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人,1956年7月5日(古历5月27日)出生在桃源县泥窝潭公社火箭大队(今泥窝潭乡官宦坪村第3村民小组)。父亲罗金满,母亲徐春枝,夫妻俩生有2子3女,罗纯清排行老四。
罗纯清从小生长在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庭人口多,家底薄,经济比较困难,罗纯清只读完小学四年级就中断学业,回生产队参加集体劳动。艰苦的生活环境,清贫的家庭生活,使罗纯清从小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少说多干的优良品德。在当地群众心目中他是个好青年。
罗纯清刚满17岁,就当上了民兵,之后,又被大队党支部选拔为民兵排长。1973年冬,他积极参加了本公社组织的改扩建戴家棚水库建设的大会战。
那年冬天,气温多在零度左右,时而狂风大作,时而雪花飘飘,罗纯清和民工们住在临时搭建的简易工棚里,顶风冒雨,破冰踏雪,顽强拼搏着。他随所在的公社青年突击队,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一直干到晚上八九点钟才休息。
当时,取土场距大堤百米以外,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全靠人挖肩挑背扛,每人每天挖、装、运土7立方米,2人合作,其中1人既挖又装,另1人挑土。罗纯清挑着100多斤的担子来回奔跑,每天运土14立方米,从不偷懒叫苦。工地上经常开展日进度“万方闪电战”活动,每天一次小会促进度,每两天开展一次评比流动红旗,青年突击队在评比竞赛中连续夺冠,罗纯清和他的战友们,经常在工地指挥部组织的评比活动中,在敲锣打鼓的竞赛场上,戴着大红花,扛着流动红旗乐滋滋地战斗在建设工地。罗纯清和工地建设者们,奋战3个月,终于提前完成了戴家棚水库改扩建工程,为7000亩水田旱涝保收制造了有利条件。水库至今仍在发挥效益,泥窝潭乡至今还是全县的5个产粮大乡之一。
1974年冬,罗纯清又参加全县组织的水利建设大会战,新建丁家坊公社(今龙潭镇)境内的两河口水库。1975年又参加本公社组织的红星河改造工程建设。罗纯清每次都积极报名参加公社青年突击队,挑土方、抬石块、护坡都是艰苦繁重的重体力劳动,罗纯清总是一马当先,起早贪黑,埋头苦干,出色地完成任务。
1976年10月,桃源县开展冬季征兵工作,罗纯清积极报名应征,12月,罗纯清顺利通过体检政审关,被批准应征入伍,实现了当兵的理想。
新兵训练期间,他严格要求自己,一丝不苟,从立正稍息开始练起,努力做一名合格军人。新兵训练结束后,罗纯清被分配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军126师378团1营3连当一名普通战士。罗纯清所在的3连是个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英雄连队,他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英雄连队争光,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掌握过硬的杀敌本领,练投弹他不肯歇手,练格斗他勇猛顽强。他入伍不到半年,战术训练就达到优秀。练习游泳,无论刮风下雨、白天黑夜下水,他从不叫一声苦。就这样,罗纯清入伍一年来,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训练任务。在军营里,罗纯清任劳任怨,勤勤恳恳。连队安排他种菜,他起早贪黑,想方设法把菜种好。罗纯清尊重领导,团结同志,为人忠厚,乐观向上,笑貌相迎,干部战士都喜欢他这个帅小伙子。
1977年6月,连队奉命调往湘西麻阳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干部战士劳动强度大,伙食标准又不高,必须发展农副业生产,连队曾选了几名战士负责这项工作,都不理想。最后,在战友的推荐下,连队领导把目光投向罗纯清,罗纯清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干一行,爱一行,起早摸黑,精心饲养,打猪草,赶鹅鸭,短短几个月,鹅鸭从300多只发展到1300多只,几百斤重一头的猪发展到几十头,彻底实现了连队肉食自给。当兵第一年,他被连队树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并荣立三等功1次。
1978年10月,连队从湘西移防湘东耒阳,猪又不能都杀了,罗纯清和战友们就钉木笼,将猪运走。连队干部战士都忘不了罗纯清为改善连队伙食所做的贡献。1978年底,罗纯清再次荣立三等功1次。
1978年12月8日,罗纯清所在的第42军奉命收拢部队,向中越边境广西龙州、大新地区集结。12月20日,罗纯清随第126师出发,25日进至武德、宇圩地区。部队到达集结地域后,根据上级指示,在一个星期内完成了将126师乙种师扩编为甲种师的增编任务,罗纯清被分配到126师378团1营3连2排4班当战士。
罗纯清到边防前线后,亲眼看到了越南侵略者在边境修筑的碉堡和工事,把枪口、炮口对准我境内,亲耳听到了被越南侵略者埋设的地雷炸伤、开枪打死打伤边境军民的控诉,活生生的事实,更加激起了他对越南反动当局的仇恨。他全力投入了紧张的战前训练,随时准备严惩越南侵略者。40多天的临战训练,罗纯清毫不马虎,练射击、爆破、埋(排)地雷、土工作业、自救互救样样认真,还不时地在连队领导组织下,选择相似地形,有针对性地进行穿插迂回、攻打山垭口、支撑点和反阻(伏)击、遭遇战等战术训练。战前一周左右,副连长将罗纯清、向立波叫到连部,深情地对他俩说:“党支部研究,准备发展你俩入党,先填入党志愿书,希望你们在战斗中接受考验!”
