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刘俊钦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45 - 1979
籍贯: 湖南益阳
概括语: 湖南益阳人,1945年9月22日生于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年鱼坝村(原益阳县珠婆圹乡年鱼坝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全家主要靠耕耘几亩薄田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刘俊钦就是在这种贫困的环境中长大的。
  湖南益阳人,1945年9月22日生于益阳市赫山区沧水铺镇年鱼坝村(原益阳县珠婆圹乡年鱼坝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全家主要靠耕耘几亩薄田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刘俊钦就是在这种贫困的环境中长大的。7岁开始入学,上学期间,刘俊钦十分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热心帮助同学,多次担任班干部,期期被评为“三好学生”。

刘俊钦初中毕业后,因为家庭贫困,没能继续上学,开始用幼嫩的双肩挑起生活的艰辛,先后放过牛,种过田,担过石灰,不管条件多么艰苦,他都默默地承受,并且总是抢着最苦最累的活干,深得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1964年12月,年满19周岁的刘俊钦积极响应祖国号召,穿上了军装,成为保卫祖国钢铁长城的光荣军人。来到部队后,刘俊钦严格要求自己,在政治思想上认真学习,积极上进;在军事技术上刻苦钻研,苦练杀敌本领,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基层指挥员。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前,他已是广州军区工程兵第13团8连(现为陆军第41集团军工兵团地爆连)连长。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前夕,刘俊钦奉命带领连队部分官兵配属41军123师遂行围歼朔江之敌工程保障任务。

1979年2月16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前,守卫在广西靖西县境内待命向朔江之敌发起穿插围歼攻势的某部尖刀3连连长,带领配属该连遂行工程保障任务的工兵13团8连连长刘俊钦等13人,越沟过坎,深入边境平孟村附近观察地形。他们隐蔽地接近敌前沿,看到离边境线30余米的公路上、稻田里,到处都是敌人的工事。沿公路一线两列桩铁丝网、蛇腹形铁丝网在敌前沿摆了四道,铁丝网后面是纵深约30米的竹尖桩群,再往后是3条防坦克壕和一些木桩群。经深入侦察,敌防御前沿还有雷区和正侧面反射交叉火力网等明暗堡,防守十分严密。

穿插围歼朔江之敌,必须先扫清沿公路设置的道道障碍物,保障大部队顺利机动。

刘俊钦深知任务光荣而艰巨,责任重大。他一边仔细观察敌情,一边叮嘱同行的4班副班长叶兴增和5班长刘汉林,认真记下敌人设置的各种障碍物,看清楚附近的地形、地物和发起冲锋后部队前进的线路,并庄重地对他们说:“党和人民把开辟通路的任务交给我们,这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期望,也是我们的光荣。我们一定要克服各种困难,千方百计完成任务,必要时牺牲自己,也要为步兵铺平胜利的道路。回去以后大家抓紧时间作好行动前的一切准备。”

叶兴增和刘汉林点了点头,望着敌阵,用尖锐的目光细心地观察。从左至右,从右至左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目视扫描,将每一个目标都牢牢地记在了脑海里。

2月17日凌晨4月20分,两颗红色信号弹划破寂静的夜空,攻打朔江的战斗打响了。我方猛烈的炮火带着复仇的怒吼一发连着一发飞向敌阵地,炸起一团团淡黄色浓烟。隐蔽在平孟附近待命为步兵开辟通路的工兵13团8连战士,怀着激战前紧张兴奋的心情注视着连长刘俊钦。

这个喝洞庭湖水长大的壮汉子,一直是连队有名的“硬骨头”,只要是党的工作,他就豁出命来干。去年,连队进行坑道配模作业,当他扛着一根柱料走进坑道时,突然一块未固定好的拱顶板掉了下来,正好砸在他头上。顿时,他感到头昏目眩,晕倒在地。苏醒后,当他想到为了保证施工安全,作业现场正需柱料时,忍着疼痛,一步一步地坚持把柱料送到了作业点。跟着他,再难的破障任务也能够完成。要不然这么艰巨的破障任务,怎么能轮到我们呢?战士们都在议论道。

炮声一停,刘俊钦一个鲤鱼跳龙门,率先跃出堑壕,手臂一挥,带领工兵战士冒着硝烟弥漫的烟雾冲向敌阵;把爆破筒、炸药包连同他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一起塞进了越军苦心设置在前沿阵地的障碍物中,随着“轰隆”、“轰隆”几声震天般的巨响,一道道铁丝网,一排排竹尖桩飞向了天空。

透过浓密的烟雾,刘俊钦发现还有10余米竹尖桩没有摧毁。他转身跑到附近找来一根5米多长的竹竿,弯着腰,冲着竹尖桩左右一阵横扫,见扫不倒,便对旁边的战士大声喊道:“用直列装药,炸掉它!”

