赶到柳州,缴获敌机20多架。师首长表扬他:“部队一次缴获这么多飞机,也有你飞毛腿的一份功劳。”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后,唐崇湘原打算回家探亲,但看到形势有变,他打消了这个念头,跟随第38军驻守东北边防。在集中整训中,他认真学习中央的指示和朝鲜的风俗民情,随时准备为保卫祖国而战。
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奉命从辑安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唐崇湘望着被敌人摧毁的河山、炸碎的尸首,暗暗发誓:“我们一定要赶走和消灭美帝国主义这条豺狼。”
10月25日,第38军挺进到朝鲜西线的温井、熙川地区。唐崇湘率机枪班一开头就打了南朝鲜军第6师一闷棍,敌人丢下百多具尸体落荒而逃。第38军和友邻部队一鼓作气,歼敌15000多人,将敌人赶至清川江以南。由于志愿军进军神速,后勤运输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战士们随身携带的粮食只能维持一个星期,因此进攻一个礼拜后必须马上进行转移以求补给。敌人利用这个时机对我军进行反扑。为了加强后勤工作,唐崇湘奉命调到志愿军后勤部直属19大站任副排长。
11月3日,朝鲜千里冰封。唐崇湘押运着十几门大炮和军事装备横渡清川江。此时江面上炮声隆隆,丈多高的水柱托着碎冰腾空而起。唐崇湘随军冲上了工兵搭的大桥,行至离对岸还有10多米时,敌人的一发炮弹炸翻了第四辆军车,大炮一截掉进了河里,前面三辆车已上对岸,后面车辆无法通行,敌机仍在轰炸、扫射。
十万火急。少一门大炮等于给胜利多增加一份困难。唐崇湘想着,纵身跳进零下20多度的冰河里,战友们把钢绳放下去,30多秒钟后,唐崇湘撑不住又浮上来,只见他嘴唇青紫,浑身发抖。同志们给他棉衣,他一摇手向桥西飞奔三个来回,身上有了热气,又纵身跳下去,把早已摸准的位置扣上钢绳,前后不到半个小时,便捞出大炮。第二天前线发来贺信,第38军用这批火炮歼灭了南朝鲜军第7师大部,美军一部也遭到了重创。美军的一个军官哀叹说:“共军武器低劣,人的素质无与伦比。”这次唐崇湘又立了三等功。
1950年11月26日至12月24日,第38军与友邻部队在第二次战役中,共歼敌30000多名,将敌人赶至平壤以南,12月29日部队继续向南推进。
1951年的元旦,志愿军对敌军发起了第三次战役,双方动用了大量的兵力,激战7天7夜。志愿军越过了“三八”线,解放了汉城。唐崇湘随志愿军后勤部直属19大队,参加了这场战役。
1月6日,我方大部队被敌炮火拦截于楼垡、板巨里一侧,损失较重。唐崇湘率领的担架队正把救下来的伤员往后送。本来他的任务是抢救伤员和寻找烈士的遗体。可他按捺不住了,冲到前边一看,原来前面的悬崖上有3座暗堡,它们互为犄角,发挥着火力优势。我方战士被压在战壕里无法抬头,伤亡不断扩大。大炮打不着它,离总攻只差20分钟,可把军首长急坏了。唐崇湘气不过,他转身向战士要了4枚手雷,冒着飞蝗似的枪弹连滚带爬地冲了上去。战友彭元水急忙抢过一挺机枪掩护。唐崇湘一跃进了地堡脚下的射击死角,抬头一看,地堡在离地5米高的巨石上,一条条火舌伸向我方阵地。唐崇湘把手雷绑在腰间,找来几块巴掌大小的弹片,就像登山队员一样,将弹片插进缝隙,然后一步步地往上爬。他准备万一中弹便引爆手雷。他终于抓住了射击孔边缘,取下两枚手雷,迅速往射击孔一塞,地堡“轰”的一声炸开了。战士们一跃而起朝缺口冲去,唐崇湘被腾空落下来的水泥块打得眼冒金星。他带着剩下的两枚手雷跟着冲上去。此役,第38军共歼敌19000多人。战后老乡们问他伤着哪里啦,他诙谐地说:“我是属葫芦的,铁葫芦子弹打不着。”他又立一次三等功。
1月上旬,敌人为消耗和拖疲我军,开始采用所谓“磁性战术”,即在水沅至利川间实施试探性进攻。每日以汽车搭乘士兵,配合坦克,采取多路小股式在宽大正面进行武力搜索,不断对我进行小的攻击。第38军与友军布防在金浦至野牧里以北的68公里阵地,以抗击敌人向汉城方向的进攻。1月15日美军第1军首先在野牧里至金良场里地带发起攻击,重点目标为水沅至汉城的公路。他们采取抢山头、占制高点、正面多路进攻方法,使用1个营至1个团的兵力,在飞机、坦克、火炮的支援下,气势汹汹地朝我38军阵地进攻。我军由于工程器材严重缺乏,只能依托一般野战工事进行坚守,加之天寒地冻,粮弹不继,我军伤亡不小。唐崇湘也为运送伤员劳碌奔波。
17日上午,敌人10多辆坦克配合步兵又向我军阵地扑来。“我就不信奈不何他!”唐崇湘提了两枚手雷,利用掩体靠近了一辆坦克,纵身一跳,揭开坦克顶盖丢进手雷。“轰”的一声,坦克冒火不动了。接着他又用同样的方法连续摧毁了敌人3辆坦克,战友们称他为坦克的“克星”。唐崇湘又荣获一等功。
1953年7月,部分志愿军凯旋回国。唐崇湘所在志愿军后勤部直属19大队奉命留在朝鲜。10月27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在成川东南的桧昌举行隆重的授勋典礼,分别授予唐崇湘等154名志愿军一等功臣称号。手捧金灿灿的军功章,唐崇湘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一同被国民党抓丁后来参加人民解放军的60多个同乡,除7人立功回国外,不少人在战争中长眠于朝鲜了。战友们安慰他说:“排长,你是幸运者,南征北战大小百十次战斗,你没有挂过一次花,敌人的子弹拐弯也不朝你身上靠,志愿军排级干部也牺牲了不少,士兵就不用说了。”唐崇湘擦干眼泪说:“对,干革命就会有牺牲,我从入党那天起,就作好了随时为革命献身的准备。”
1954年7月,唐崇湘在施工中为了排除哑炮,被一块炸飞的石头夺去了生命。他像一颗苍劲的青松永远屹立在朝鲜江源道高山郡川里的高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