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潭人,1955年6月出生于湘潭县马家堰公社金虎大队杨木生产队,今为湘潭县白石铺乡金虎村杨木组。
熊义芳与他的同龄人一样经历了共和国的饥荒年月,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又耽误了整整一代人的学业。熊义芳虽然7岁上学,也读到了高中毕业,但那种半工半读式的教育却没能让他学到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1974年元月,熊义芳高中毕业,他肩负起了“农业学大寨”的无休无止的劳作。那时候,从正月初六至腊月28日,一年到头都要出集体工。什么理想?什么前途?都是虚幻世界里的东西,现实生活中却无影无踪。熊义芳试图改变祖祖辈辈遗传下来的贫穷基因,却总是因为不得要领、无力回天、势单力薄而无所事事。他同样只能像芸芸众生的一分子那样,安分守已、脚踏实地干农活赚工分糊口。
然而,熊义芳并没有沉沦,他知道自己一辈子也许办不了大事,他愿意在平凡的人生中发出自己的光芒,要让别人比自己过得好一些。他为邻里乡亲做好事,侍候孤寡老人的生活,在生产队出工,脏活重活抢着干……是乡亲们眼里的好青年。熊义芳疾恶如仇,见不得损人利己的事。一次有人偷走邻居家的鸡,让熊义芳撞上了,他毫不客气地抓住那人,不但让对方把鸡退还给人家,还非让那人向失主赔礼道歉不可,那人虽然对熊义芳恨之入骨,但最终还是硬着头皮向失主道歉了。有人容不得别人家比自家好,别人家种的菜比自家长得好也要破坏。一次,熊义芳碰上一个将别人家长得好好的白菜扯出来丢在路上的人,他一个箭步冲上去,狠狠地批评了那人,使那人无地自容。
熊义芳很勤快,白天出了一天工,晚上还喜欢打着火把去田垅里照泥鳅和黄鳝。他除了自己家食用外,还经常送给周围的邻居。
熊义芳是父母亲的大孝子,从不冲撞父母,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要先让父母吃,有什么好布料总要先让父母做衣服。四邻的父老乡亲都夸熊义芳,都夸他父亲生了个好儿子。
熊义芳从小就爱看董存瑞、黄继光、欧阳海的故事,那些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切地位的英雄人物的英雄壮举,照亮了他人生前进的道路,他因此祈望有朝一日穿上绿色的军装,戴上红色的帽徽领章,成为英雄队伍中的一员。
1975年底,春季征兵的序幕刚刚拉开,熊义芳第一个找到大队的支部书记报了名。目测、体检、政审,熊义芳过关斩将,最后被批准应征入伍了。他带着家乡父老乡亲热切的希望,走进了英雄辈出的熔炉。
1976年3月,熊义芳来到广东惠州的解放军55军163师488团新兵连。原来只在电影里看到过的蓝天碧海,只在画册上看到过的英雄花,就在熊义芳眼前奇迹般地出现了。他心旷神怡:“祖国啊!我一定要用儿子的忠诚,为您增光添彩,让英雄花开得更加灿烂。”
军营不是诗,部队也不是画,紧张而充满挑战的新兵训练当然没有太多的诗情画意。练投弹,熊义芳的手臂肿得一动弹就痛;走队列、操正步,熊义芳的大腿如灌了铅般沉重;摸爬滚打、瞄准射击,熊义芳的膝盖、手肘都磨出了茧子,但熊义芳就是不叫苦、不叫累。钢铁般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磨炼出熊义芳过硬的军事技术。
两个月新兵训练后,熊义芳分到了55军163师488团3营机枪连。到了部队,新兵训练仅仅只是阶段性的基础训练,老部队的训练那才是实打实的硬功夫。熊义芳明白:要做一个军事过硬、思想过硬、作风过硬的革命战士,就必须在一点一滴中积累,必须长期严格要求自己。他把“言必信,行必果”作为对照自己行动的“座右铭”。他工作兢兢业业,训练一丝不苟,很快成长为一名坚强的革命战士。
入伍不足3年,熊义芳7次获得嘉奖,还光荣地成为中共预备党员,当上了副班长。
1979年新年过后,越南当局在中越边境蓄意制造事端,向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公开挑衅。1979年2月17日,正义的炮声长鸣,人民解放军对越南侵略者实施了全线还击。熊义芳所在部队担负起攻歼同登之敌的战斗任务。同登,位于我友谊关4公里处,扼中越主要通道,是越北军事重镇、谅山的门户。该地区山峦环抱,诸峰耸立,多数为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沟壑纵横,深沟谷中溪流水急。山地多为1.5至2米的杂草灌木所覆盖,部队通视行进困难。3营机枪连奉命打穿插。连长命熊义芳带着几个战士为连队运送弹药,熊义芳沉着指挥,冒着越军猛烈的炮火,运动在错综复杂的丛林地带。越军战前在边境埋下了无数地雷,他知道随时都有踩响地雷和遭遇敌人散兵偷袭的危险。熊义芳全然不顾,他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进入雷区,他一个人走在队伍的前面,为战友们探路;出雷区,他又一个人断后,掩护战友安全通过,把敌人可能的冷枪留给自己;断粮断水时,他把自己的粮食和水塞给战友,自己却顽强地坚持着。经过激战,3营胜利地完成了穿插任务。越军企图从谅山、太原方向向友谊关实施大规模反击,上级命3营待机歼敌。2月18日,也就是对越作战的第二天,熊义芳所在部队在谅山与同登之间的探垄14号无名高地阻击敌人。清晨,龟缩了一夜的敌人开始对我实施火力急袭,阵地硝烟弥漫,战斗异常激烈,我弹药消耗很大,而敌人机枪、炮火对我后援输送封锁非常严密,使我前沿补给困难。熊义芳带着战友们牵着驮着弹药的军马,灵活机动,沉着跃进。敌人红了眼,机枪和炮弹疯狂地吐出火舌,一梭子弹飞来,打中了熊义芳手臂,动脉破裂、锁骨粉碎,血流如注。战友赶来抢救,并要他离开前沿。熊义芳坚定地说:“不要管我!没完成任务我决不下战场”,他凭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和惊人的毅力,赶着军马继续前进。眼看就要登上我军阵地,敌人一颗子弹击中了熊义芳的心脏,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熊义芳的遗体被安葬在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卡房坡那红革命烈士公墓。
部队党委根据熊义芳生前的表现,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55军领导机关给熊义芳追记一等功。
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布命令,追认熊义芳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