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黄大勇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59 - 1979
籍贯: 湖南临澧
概括语: 湖南常德人,1959年9月出生在临澧县望城乡徐家坪村杨明溪组。1977年底,部队来黄大勇的家乡征兵。黄大勇在父母亲的支持下,立即报名应征。1978年3月,黄大勇经体检合格,被批准参军入伍了。乡亲们听说他要入伍了,纷纷到家里来祝贺。
  湖南常德人,1959年9月出生在临澧县望城乡徐家坪村杨明溪组。

黄大勇有3个弟弟,1个妹妹,他是老大。他出生时,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时期,广大农村人民的生活都不富裕。黄家地处县城郊区,景况稍为好些。

黄大勇的父亲黄建国是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复员军人,勤劳、朴实。儿子降临尘世,分外高兴,随即取名大勇。其母朱景香,生下儿子后,由于身体虚弱,加上营养跟不上,乳汁严重不足。为了使黄大勇母亲的乳汁增加,当父亲的晚上打着手电筒到田里翻泥鳅,在屋后面的河边、溪沟里捞鱼虾,给坐月子的妻子炖汤发奶,在父母的精心哺育下,黄大勇的身体长得非常结实。

后来随着3个弟弟1个妹妹的相继出生,家里负担越来越重,黄大勇好不容易从小学念到初中,1975年又考上了高中。这时,父亲把他喊到身边,流着眼泪抚摸着他的头,说:“因为父母的能力有限,为了让弟弟妹妹都读点书,你就回家帮家里挣工分吧!将来有机会当兵去,到部队去学习,去锻炼……”懂事的黄大勇点了点头,答应了父亲。从此,他日夜跟着大人们下田地干活,吃苦耐劳,受到乡亲们的好评。

1977年底,部队来黄大勇的家乡征兵。黄大勇在父母亲的支持下,立即报名应征。1978年3月,黄大勇经体检合格,被批准参军入伍了。乡亲们听说他要入伍了,纷纷到家里来祝贺。离家前,全大队上千名乡亲沿着当年送他父亲去参加抗美援朝的那条路,敲锣打鼓地把他送到县武装部。

黄大勇没有辜负父老乡亲的期望,入伍后,他和广西军区独立师第3团3营8连3排7班的战友们团结战斗,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努力钻研军事技术,很快成为一名优秀士兵,入伍仅3个月就加入了共青团。1978年7月,他被挑选参加广州军区军体比赛,与30多名战友一起荣获团体比赛第三名。

1979年2月初的一天上午,广西军区3团3营8连驻地,群情激昂,这里正在召开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动员大会。黄大勇所在的8连连长李作成严肃地站在作战地图前,对全连指战员说:“我们的第一作战目标是被越南内务部吹嘘为模范公安屯的保肯公安屯,这里集结着一些越南军队中的兵痞,具有一定实战经验,多次参加过河内的军事大比武,获得过几面优胜奖旗。现在上级命令我连为尖刀连,攻打保肯。这一仗是我军向敌阵地纵深突破的首仗,关系重大,只能胜,不能败。同志们,战斗即将打响,大家要时刻准备着,用苦练的军事技术狠狠打击侵略者,祖国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随时准备牺牲自己,用生命保卫祖国边疆。”

自从黄大勇所在的8连接到攻打保肯公安屯的任务后,从连长到战士,个个日夜苦练临战军事技术,激战前夜,纷纷写请战书。黄大勇在向连队递交请战书的同时,特意用小刀在自己的腰带上刻上了四句豪言壮语:

“宁可前进一步死,不愿后退半步生,誓为边疆人民报仇,坚决向越军讨还血债。”

然后又用钢针在随身携带的军用水壶上刻上“我是英雄”四个字。这是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给祖国人民留下的誓言。在团出师动员大会上,团首长做了出师动员报告后,黄大勇代表8连上台表决心,高声朗读了自己的四句誓言,全团官兵掌声如雷。

1979年2月17日凌晨,两发信号弹在蒙蒙的天空中划出了两道长虹。顿时,我军阵地上各种火炮怒吼了,仇恨的炮弹划破长空,在越军龟缩的保肯公安屯阵地上爆炸。已埋伏了5天5夜的8连官兵,个个异常兴奋。“出击!”连长李作成振臂一挥,率领全连从进攻阵地一跃而起。黄大勇和全连战士一起就像一把出鞘的利剑,直向敌阵地插去。当时,两侧炮火十分猛烈,硝烟弥漫,弹片横飞。指战员们毫无畏惧,900米的距离只用了6分钟,提前1分钟到达了指定位置,按照预定的作战方案,连长李作成首先指挥1排夺取小青山高地,尔后向4号高地发起进攻。与此同时,2排从正面攻打3号高地,黄大勇所在的3排在3号高地一侧的小无名高地断敌逃路。

