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周习祥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56 - 1979
籍贯: 湖南湘潭
概括语: 湖南湘潭人,1956年7月5日出生于湘潭县日华公社团建大队龙凤生产队,现为湘潭县龙口乡团建村龙凤组。父亲是贫苦出身,在旧社会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爷爷是残疾人,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分得田地,可因为家底太薄,一家人一直在贫困中挣扎。
  湖南湘潭人,1956年7月5日出生于湘潭县日华公社团建大队龙凤生产队,现为湘潭县龙口乡团建村龙凤组。父亲是贫苦出身,在旧社会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爷爷是残疾人,新中国成立后虽然分得田地,可因为家底太薄,一家人一直在贫困中挣扎。还因为无计划生育,父母亲为他生育了五个哥姐和两个弟妹,一家人长期生活在生活的最底层。周习祥小小年纪便经受着饥饿的艰难煎熬。

周习祥6岁开始上学,一边上学还得一边为家里做扯猪草等家务活。他在全班同学中,家庭情况最差,干活最多,而学习成绩却是最好的,每次都是全班第一名,每学期都担任班长。每学期2元5角的书籍费也因为他品学兼优而获得学校的全部减免。

就因为穷,一家人的生活无法维持,周习祥刚读了4年书便被迫辍学了,他得作为劳动力去养家糊口。班主任老师多次上门劝周习祥继续上学,每次都无功而返。一个优秀的孩子就这样被贫困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力。

一个10岁的孩子,从此便开始为队里放牛赚工分,上山砍柴供灶。1968年是周习祥撕心裂肺的一年,才46岁的母亲患子宫癌告别了人世。兄姐们有的已经成家,从大家里分离出去,有的也各奔前程去了。周习祥与体弱多病的父亲,带着一双弟妹艰辛度日。妹妹最小,母亲去世时年仅三岁,周习祥除了放牛赚工分外,还要料理弟妹的生活起居,他过早地成熟了。14岁时,他便与大人一道日出而作地干各种农活了。

周习祥从小就爱听英雄的故事,艰难和困苦磨炼了他同情弱者、乐于助人的品质。别人有困难,他只要办得到,便毫不犹豫地伸出热情的手,做事从不藏奸,深得左右邻居的青睐和好评。周习祥家对门有个叫赵春英的五保老人,年迈体衰、腿脚不便,周习祥长期为她送柴送水,从不间断,就是下雨结冰的大冷天,他也乐此不疲。赵青英老人逢人便说:祥伢子就像我的亲孙伢。

周习祥脑瓜子灵活,队里建队屋泥工不够,他拿把砌刀就上。整整一扇墙,硬是让他给砌上去了。让内行泥工师傅也不得不佩服。别人问他,你又没学过泥工,你是个外行怎么就行?他说:平时看人家泥工建房子不就学会了。

周习祥从小向往人民军队,每年乡亲们敲锣打鼓欢送应征入伍青年离开家乡时,一个强烈的愿望总在他心头油然而生。1976年春季征兵开始了,周习祥又一次报上了自己的名字。在此之前的三年他都报了名,就因为积极申请参军的人数太多,合格的应征青年太多,他虽然身体状况、政审等各种条件都合格,只能排队,地方政府要把年龄偏大的合格青年先送部队。他都20岁了,再不去以后就难得有机会了。这次征兵是周习祥入伍的最后底线。要去体检了,他连一身能穿出去的像样的衣服也没有,大嫂见状,拿来大哥最体面的衣服给周习祥穿上。

1976年3月,周习祥穿着肥大的新军装,告别了家乡,告别了依依不舍的老父亲和兄弟姊妹,来到了驻守在南国花城广州的广州41军122师366团新兵连,他将在这里进行严格的军政训练,完成从一个老百姓到革命军人的人生转变。

周习祥个子不高,身体瘦弱,在紧张的军事训练中,他以勇敢顽强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结束,他以射击、投弹、队列全优的成绩名列全连前茅,政治素质也得到了同步提高。他被分到了41军122师366团2营6连1排。

周习祥清楚懂得:要完成从一个普通老百姓到革命军人的过渡,单靠短暂的新兵训练是不行的,还要在平常的军旅生涯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完成。周习样特别注意自己平时一点一滴的养成,战备执勤、军政训练,他总是全身心地投入,一丝不苟地要求自己。他把各种条例条令背得滚瓜烂熟,逐条逐例地仿效。基于他军政训练和各项工作的出色表现,1977年12月,周习祥被上级党委批准,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78年农历十月,也就是公历11月,上级安排周习祥探家,离开家乡快3年了,周习样无时无刻不牵挂家乡的老父亲和乡亲。农历十月,又是父亲60岁的生辰,他多想快快地回到家里,回到亲人的身旁。部队几年,周习祥3次获得部队嘉奖,期间担任了半年班长,他多想把这一切告诉自己的亲人啊!

正当周习祥准备动身回家探亲与亲人团聚的时候,越南当局反华势力在我边境地区连连挑起事端,侵我国土,扰我边民,杀我同胞。一场自卫还击的正义之战如弦上的弓箭,一触即发。广州军区首长要求全区部队,做好打仗的准备。即将探家的周习祥听到团首长传达军区首长的指示,立即向连长和指导员表示决心:“取消探亲假,准备上前线,打击侵略者!”

1979年元旦前夕,周习祥所在部队奉命调防来到广西前线的中越边境。2月17日清晨,自卫还击的战斗正式打响,周习祥带着全班战友冲锋在前,初战,敌人的子弹便击中了周习祥的面部,他让卫生员稍稍包扎了一下伤口,又上了战场。一连20来天,伤口不断恶化,部队首长命令他回后方疗伤,他却坚定地说:“不取得最后的胜利,决不离开战场!”周习祥忍受着难熬的伤痛,参加了大小战斗近30次,指挥全班英勇杀敌,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战斗任务。

3月7日,部队在同登境内继续向纵深挺进,周习祥所在排担任全营的尖刀排,他带领1班走在队伍的最前面。突然,与一股数十倍于我的敌人遭遇了。周习祥当机立断,迅速指挥全班占领有利地形,狠狠地打击敌人。然而,敌人的火力很猛,机枪、40炮像暴风雨般发泄在周习祥的临时阵地上,有好几位战友已经牺牲。迅速赶来的排长指挥大家利用地形地貌打击敌人。无奈敌人的火力太猛,全排伤亡惨重,排长也不幸中弹牺牲。周习祥立即主动代理排长指挥战斗。一颗40炮弹飞来,周习祥被弹片炸断了大腿动脉,顿时血流如注,他知道自己不行了,如不赶快将敌情和敌火力配置报告营部,将给全排和后续部队带来更大的牺牲。他忍着巨大的伤痛,挣扎着爬到排长的遗体旁,拿过排长手上的步话机,马上接通了营部,准确地报告了敌我双方情况。在我后方强大炮火支援下,大部队迅速赶来,全歼了敌人。

周习祥因失血过多,抢救无效,英勇牺牲,时年23岁。他的遗体安葬在中越边境的广西靖四县革命烈士公墓。部队党委为他追记二等功。

同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发布命令,追认周习祥为革命烈士。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