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刘加兵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55 - 1979
籍贯: 湖南湘潭
概括语: 湖南湘潭人,1955年9月出生于湘潭县上马公社上马大队上马生产队,今湘潭县易俗河镇上马村上马组。父亲刘正安是一名普通工人,母亲罗清梅是地道的农家妇女。姐妹四人,刘加兵为长兄,下有两弟弟和一个妹妹。
  湖南湘潭人,1955年9月出生于湘潭县上马公社上马大队上马生产队,今湘潭县易俗河镇上马村上马组。父亲刘正安是一名普通工人,母亲罗清梅是地道的农家妇女。姐妹四人,刘加兵为长兄,下有两弟弟和一个妹妹。

刘家兵7岁开始读书。在上马小学、上马中学、湘潭县一中,刘加兵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走来,期期都是班上学习成绩最佳的学生,期期都在班上担任班长。刘加兵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长得单瘦、标致、英俊,还是同龄人中的大帅哥,加上刘加兵性格开朗、热情待人,因此,人见人爱。

1974年元月,刘加兵在湘潭县一中高中毕业了。虽然成绩和品行兼优,但却没有进大学深造的机会。那时的大学招的是工农兵学员,少得可怜的名额还得左推右荐,机会轮不到他。刘加兵回到家里,打算与贫下中农一道“战天斗地”。而当他前脚刚进屋,后脚就有上马小学的校长跟了进来。学校要请刘加兵去教书,当民办教师,过了春节寒假,刘加兵做起了小学老师的工作。

刘加兵天性勤劳孝顺,读书时总是主动利用早晚的时间帮助母亲扯猪草、砍柴、带弟妹,从不让爸妈生气。每次带饭去学校,他煎的鸡蛋也要留两个给母亲吃。教书时,刘加兵仍然一如既往地帮助母亲。

老师们评价刘加兵不但书教得好,人也做得好。他与学校十几个老师相处得非常融洽,从来就没有与谁有过吵嘴或不愉快的事发生。他教过的学生,都称赞他是个好老师。经过刘加兵精心教学和循循善诱,全班学生的成绩悄然上升。

1976年初,春季征兵开始,刘加兵向公社报了名,体检、政审的程序通过后,刘加兵被正式批准入伍。当时,父母舍不得儿子离开自己,一个字就是不同意。刘加兵发动学校里的同事们来做父母的工作。十多个人的轮番战术,让父母招架不住了,最后也只得无奈地同意了刘加兵的要求。儿行千里母担忧。刘加兵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在告别父母的先天晚上,刘加兵生平第一次哭了。出发时刘加兵还向父母承诺:当3年兵后回来照顾双亲。

1976年3月,刘加兵走进位于广东普宁的南国军营。经过短暂而严格的新兵训练,刘加兵被分到55军163师488团1营3连。他完成了一个普通老百姓向一个革命军人的过渡。他自觉学习革命理论,苦练杀敌本领,认真钻研军事技术,以强烈的责任心扑在部队革命化、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中。他很快被提升为副班长,一年后,便担任了班长。1977年9月11日,是刘加兵终生不能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成为光荣的共产党员。

当兵近3年,刘加兵8次获得嘉奖,是全连受嘉奖最多的战士,面对纷纷涌来的荣誉,他却没有半点骄傲和松懈的情绪。

离乡3年,对一个双亲健在的游子来说的确算得上漫长。刘加兵久盼与亲人团聚的这一天眼看就要来到了。然而,一个突然的情况改变了这一切。那天,刘加兵去连部向连长请探亲假,一进门,连长便告诉他,根据越南最近在我边境频繁骚扰的情况,部队很可能会有仗要打。刘加兵本来想休探亲假,听连长一说,把请假的话咽了回去。部队要打仗,还休什么假,让休也不应该休呀。

果然不久,部队接到了开赴前线的命令。刘加兵赶紧给父母写信:“家暂时不能探了,部队要去广西野营拉练,一个月后便可回家,莫念。”刘加兵为了保密,对父母也只得留下个谎言。

部队日夜兼程,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按时到达了指定的位置。稍事休整,参战部队开始了紧张有序的战前动员和准备。没几天,各单位请战杀敌的决心书像雪片样飞到了团以上指挥机关。刘加兵与他的全班战友则要求上级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他们,表示要用热血和生命捍卫祖国的尊严。

1979年2月17日凌晨,战斗终于打响了,488团在中越边境20号界碑南侧,沿昆谅公路向那派探垄穿插,10时35分,刘加兵所在营攻占611北侧无名高地。沿途追击,刘加兵带领全班如猛虎出山,直扑攻击的目标。仗一个接着一个打,胜利一个接着一个到来,刘加兵与他的战友们愈战愈勇。他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每一个战斗任务。

同登地区之敌被我歼灭后,越军慌忙收缩兵力,调整部署,企图控制交通要道,阻止我军向谅山发起进攻。为配合主力,打开通往谅山的屏障,上级把夺占巴罗和417高地的任务交给了刘加兵所在的3连。巴罗位于探垄东南侧,是一个南北走向的猪腰型高地,杂树野草丛生,怪石林立。东侧有几个无名小高地;西侧是陡壁深谷;北侧坡度较缓,但地形开阔;南侧是那和村,再往南是417高地。巴罗与417高地遥遥相望,对同(登)谅(山)铁路、公路形成钳形守势。守敌在此构筑了以堑壕、交通壕、明暗火力点,及“A”字型工事和短洞相结合的环形防御体系。

2月27日7时50分,在炮火的支援下,3连接预定路线由611高地向敌发起攻击。10分钟后,当副连长纪可光率领的主攻排进至巴罗东侧开阔地时,遭敌炮火和机枪火力拦阻射击。半小时后,我主排攻占了第一道堑壕。此时,困兽犹斗的敌人以高射机枪平射和82追击炮火向我冲锋部队射击,正指挥作战的连长、排长及6班班长和2名战士中弹倒下。10班82无后坐力炮射手刘加兵见状跃出战壕,连续发射3发炮弹,敌人的两挺机枪顿时成了哑巴。战友们乘势向山顶冲击,用抵近射击歼灭了藏在防炮洞内和草丛中的残敌。至此,巴罗高地之敌被我全歼37名,缴获迫击炮2门,重机枪、高射机枪各2挺及弹药一批。

紧接着,3连又接到向417高地攻击的命令。刘加兵和全班战友按照上级的部署,指挥全班迅速地占领了有利地形,刘加兵凭着勇敢和优良的军事技术,用火箭筒很快就摧毁了敌人的6个火力点,当他向第七个火力点瞄准时,敌人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刘加兵的胸部,顿时鲜血直流,染红了迷彩服。战友们扑上前来给他包扎伤口,刘加兵咬紧牙关,推开战友,大声说:“别管我,让我打掉这个火力点。”说完,刘加兵使尽全身力气,全神贯注地瞄准了敌人的第七个火力点,猛烈地发射了火箭弹。敌人的最后一个火力点终于被摧毁了。战友们跃过公路、铁路、跳入稻田,向471高地冲去……高加兵却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献出了24岁的年轻生命。他的遗体被安葬在广西凭祥市友谊关。

55军领导机关为了表彰刘加兵的英雄壮举,给他追记一等功。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布命令,追认刘加兵为革命烈士。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