越军突然遭到我军猛烈炮火的打击,一个个仓皇地顶着被子,穿着裤衩,连滚带爬地逃人堑壕,凭借有利地形和多年来精心构筑的工事进行垂死顽抗。逃上4号高地的敌人用冲锋枪、轻重机枪、六○炮疯狂地压制从小青山突击上来的1排。

“同志们,跟着我冲!”2班长兰辉,面对敌人的火力封锁,向全班战友一声大吼,就沿着小青山30多米高的陡坡急速下滚。全班战友紧跟着班长,一个接一个滚下山坡。接着,1班、3班的战士都跟着滚了下去,就这样,全排官兵奋不顾身地滚到了4号高地与小青山之间的洼部地带,接着又向4号高地冲击。黄大勇在副连长兼班长杨息任的带领下,冲在最前面。快接近敌战壕时,敌暗火力点突然向我军猛烈开火,一时间,战士们无法前进,几次强攻未遂。这时,杨副连长灵活迂回到左侧,以迅猛的动作冲向敌人暗堡,连甩两枚手榴弹,把敌人的重机枪炸成了哑巴,接着又用手枪连续打死两名敌人。这时高地上的越军见状,慌忙向我军进行反扑,一阵枪弹和炮弹雨点般地落在我军阵地周围,杨副连长不幸中弹牺牲。

进攻受挫,这时连长李作成强压着心头怒火,为了鼓舞士气,他立即将战士们召集在一起,说:“同志们,强将不打弱敌,咱们8连的男子汉们,就是要打这样的对手!别看敌人现在猖獗嚣张,咱们将使他们成为强弩之末,最终土崩瓦解!”战士们望着威严得像一座山的连长,心里更坚定了必胜的信念。

这时的战局是1排进攻暂时受挫,2排也被3、4号高地的火力压制在山下的竹林里,如果再按照原预定作战方案恐怕难以奏效,只有徒增伤亡。黄大勇所在的3排的位置有利于钳制4号高地的敌人。因为4号高地在3号高地右后侧,地势略高,攻下4号高地,更便于攻打3号高地的敌人。

根据这个局势,连长李作成连忙召开战斗骨干会议,决定更改战斗方案。这时战情火急,来不及向上级请示后再决定怎样组织进攻,连长及时调整战斗部署:1排发动强攻,2、3排放弃原来的目标,同时调转枪口,集中全部火力,向4号高地射击。

战况突然发生变化,黄大勇所在的3排7班冲在最前面,4号高地上的敌人见我方重新发起强攻,赶紧调整火力,压制我方进攻。这是关键的一仗,只能取胜,不能失败。我方继续加大进攻,在8连的猛攻下,4号高地上的敌人的防守格局全部被打乱。

这时连长李作成心里明白,一旦拿下4号高地,便能以此作依托,与3号高地之敌对垒,为进攻创造后援;同时,4号高地又可以断敌退路,只要拿下它,全连就形成了三面包围敌3号高地的有利态势,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他身先士卒,带领全连战士步步为营,层层推进。当受到敌火力扫射时,他当机立断,命令1排疏散突击,指挥黄大勇所在的3排用强火力与敌抗衡,牵制敌人,再向制高点步步逼近。迫不得已的敌人,不得不抽身集中火力对付3排的攻势,2排、3排都集中火力“咬”住敌人,与敌展开了顽强勇猛的战斗。敌人被拖住了,在2排、3排猛烈火力的支援下,1排很快炸毁了4号高地敌人的5个暗堡与火力点,攻占了4号高地。这时,敌人的核心阵地3号高地,已完全处于8连的三面包围之中。

3号高地是敌公安屯的指挥中心所在地,也是敌人扼守的最后一个坚固堡垒。高地上修满了纵横交错的工事和地堡,火力配置十分严密,整个地形易守难攻。

黄昏,李作成连长站在4号高地顶端,举起望远镜观察,思考着攻打3号高地的良策。3号高地工事坚固,火力凶猛,要打下它,必须先布置最好的火力系统与敌对抗。然后,组织一支精悍的突击队,出敌不意突入敌战壕,与敌打壕内战。3号高地的战壕与敌各路火力点都是脉络相通,只要突击队一得手,敌人势必阵脚大乱。这时候,后续部队趁机压去,全歼敌人便有十成把握。天黑时分,一切准备就绪。

此时,敌人既恐慌又迷惑,闹不清我军是什么意图,数盏探照灯呜呜嘶叫交叉着飞快地转动。当看清楚我军没有进攻部队向3号高地运动时,敌人胆子大了起来,所有火力点对着4号高地射击。顿时,两座高地间掀起轩然大波,对射双方都憋足了劲,谁也不甘示弱。敌人上当了,在火力掩护下,连长带领由通讯员王标桃、5班长张桂生、7班战士黄大勇等8人组成的突击队,迅速巧妙地接近敌人3号高地前沿阵地。

