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龙运良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57 - 1979
籍贯: 湖南岳阳
概括语: 湖南岳阳人,乳名运儿,1957年8月18日生于岳阳县步仙乡枯山村龙家组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共5人,属长子。他父亲龙季芳,初通文墨,以种田为生,兼做点小生意。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生产组长,工作积极,因而赢得了“老积极”的绰号。
  湖南岳阳人,乳名运儿,1957年8月18日生于岳阳县步仙乡枯山村龙家组的一个农民家庭。兄弟共5人,属长子。他父亲龙季芳,初通文墨,以种田为生,兼做点小生意。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生产组长,工作积极,因而赢得了“老积极”的绰号。母亲黄菊英,善良、温柔、勤奋、俭朴,善解人意,待人诚恳。龙运良就生长在这样一个人多、家穷但有良好家风的农民家里。龙运良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印着在一盏小油灯下纺线的祖母那张头发纷乱、黄瘦多皱纹的脸,印着父亲、母亲勤劳奋战、夜以继日和为集体为他人奉献的高大背影,他懂事的第一个信念就是要和这穷苦的生活抗争,长大后要为家乡作贡献,改变这穷山恶水的面貌。

1964年秋,刚满7岁的龙运良来到离家不远的柘山小学就读。开始懂事的他常听老师、大人们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及其他革命先烈的故事,受此影响,他暗下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做一个人民英雄。他在校遵守纪律,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严格要求自己,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且乐于助人,关心同学,尽管他家经济困难,学习文具奇缺,却经常将自己的学习用具送给比他更困难的同学。王仕明、龙胜良、姚二生等都得到过他的帮助。有时回到家里,爹妈问他的笔、纸为什么用得这么快,他先是红着脸不做声,在母亲的再三追问下,他才回答说“给了谁”。在校学习期间,他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

1972年下半年,厄运笼罩龙运良之家,父亲大病,母亲患眼病,年幼的龙运良是兄弟5人中的大哥,繁重的家务自然就落到了他的身上,为让爸妈安心养病,让弟妹们求学读书,龙运良毅然放弃了升初中的机会。老师来他家劝学,同学们来他家劝学,但看到他家境况后,都只得摇头叹息。在以后的岁月里,他坚持自学,并利用节假日向老师同学请教,基本上自学完了初中二年级课程,语文基本达到了初中毕业程度。

1974年,为发展巩固集体经济,大队、生产队都创办了林场、猪场。大队从各生产队挑选事业心、责任感强的青壮年劳动力担任大队林场、猪场职工。龙运良虽然还未成年,但因他表现好,且身强力壮,被调至柘山大队林场劳动。他深知这是大队党支部、革委会和父老乡亲对他的信任,要把握机遇,为大队里集体事业做点贡献,尽点责任。他白天跟着大人们,一身汗、一身泥,开山造林,种庄稼,晚上回场部还帮助炊事员切猪草、煮猪食。有时一干就是深夜12点,渴了喝一杯泉水,饿了啃一点野生土杂果,就这样龙运良一干就是好几年。他和大人们植的杉树、松树、木子树发芽了、长高了,棵棵郁郁葱葱;创办的猪场,猪头头膘肥体壮。林场干部为了保护好林场,又组织了林场守卫队,日夜巡逻值班。1976年冬,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轮到龙运良值班守场,在离场部较远山沟外,龙运良发现有人偷砍树木。龙运良决心抓住窃贼,只身匍匐爬近窃贼,将那人逮个正着,那人原来是龙运良的远房亲戚,但在大是大非面前,龙运良深明大义,如实揭发了该人破坏集体林场的事实,并使其得到了应得的处罚。从此,龙运良不徇私情、爱场如家的优秀事迹传遍了柘山,传遍了步仙山山水水。

龙运良勤劳俭朴,热爱集体,令人钦佩,他的舍己救人行为,更是令人夸奖。早在1968年夏天的一个中午,儿时的他就和同伴们在野外捉泥鳅、抓鱼虾,几个不懂事的小朋友在离家一里多路远的茶木塘塘堤上嬉闹逗打,其中一个叫光伢崽的男孩(四岁半),一不小心掉进二米多深的水塘里,生命垂危,在场的小伙伴都吓得哭着跑开了,正在田里捉泥鳅的龙运良听到呼救声,慌忙丢下桶和泥鳅,一口气跑到出事地点,二话未说,就跳下塘中,将光伢崽救起。不料,他在奔跑中自己的脚被尖石割破了一道深口子,鲜血涌注,后被大人们及时找医生上药,才止住了出血。

1976年冬,也就是龙运良入伍的当年,邻居龙迎兵家失火。龙运良第一个冲上最危险的地方,及时与大家扑灭了大火,保住了邻居家财产,村民们都夸赞龙运良真是个好孩子。

1976年11月,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全国青年发出了冬季征兵号令。龙运良等适龄青年,热血沸腾,决心改农从戎,当一名光荣的人民解放军。经体验、政审合格,龙运良和同村青年陈切华光荣入伍了。入伍启程那天,龙运良胸前戴上大红花,昂首阔步走在最前头,他的心愿终于成了现实。离开家乡时,乡亲们都在为他送行,千叮咛,万嘱托。龙运良含着热泪,怀着保家卫国之志,带着乡亲们的重托,踏上了新的征程。

1977年龙运良被分配到53560部队71分队。整洁的军营、紧张而又有序的军营生活、团结友爱的官兵关系、艰苦而又有节奏的军队训练,使龙运良过上了全新的生活。新兵训练期间,他刻苦训练,严格要求,以优异的成绩获得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好评和嘉奖,被优先分配下连队。下连队后,龙运良如虎添翼,如鱼得水,不怕苦,不怕累,积极参加军训,参加文化、政治和业务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各方面长进快,进步大,第一、二年连续被评为“优秀士兵”光荣称号,受连队奖励二次。在此期间,他不忘父老乡亲的教诲,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经常利用空余时间给亲友写信,介绍部队情况,传播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教育开导弟妹们要积极生产,认真学习,做一个有用之人。在他的影响和开导下,弟妹们个个都成为村里的生产能手和学习标兵,受到乡亲们的称赞。

1979年2月,越南当局在我边境肆意骚扰,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保家卫国,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全军发出了对越自卫还击命令。命令传到龙运良所在部队,全军战士群情激愤,纷纷响应,龙运良与战友们连夜书写请战书、家书,决心上前线为祖国效力,部队首长批准了他们的请求。1979年2月17日,龙运良在凉山阻击战中为掩护负伤的班长光荣牺牲,年仅22岁。部队为他追记二等功,追认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和革命烈士。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