战士们听到连长的喊声,急忙向残余的竹尖桩处送炸药,“轰”的一声,竹尖桩腾空四散。

敌前沿铁丝网和竹尖桩群被扫除了,初战告捷,刘俊钦脸上露出了笑容。但他深知更艰巨的破障任务还在后面,还等着他和战友们去扫除。

“连长!我去炸掉敌防坦克壕!”4班长汪全海抓起集团装药跃出战壕。

“这里地形我熟悉,我去炸掉它!”刘俊钦一把拉住汪全海,抢过集团装药,弯着身子,迅速冲到敌第一道防坦克壕前卧倒,点燃导火索,翻身跃起撤离爆炸点。他这一连串的动作犹如行云流水,在一瞬间内完成了。只听“轰”的一声,第一道防坦克壕被炸开了。

时间就是胜利。大家火速抬起事先准备好的木头,填平了第二、三道防坦克壕。

卧倒在附近的步兵3连连长,立即向部队发出了冲锋的号令。听到冲锋的号令,战士们像一阵风似地跃出堑壕,以排山倒海之势紧跟着轰鸣行驶的坦克,怒吼着向越军阵地冲去。

当冲到离榕树山不远的地方时,敌人设置的铁丝网、三角锥等防坦克障碍物,再次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这时,敌人的子弹雨点般地射来,不少战士中弹牺牲,倒在血泊之中。

刘俊钦见此情景,不等步兵3连连长下达命令,就迅速跃起,对身后的战士喊了声“跟我来!”,抱着集团装药,带着战士廖忠南、叶兴增、宋继明等人向敌障碍物冲去。越军见有人冲向障碍物,立刻用火力实施严密封锁。刘俊钦命令身后战士迅速卧倒,匍匐前进。他们留神倾听,趁着我方用强大火力压制敌人的有利时机,马上跃起,一齐抱着炸药包冲向障碍物。“轰、轰”几声巨响,敌人的防坦克障碍物被摧毁了。

坦克又“轰隆隆”地响了起来,步兵们跟随在坦克后英勇地向前冲去。

2月18日,步兵3连冲到榕树山前被迫停了下来。“嘟、嘟、嘟”、“嗒、嗒、嗒”,敌人设置在公路两侧山腰中的3个火力点,居高临下,相互交叉支援,严密地封锁了我通往朔江方向的去路。

步兵受阻无法前进,刘俊钦怒视着敌疯狂扫射的火力点,心急如焚。他高喊一声“跟我上!用爆破简炸掉它!”说着,就带领战士们往上冲。随队冲锋的步兵副团长看着这位想步兵之所想,急步兵所急,勇往直前的工兵连长,打心眼里钦佩;但考虑到他作为连长要指挥战斗,便拉住他的手止住了他。刘俊钦连续请求两次也没有被批准,只好命令5班长刘汉林带几名战士冲上去,在步兵火力支援压制下,分别炸哑了敌人的火力点,扫除了我前进的障碍。

榕树山敌火力点被扫除,更加激励了战士们奋勇杀敌的士气和斗志。21日,部队继续向前推进,带领工兵冲在最前面的刘俊钦,前进中探测到敌已在我方必经之路上埋设了大量防坦克地雷,前进的道路再次被堵住了。刘俊钦整了整装具,又要出战。战士们看到连长多次亲自排除障碍太劳累了,纷纷要求把任务交给自己。但刘俊钦考虑到连里长期担负国防光缆施工任务,临战训练时战士们才见过地雷,技术基础较差,为步兵开辟通路以来又是第一次排雷,没有实战经验,自己必须亲自去,不能有半点含糊。他想说服请战的战士,但战士们说啥也不肯再让连长冒险了,最后只好达成排除第一颗雷作示范的“协议”。大家目送连长摸进了雷场。

刘俊钦匍匐前进至第一颗地雷,用探针探准地雷位置,轻轻挖去覆盖在地雷上面的伪装层,慢慢取出引信,第一颗防坦克地雷被顺利排除了。战士们在钦佩的同时迅速成战斗队形展开,纷纷摸进了雷场;在连长的指挥下,学着连长的样子,分别排除了其余的防坦克地雷。尖刀3连又继续向敌“心脏”插去。刘俊钦和战士们望着又活跃起来的坦克和步兵,脸上泛起了愉快的笑容。

排除完防坦克地雷,部队继续向前开进,刘俊钦又带领工兵小分队接受了新的开辟通路任务。然而,就在转移的途中,走在最前面的刘俊钦不幸拌响了敌人埋设的防步兵地雷,倒在了血泊之中。

“连长!连长!连长!”汪全海等人不约而同地围上去,不停地呼唤,小心翼翼地为他包扎伤口。

刘俊钦慢慢睁开眼睛,望了望周围的战士问道:“4班长受伤了没有!别的战士受伤没有?”

汪全海哽咽着说:“连长,我没受伤,别的战士也没有受伤。”

汪全海把连长的头轻轻地扶起来。当刘俊钦看到战士们都安然无恙时,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接着吃力地说:“我……不行了,4班长是临时党小组长,你们要听……他的指挥……,战斗中要配合好步兵‘老大哥’,多杀几个越南强盗!”

“好!连长,你放心吧!”

刘俊钦点了点头,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说:“一定要把仗打……好……”这个洞庭湖畔长大的“硬汉子”,安详地闭上了眼睛,以光辉的英雄战绩实践了“为人民杀敌立功”的誓言。

战后,团首长在战评中动情地说:“在穿插围歼朔江之敌的作战中,步兵3连就像一把钢刀,所向披靡;而刘俊钦和他所率领的工兵小分队就是这把钢刀上永不卷曲的刃。”他们摧毁敌竹尖桩、木桩障碍各30米,铁丝网4道,排除防坦克地雷5枚,消灭敌火力点7个,为步兵开辟通路3公里,刘俊钦虽然光荣地牺牲了,但他的英名永存。战后,他被广州军区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追认为革命烈士,并追记一等功。为缅怀先烈,经广州军区批准,1985年在41集团军工兵团的营区内建成了刘俊钦同志的雕像,使他英勇战斗的形象永远屹立在三湘大地上。他的战友和一茬一茬的后来人在他的雕像前立下誓言:永做人民的好工兵!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