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临澧县新安镇人,女,名琼兰,1928年生,母亲周玉贞,知音乐,精女工。黄细亚从小跟母亲学吹箫、刺绣;姑母黄湘,早年在北京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其思想和事迹对黄细亚的影响较大。
1943年,临澧被日本侵略军占领,黄细亚流亡到四川江津县,入国立九中学习;抗战胜利后,转学到重庆市立二中。1946年秋,黄细亚从重庆回乡居住。当父母准备为她择婿时,她坚决拒绝,愤然只身赶回重庆。黄细亚性格豪放,意志坚强,学习刻苦,喜爱文学。她与十多位同学组织进步社团——《五月诗学社》,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在重庆二中黄细亚担任学生会监事长,她以热情洋溢的诗篇,抒发对和平统一、繁荣富强的新中国的向往,愤怒抨击反动当局发动内战、屠杀人民的罪行。美军皮尔逊强奸北大学生沈崇事件发生后,国民党反动派丧权辱国,不敢作出公正处理,激起全国公愤,黄细亚带领诗社成员,连夜剪辑报纸上有关沈崇事件的报道编成一张名为“匕首”的剪报,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
1947年初,重庆爆发反饥饿、争温饱,反内战、争和平的斗争,黄细亚是领导人之一。她不怕反动派的威胁,总是站在斗争前列,通过读书会、办墙报、举行文艺演出、发动游行示威等方式,唤起民众,团结奋斗。在重庆地下党创办的《活路》月刊帮助下,《五月诗学社》出版了一本寓意反动统治即将崩溃的诗集《月亮偏西了》。其中有黄细亚写的《桃子》一诗。诗中满怀对反动派的仇恨,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她战斗的豪情:“扒掉我的皮,我还有鲜红的心!吃掉我的肉,啃不动我的骨头!”诗集一出,很快为特务知悉并遭查禁、销毁。黄细亚等为避开特务的追查,将《五月诗学社》改为《海燕学社》,暗中传阅香港印发的《观察》、《展望》、《新闻周刊》,从中了解解放区的消息和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作为向校内外宣传的材料。南京“四一”血案后,黄细亚等发动和组织同学们参加在重庆大学团结广场举行的“四一”烈士追悼会。她和一位同学拟出一幅别具一格的对联:上联是“???”,下联是“!!!”,将满腔悲愤寓于不言中。
黄细亚被列入国民党特务追捕的黑名单后,遂隐蔽到亲友家中,晚上改装出去活动。后经人介绍,黄细亚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到《西南风晚报》当记者。1949年9月,黄细亚被重庆国民党军统稽查处逮捕,关押在罗汉寺新世界饭店看守所。她横眉冷对特务的审讯,坚贞不屈。11月29日晚,敌人从看守所将黄细亚等32名革命者押到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监禁,不久被集体杀害于松林坡马路旁。
解放后,重庆市建立歌乐山烈士陵园。陵园中塑有黄细亚的雕像,石碑上刻有遗诗中的一段:“用你笔的斧头,去砍掉人类的痛苦;用你诗的镰刀,去收割人类的幸福。牢记吧!诗人!在凯歌的号声里,我们当会交换一个微笑……”
1950年2月,重庆市人民政府追认黄细亚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