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人,1931年12月19日生于宜章县沙坪乡上珠村。他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农民,勤耕苦种,为人善良。母亲贤惠厚道,与邻居和睦相处。父母视他为掌上明珠,精心抚养,希望长大后为国争光。他父亲病逝后,肖圣万同两个姐姐跟着母亲艰难度日。在族人的资助下,肖圣万6岁入私塾启蒙,1944年毕业于章水乡中心小学。他品学兼优,准备次年升入中学,因日军入侵宜章,县城沦陷,不得不暂时辍学。
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肖圣万于1946年秋踏入了湘南中学的校门。1949年5月,他与张才坤、匡家云、杨惠侠等人一道,跟着进步教师肖艾参加共产党领导下的湘南支队,配合南下的人民解放军投入解放湘南的战斗。10月郴州解放。在游击队整编时,他曾要求编入人民解放军,但因当时地方工作需要,将他分配到郴县华塘工作。肖圣万怀着想当解放军的强烈愿望,在他苦苦要求下,组织上将他调到宜章工作。他要求到武装部工作,组织上考虑他是独生子,老母无人照看,便安排他任分水乡农会委员、上珠村农会主任兼小学教师。
1951年2月18日,肖圣万同民兵排长肖贤仁一道,带领民兵前往沙坪乡隆兴坪吴家山配合解放军参加剿匪战斗。因匪徒隐蔽在暗处,段先次等5位民兵不幸在战斗中牺牲。为了减少军民伤亡,在对匪徒实行层层包围后,他向剿匪指挥部提出火攻匪徒的建议,得到了采纳,结果将匪首刘成英等两人烧死在山中。
5月的一天,肖圣万特意去找66军肖新槐军长的弟弟肖贤仁,向他谈了自己盼望到天津肖新槐那里当解放军的想法。肖贤仁考虑到肖圣万的两个姐姐已出嫁,他一走,家中只剩一位孤苦伶仃的母亲,生活无人照顾,劝他还是安心在家乡工作。肖圣万坚定了参军的决心,最后写了一张字条放在母亲的枕头旁,毅然跟着肖贤仁踏上了去天津的征途。
当时,肖新槐刚从朝鲜前线回来,见弟弟和侄儿的到来,十分高兴。他问清肖圣万的来意后,见他身材不高,文质彬彬,怕他吃不了苦,就嘱咐军政治部暂时将他安排到军部附近的红光小学教书,但肖圣万想当兵的决心仍然未改。
同年8月,66军整编,需要补充一批兵员。军司令部派人带着肖圣万到静海县办了新兵入伍手续后,将他分配在军教导团炮兵班学习。1952年4月,肖圣万被分配到66军197师炮兵团榴炮营1连任观测员。
1952年8月15日,肖圣万所在的炮团黎明前从秦皇岛乘火车秘密开赴朝鲜,投入抗美援朝战争。9月上旬,炮兵团开到朝鲜文登里地区,进入防务阵地,归属68军202师指挥,编入师炮兵团,团指挥部设在号称“群山之王”的鱼隐山附近。1连指挥所设在柏枧岭,肖圣万的战斗岗位就在这里。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四个国庆节的前夕,202师给1连的头一个任务是击毁敌军400高地的坦克,作为对国庆节的献礼。根据作战地区山岭重叠、起伏不平的地形,肖圣万向连长提出“到敌人阵地前去侦察,摸清敌人坦克活动规律”的建议。
连长沉思片刻,投给肖圣万一线赞许的目光:“这是一个好办法,但危险性大,派谁去呢?”
“我去!”肖圣万斩钉截铁地回答。
连长同意后,肖圣万携带冲锋枪、望远镜和登高工具,趁着夜雾潜行到前沿阵地,在步兵的指引下,顺着山坡迂回而上,到达预定隐蔽地点时,太阳已从东方冉冉升起。他举目四望,敌人400高地周围的地形和敌人的活动情况尽收眼底。他将敌人的坦克数量和活动规律、敌人前沿阵地的火力点和直射火炮的位置等都详细记录下来。待夜幕降临,又迅速返回1连观测所,胜利地完成了侦察任务,为部队后来摧毁敌坦克阵地作出了贡献。
12月21日早晨,肖圣万和战友们在观测所发现敌人一辆汽车牵引一门榴弹炮在400高地背后开行,车上坐着三个美国兵,开到一座桥的附近突然停住,像是出了故障,肖圣万马上向上级报告,1连的炮手们迅即向敌人连开数炮,其中一发炮弹正落在榴弹炮和汽车中间,三个美国侵略者被炸得血肉横飞。中午时分,敌人又开来一辆坦克,想拉走被击毁的榴弹炮,刚到桥边,1连的炮手又发射40发炮弹,其中三发在敌人的坦克上开了花,顿时燃起熊熊大火。从21日至28日,1连先后击毁击伤敌人坦克8辆、榴弹炮1门。
敌军遭受沉重打击后,疯狂地向我军阵地进行报复性轰击,1连和兄弟部队奋起开炮还击,在一次激烈的炮战中,敌军的飞机也向1连阵地空袭,炮弹、炸弹隆隆巨响,淹没了1连阵地,大地在震动,硝烟在翻滚,气浪直冲观测所,肖圣万被冲倒,耳朵震聋流血,顿时失去知觉。当他醒过来时,拨开救护他的战友,爬起来继续观察,为我军炮手捕捉炮击目标。
肖圣万所在的1连在头四个月的作战中,表现英勇果断,战绩显著,受到197师的通令嘉奖,观测班荣立集体三等功,肖圣万荣立个人三等功。
肖圣万在紧张的战斗生活中,还挤出时间写信向祖国人民汇报朝鲜战况。1953年6月15日《人民日报》在抗美援朝专刊中,摘登了肖圣万来信的内容:三等功臣肖圣万写道,“细心观察,不放走一个美国鬼子。”
肖圣万在朝鲜战场上曾多次负伤。有一次,被敌人的炮弹轰击,伤势严重,昏迷三天三夜,因抢救及时,才奇迹般地苏醒过来。1953年6月,他在战场上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肖圣万同炮团的战友们撤回祖国。
炮兵团凯旋回国后,仍归陆军66军197师建制,驻防河北省秦皇岛。1954年1月,他被送到军教导团学习,担任学员班长。同年12月,肖圣万从军教导团毕业,回到197师炮兵团任排长,因工作出色,不久升任连长。在他和指导员的领导下,全连上下团结,干劲十足,军政训练名列前茅,各项任务都完成得很好,成为师团的先进连队之一,肖圣万被评为优秀连长。北京军区特邀他参加优秀连长集训队,此后他多次带领连队代表师、团参加上级组织的军事表演和比赛,均获得优异成绩。1958年他被评为师、团“五好干部”,荣立三等功。
此后,肖圣万先后任过团司令部作训参谋、榴炮营营长、团侦察主任、团参谋长等职。1973年8月任炮兵团副团长。70年代中期进入北京军政大学深造,结业回到炮兵团后,更加奋不顾身地为国防建设尽心尽力。为了革命事业,他32岁才结婚,婚后十多年,虽然部队离他家不远,但他却没有回家过一个中秋节。
1977年7月中旬,肖圣万忍着伤痛赴天津参加66军召开的会议,因战伤复发,病情加剧,突然晕倒。军部领导立即派人将他送往北京军区106医院抢救,虽然医学专家进行了精心医治,但没能使他苏醒过来,后来成了“植物人”,于1979年1月15日逝世,年仅48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