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军炮声齐吼,火光满天,我边防部队还击越南侵略军的战斗打响了,第42军所属部队主攻高平,罗纯清所在的1营负责打穿插。他和3连的战友们像一把离弦的利箭直插东溪,边打边跑,第一天推进数十公里。每个战士虽轻装前进,但还是负重20多公斤,途中,有些新战士实在跑不动了,罗纯清就帮战友扛枪。连队占领东溪后,迅速组织防御,抢修工事,有的新战士累得趴在地上,罗纯清发扬不怕累、不怕死的精神,带头不停地挖。夜深人静,战友们在工事里休息了,他却不顾一天极度的疲劳和困乏,主动站岗放哨;他们每人只带0.75公斤干粮,给养4天4夜供应不上,他把一块饼干掰成两次吃,把省下的干粮让给战友;没有饮水,他冒着敌人的冷枪冷炮,背着十几个水壶,下到山沟里为战友们取水。
2月19日,罗纯清随部队从4号公路右侧向高平进攻,昼夜兼程24小时,于20日2时进至果冈地区。20日拂晓,与友邻部队124师分左、右两路向高平进击。罗纯清所在部队首先抢占了果冈桥,遂就地待命。
21日15时,罗纯清所在部队按预定攻击路线和目标向高平发起攻击。16时55分,罗纯清随第378团奉命强渡平江。平江宽60多米,水深没顶,急流滚滚。越军为阻挡我军前进,在河对岸用猛烈火力封锁江面,不断向河中打炮,激起几米高的水柱。罗纯清和战友们已连续行军作战5天4夜,大家又累又饿。为了胜利,罗纯清和战友们将疲劳抛在脑后,个个精神抖擞,争分抢秒赶到河边。强渡命令一下,罗纯清奋勇当先,和班里的战友们,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武装泅渡。他们团结互助,前赴后继,经过近半小时的紧张搏斗,终于渡过了平江。这时,罗纯清带着负伤的身体坚持不下火线,顽强地紧随部队继续前进。17时40时,罗纯清随部队抢占了黄娥、纳威要点,消灭了该地区之敌。
2月22日至24日,根据上级命令,罗纯清与班里战士一道就地抢修工事,并利用夜暗出击,寻歼敌人,破坏敌军事设施。
2月25日,罗纯清所在部队奉命沿公路右侧前进,以保障兄弟部队第376团侧翼安全。
2月26日夜晚,罗纯清所在的第378团奉命经脱东直插弄外,尔后从巴活插至郭法,从侧后配合兄弟部队攻占弄压山口。时部队正在一座马鞍形山地宿营。越军9名残敌,分成3个战斗小组,骚扰我宿营地,夜间冷枪冷炮不断。
27日一早,发现我养马战士牺牲,一批战马被打死,师团指挥员分析,可能有小股越军潜伏在宿营地附近,第378团决定迅速组织搜山。山上到处是芭茅、灌木和荆棘,足有几米高,敌明我暗,很难发现目标。此时,1营3连属全团尖刀连,罗纯清所在班又是尖刀班。经过10来天的连续作战,罗纯清早已适应了战斗生活,早把生死置之度外。头天晚上,一位同乡战友对他说:“该轮到你们当尖刀班了,你要注意点!”罗纯清胸有成竹地说:“我们天天打胜仗,没事!”搜山行动开始后,罗纯清所在班按“三三制”战术,分成3个战斗小组,罗纯清带领一个战斗小组,按前三角队形,端着枪走在最前面。当他搜至5-6米高的荆棘丛旁,越军突然开火,班长大喊一声卧倒,班长不幸受伤,一新战士腿被打断,罗纯清肚脐下中弹数发,足有小碗大一个洞。营长下令集中火力朝荆棘丛打,将藏在里面、满身是子弹和手榴弹的3名越军打得像蜂窝。
这时,卫生员立即对身负重伤的罗纯清进行急救处理,几名战士马上抬着他送往师卫生处,刚走几步,一位老乡见他已经不行了,问罗纯清:“你还有什么话要交代吗?”罗纯清摇了摇头,几分钟后便光荣牺牲了。全连同志想起罗纯清为改善连队伙食所做的贡献,想起他团结同志,为人忠厚,少说多做的实干精神,无不为失去一位好战友而无限悲痛。
1979年4月4日,第126师政治部追认罗纯清为革命烈士;378团党委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广州军区政治部为罗纯清追记一等功1次。其遗体安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距县城5公里处的上龙乡自善村弄平屯龙州烈士陵园(3区23排9号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