黄大勇随突击队刚刚到山脚下,一道铁丝网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时连长李作成立即命令用爆破筒开辟道路。由于过河时爆破简的引线浸湿,爆破投有成功。这时,他们已暴露在敌人眼前,多呆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在这关键时刻,黄大勇“呼”地跃起来,几个箭步靠近铁丝网,双手抓起最下面那一根丝,身一躬,腰一扭,像一尊铁打的罗汉,硬是把铁丝网拉开一个弧形大口子。铁丝网上的铁蒺藜扎穿了他的手指,鲜血从指缝滴了下来,他全然不顾,后面几位突击队员“嗖嗖”从口子下面钻了进去。几支冲锋枪组成扇面形扫射,嚣张一时的敌人被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

这时,黄大勇与突击队员全部攻进了敌堑壕,激烈的壕内战开始了,连长命令突击队分成两组,分头搜索前进。“报告连长,前面有一个山洞。”通信员王标桃说。这时黄大勇立即冲到洞口,大声喝道:“诺松空叶(越语:缴枪不杀)!”一会儿,他捉住一个俘虏,随即交给战友李明德押走,自己继续突进。在战壕的一个拐弯处,黄大勇和一个奔跑的越军迎面对撞。生死的瞬间,黄大勇飞快地用左手抓住敌人的枪管往上一推。敌人对空打了一个点射,黄大勇立即击毙了他。与此同时,其他突击队员和指导员谢喜生带领3排突击队从另一个方向向敌阵地冲击。在这之前,黄大勇左腿膝盖已经中了3块弹片,他忍着剧痛,一声不吭,勇敢杀敌,连长李作成和指导员也相继负了伤,大家都顾不上包扎,奋起一道插进敌人阵地纵深进行激烈的壕内战斗。在连长李作成的指挥下,英雄的8连经过4个多小时的浴血奋战,打破了敌人自吹为“固若金汤,牢不可破”的前沿工事,基本攻占了3号高地的表面阵地。

突然,2班长兰辉快步跑来,急切地向正在与团长通话的李作成报告:“报告连长,西北角还有一股残敌龟缩在一个暗堡里,正在负隅顽抗!”连长猛地一紧,扔下话筒往西北角一望,果真发现一部分残敌龟缩在3号高地西北角最后的一个中心大堡里。这个大地堡是个“A”型建筑,地堡顶用钢管和屋梁分两层架成。地堡两端与两条战壕相通,进退攻守,左右逢源。连长即刻命令连队将地堡团团围住,指挥八五无后坐力炮和四○火箭筒猛烈轰击。但由于整个地堡露出地面太低,加之岩石遮挡,虽然爆炸声连绵不绝,却炸不到地堡。连长李作成心急如焚,亲自带领黄大勇等5名战士向地堡左侧摸去。垂死挣扎的敌人突然从暗堡里向他们投出五六枚手榴弹,落在身边吱吱冒烟。“扑倒!”,只听连长向身后的战士一声大吼,同时顺势一滚避开连续爆炸的手榴弹。大家随即跟着滚下又跳出坑来,继续前进。

为了不让敌人逃跑,连长指挥几名战士分别扼守战壕,断敌退路,自己带领黄大勇摸到地堡的一个沿口,互相配合。黄大勇向洞口投手榴弹,趁着手榴弹的烟雾,端起冲锋枪对准地堡洞口猛烈扫射,消灭了一部分敌人。敌人困兽犹斗,以密集的火力封锁洞口。

在这生死攸关的危急时刻,连长李作成狸猫一般灵活地从旁边迂回上去,咬紧牙关爬上嶙峋的石头,滚到暗堡面前掩护。在暗堡沿口的黄大勇乘机将4枚手榴弹捆在一起,扯掉火环,等了一会儿,才朝地堡口扔进去。“轰隆”一声,地堡一阵剧烈震动,敌人的机枪哑巴了。但敌人并未全部炸死,一个惊魂未定的敌人透过支撑术的缝隙,从下往上朝黄大勇打了一枪,黄大勇猝不及防,胸脯重重一颤,一朵硕大的血花腾地流出来,身子一晃,跌下山腰。这时,连长李作成一手提冲锋枪,一手抓起几颗手榴弹,高喊“同志们,跟我冲,为战友报仇!”大家立即跟着连长奋勇向敌扑去,又经过4个多小时的激战,终于占领了4号高地,胜利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战斗任务。

黄大勇用生命和鲜血实现了自己生前的钢铁誓言,为祖国和人民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0岁。

黄大勇牺牲后,为表彰他生前和战斗中的英雄事迹,广西军区独立师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追记二等功,并授予革命烈士称号。他所在的连队被中央军委授予“尖刀英雄连”荣誉称号。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