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人,1960年3月21日生于洞口县石江镇(原洞口县树林公社)联合村栗山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刘世仁从小就跟随他的祖父从毗邻的隆回县柳山乡来石江栗山给地主帮长工,土改时留在树林落了户。由于刘去桂的父亲为人朴实、勤劳,多年担任生产队长。母亲周金莲,12岁就嫁给了刘去桂的父亲,是一位勤劳朴素的农家妇女。
1969年秋,刘去桂就读于联合小学,小学毕业后,考入双江中学,1976年转入当时树林公社办的“五·七”农中读书。在校他是一个品学兼优且助人为乐的好学生,但因家境贫困,一年后即弃学务农。学生时代,刘去桂特别喜欢看战斗英雄故事书,对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等战斗英雄舍身为国的英雄气概十分崇拜。
1978年2月,刘去桂应征入伍,被分在53560部队工机连当一名机枪射击手。他在训练时十分刻苦,反复练习枪法,同时细心地将机枪的结构性能和每个部件的名称、作用弄懂弄透。他还经常用毛巾捆住双眼,反复进行拆装练习,以适应夜战需要。由于平时刻苦训练,他在每次实弹射击和综合战术演练考核时,常常以优异的成绩名列全连第一名。因此,多次获得营连嘉奖。
1978年12月,刘去桂所在的部队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友谊关(与越南接壤之地)奉命执行紧急战备任务。连队到达目的地后,刘去桂当晚就向连、团党支部递交了入团申请书和参战的决心书。决心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战场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英勇杀敌,不辜负祖国人民的期望,为祖国和人民争光。
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军对越自卫还击战正式打响。刘去桂随所在连队冲锋在前,灵活机智地抢占有利地形,拼命向敌人扫射,压制敌人的火力,出色地完成了穿插阻击的任务。2月19日,部队受命直攻同登,夺取谅山,痛击越南侵略军。这次战斗中,刘去桂的连队被任命为尖刀突击连,负责消灭我军进攻途中的敌人的火力点,为总攻部队打开通道。战斗中,刘去桂和全连同志英勇善战,连续摧毁了越军的多处暗火力点,配合总攻部队迅速突破越军的几道防线。当连队冲到同登前面一无名高地时,遭到敌人好几个暗火力点的猛烈扫射,连队前进受阻。关键时刻,刘去桂不顾个人安危,将机枪交给班长,手持爆破筒,身背手雷,敏捷地爬入一炮弹炸开的坑洼,在全连的掩护下,再冲上去炸毁了敌人的两个暗堡。当他正准备冲向敌人的第三个暗火力点时,不幸中弹。班长立即组织火力将他抢回阵地,并要他退出战场,回后方治伤。但他坚决拒绝下火线,从班长手中接过机枪,趴在地上对准敌人连续扫射。当同志们攻占了无名高地时,刘去桂倒在机枪上,停止了呼吸,他为祖国、为党、为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牺牲时,年仅19岁。他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
刘去桂牺牲后,部队党委正式追认他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革命烈士,并追记他为二等战斗功臣。
刘去桂烈士的遗体静静地躺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友谊公社(今友谊镇)板介烈士公墓,每年清明,人们来到这里,为烈士扫墓,缅怀他们的功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