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随州人,1928年4月25日出生于应山县一个农民家庭。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可由于灾荒不断,战事频繁,汪家的生活总是饱一顿饥一餐,日子过得很艰难。但望子成龙的父母还是送汪永密进了学堂。
汪永密是在烽火硝烟中度过少年时期的,他目睹土豪劣绅为非作歹,鱼肉乡里,广大农民苦不堪言;亲历了日寇、反动派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有苦难言。苦难的经历,使他终于认识到只有跟着中国共产党闹革命,才有出路。
1944年1月,汪永密参加革命,进入向往已久的抗日军政大学某分校学习。1945年2月结业后,他被分配到中原军区新四军5师师部任测绘员,后升任参谋。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一心想消灭共产党,阴谋篡夺胜利果实。1946年6月中旬,蒋介石调集大军对我中原解放区进行大包围,待机进攻,妄图一举歼灭我军。6月26日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发动了对中原解放区的大举围攻,内战全面爆发。这天拂晓,国民党军兵分四路向中原军区的宣化店地区进攻,妄图“一举包围歼灭”我中原军区部队。战斗开始后,敌军先以猛烈的炮火轰击,接着步兵缓慢地试探前进。在重兵包围之下,我军势单力薄,为避敌锋芒,保存实力,决定突围。当日夜,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和政委郑位三命令各部按计划分两路突围。当时汪永密所在的新四军5师正是突围的主力之一。
6月29日部队到达周家塘埂。为了选定越过平汉铁路的突破口。汪永密率领侦察分队对平汉铁路柳林至武胜关地段及其附近的敌情、地形、道路、河流进行了细致严密的侦察,并绘制了敌人的兵力、工事设置、火力配系简图,为部队一举突破内层包围,越过平汉铁路封锁线立下了汗马功劳。之后部队继续向西挺进。途中,汪永密以惊人的毅力战胜酷暑,忍饥挨饿,跋山涉水,随部作战,冲锋陷阵,至7月底,各路突围部队历时36天,斩关夺隘,终于冲破敌军重重包围,粉碎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的计划,成功地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移,出色地完成了战略牵制的重任,给敌以重大杀伤,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的任务。
1947年8月汪永密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此后,他在战马奔腾的炮火硝烟中,为了全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他随部队鏖战疆场,出生入死,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
新中国成立后,汪永密调任湖北省军区作战处副科长。工作上,他殚精竭虑,孜孜不倦地埋头苦干;学习上,他刻苦努力,常彻夜不眠地钻研业务,因此荣立二等功。1953年他调到中南军区战史编辑室工作。在这期间,他广泛搜集资料,根据亲身经历,著有《中原突围大事记》一书。
1956年,他调往中南军区作战部工作。他制作的四野战例模型(现存于北京军事博物馆)得到专家的肯定和赞扬。他还将自己珍藏的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照片献给了军事博物馆。1960年他提升为作战部科长。1967年调广东省军区独立师工作。1969年调任湖南省军区独立师副师长。
1979年5月23日汪永密因积劳成疾,不幸在武汉病逝,终年51岁。湖南省军区政治部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