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龙正康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29 - 1953
籍贯: 贵州锦屏
概括语: 贵州锦屏县人,又名龙巳已,苗族,1929年4月生于贵州省锦屏县龙安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贵州锦屏县人,又名龙巳已,苗族,1929年4月生于贵州省锦屏县龙安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龙正康的父亲龙再富,忠厚勤劳一生,无田无地无住房,长年累月靠帮地主做长工糊口。龙正康出生后,举家由锦屏县的龙安迁至锦屏的平察李家山居住(新中国成立后,因区域调整,湘贵两省为便于管辖,将平察划归湖南省靖县,改为湖南省靖县第四区平察李家山)。搬迁到平察后,他父亲靠替人造纸来维持生计。每替人造纸一天,只能换取大米一升解决四口之家的吃饭问题。因体弱多病,劳累过度,父亲于1934年初病故。当时,龙正康还只有五岁。

龙正康的父亲去世后,家中完全丧失了生活来源,出于无奈,母亲蔡希孝只得带着小正康和未满周岁的妹妹龙正香到地主家当奶妈,以维持生计。后因体质差、营养不足而缺乏乳汁,在一年后被解雇。

1935年冬,龙正康的母亲为了能把子女抚养成人,又嫁给了一个姓曾的瓦匠为妻,指望曾瓦匠给以关照,帮助养活子女。可曾瓦匠的前妻也留下两个儿女,六口之家的沉重负担,把曾瓦匠压得喘不过气来。久而久之,曾瓦匠对龙正康兄妹另眼相看,甚至恶语相骂。从小懂事的龙正康,自动离开曾家,走上沿门乞讨的乞丐生涯,在乞讨中成长,直至解放。

1950年10月25日,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疯狂地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妄图以朝鲜为跳板,侵犯我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国难当头的危重时刻,1951年1月,在旧社会饱受人间疾苦的龙正康,积极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陆军47军140师418团侦察连1排3班当战士。

龙正康入朝参战三年多,战功突出。执行侦察任务时,他总是冲锋在前,转移在后,次次出色完成侦察任务,多次受到领导的赞扬和战友们的好评,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并在1951年11月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3年1月,侦察连指派他为小型侦察和分散侦察的战斗组长。龙正康任组长后,每次都能完成侦察任务,并经常向战友们讲解当好侦察员的道理。他常说:“当好一个侦察员,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既要胆大,又要心细;既要机智勇敢,又要一丝不苟。因为我们侦察员的职责是认真地侦察地形,细致地摸清敌情,才能为我军进攻胜利提供可靠依据。”

1953年1月的一天,为掌握盘踞在临津江畔一五八点七高地上美2师一个加强营的情况,团长钱锡候命令侦察连派出两个班、6连抽出一个班,由侦察排长郑奎山率领前去侦察。

当晚,他们在山间小路上摸索前进。突然发现不远处有几十个黑影在蠕动。郑排长命令龙正康前去侦察。没多久,龙正康回来报告说:和敌人遭遇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为了迅速结束这场战斗,在郑排长的指挥下,龙正康和战友们占领了有利地形,来个先发制人,朝敌人投去几枚手榴弹,并向敌人发起了猛烈攻击,吓得敌人拼命往后山坡上逃跑。眼看着送上门的“菜”想溜,没那么容易。郑排长下达“冲呀!”“抓活的!”的命令,龙正康一跃而起,冲向敌群,猛烈射击。大约半小时后,龙正康陆续抓来三个俘虏,其中两个背短枪的是敌排长和朝鲜翻译官。从俘虏的口中得知:敌人是四十余人的侦察小分队,奉命前来侦察我军的情况。在审问中,俘虏还向我军提供了敌加强营的位置和装备等情况。

正在这时,另一股敌人从侧面的小树林中打来几梭子弹,我军一死一伤,一名姓赵的同志光荣牺牲,一名姓王的武岗籍战士也多处受伤。战友的鲜血和牺牲,更加激起了龙正康的心头怒火。他又一次冲向敌人,“哒哒哒”朝敌群射击。突然,他左臂中弹,鲜血直流。他不顾一切,咬着牙边射击边用英语喊话,意思是:缴枪不杀!优待俘虏!在龙正康和战友们的勇猛冲杀之下,敌人举起双手跪在地上投降。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斗,这股敌人被全部歼灭,共缴获半自动步枪33支、卡宾枪4支、手枪两支、轻机枪一挺,顺利地结束了战斗,圆满地完成了团首长交给的侦察任务。

1953年3月中旬的一天黄昏,龙正康在郝副班长带领下,在高旺里三十五号阵地执行埋伏侦察一五八点七高地上敌人情况的任务。天黑回撤时,由于行动不慎,暴露了目标。顿时,敌人六○炮接二连三地打来。因处于意外和被动,两名战友负伤,一发炮弹正好落在龙正康身旁,这位机智勇敢的战士光荣牺牲,时年23岁。

牺牲后,战友们把他的遗体安葬在高旺里山坡上。(来源:《三湘英烈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