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徐履仁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02 - 1928
籍贯: 湖南华容
概括语: 徐履仁,湖南华容县砖桥乡长宁垸人,字谱香,1902年8月生。父亲徐孝愚,是个教私塾的先生。他从小随父课读,勤奋好学,十二岁能作短文。
  徐履仁,湖南华容县砖桥乡长宁垸人,字谱香,1902年8月生。父亲徐孝愚,是个教私塾的先生。他从小随父课读,勤奋好学,十二岁能作短文。

1919年初,徐履仁在黄鹤岭姐夫家,结识了有志青年黄祖轲,两人志趣相投,相约外出求学。徐家贫,无力筹集学费,黄祖轲即解囊相助,并一起考入了武汉中学。

徐履仁思想进步,成绩优异,深得校长董用威(董必武)的器重,推荐他担任《武汉中学生》月刊的编辑工作,他在课余为月刊撰写了不少小说和文章。他的短篇小说《伤痕》(见《武汉中学生》1923年第2卷第8号),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我”(作者)在火车上遇到了一个“被命运遗弃的孩子”,是纱厂的童工,孤苦零丁,“孩子似乎勘破了人生之谜,虚伪啊!痛苦啊!脆弱的心灵,第一次侵入过量的激动而破碎了!”“我”对孩子非常同情,分别时,“把已经写好的名片(为孩子找介绍人的几行字)交给孩子”。“车停住了,我们各自扶着行李走下车来,我痴痴地走着,一步一回顾,孩子站在车的门口,流着悲哀、恐怖之泪,朝阳反射着,现出莹莹的光来。啊!我的柔脆的心上,从此刻上了一条深刻的伤痕,永远没有去掉的一日了。”很显然,他是通过对童工的不幸遭遇的描述,来揭露和控诉旧社会的罪恶的。

1924年12月,经董必武介绍,徐履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冬,他奉命从武汉回到华容明碧山区,以教私塾为掩护,从事农民运动。为了提高群众的觉悟,他和涂国钦用自编、自演、自唱的方式,向农民群众进行广泛的宣传。现在还保存着他当时编的一首为长工诉苦的歌谣:

“天开口,地裂坼,地主的长工做不得;起五更,睡半夜,从早到晚有空歇;要呼烟,烂荷叶,要喝茶,桦树叶,菜里油星子也冇得;想吃肉,万不能,想喝酒,再托生,虾子小鱼当人参;水豆腐,开大荤,臭醃菜,用甑蒸,干鱼腊肉老板自己吞;上工时,元宵节,要工钱,到腊月,钱上沾满泪和血!”

1926年农历正月初八日,徐履仁以结拜兄弟为名,在明碧山碧云庙成立了“十人团”,作为开展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第二天,又在谭家垅建立了中共支部,开展党的秘密活动。二月又在明碧山召开群众大会,部署成立各区、乡农民协会。他还当选为塔市区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这月底,中共湖南区委选送他到广州参加中国国民党政治讲习班学习。结业后,他回到华容,继续从事农民运动。他工作谦虚谨慎,平易近人。平常不多说话,说一句,算一句,又准确,又干脆,因此,同志们给他取个绰号:“自鸣钟”。

这一年12月底,徐履仁同刘革非、黄泽民作为华容的代表,出席了在长沙召开的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他是大会主席团执行主席之一。大会第五天议程的大会日刊报道说:“上午十时开会,由徐履仁主席,略谓今天议事日程,系请省党部周以栗同志讲演中国农民运动,周同志对于农民运动,素有详细的研究与系统的讨论,于各位代表必多有贡献等。”

1927年3月,第一届中共华容县委成立,他虽只是县委委员,但积极协助外来的县委书记杜修经做好工作,因熟悉本地的情况,他的意见,多被县委采纳,成了县委工作的主要决策者。4月中旬,塔市区农民协会在砖桥召开群众大会,斗争当时称霸一方的“四王”,即“天王”黎福安,“地王”朱秀林,“人王”王九林,“鬼王”刘修炎。在处理问题上,有的主张全部杀掉,有的主张杀两个,而他根据县委的决定,向群众讲解党的政策。最后只宣布将“天王”黎福安判处死刑。

华容县是湖乡,有很多人分别靠打鱼砍柴为生。农民运动兴起以后,他们也分别成立了渔民协会和樵民协会。但有的人既是渔民,又是樵民,他们的所在地到底划归哪个协会的范围,却常发生争吵,甚至要诉诸械斗。4月底,渔民协会的执行委员长陈春先被杀,一场械斗,势在必发。在这紧急时刻,徐履仁提出“坚持调解”的主张,他通过县农民协会和国民党县党部,分别做好思想工作,使一场风波得到平息。后两个协会言归于好,服从县农民协会的统一领导,保证了农运的健康发展。

“马日事变”后,徐履仁曾和蔡协民、何坤(何长工)等到武汉,会见了毛泽东。因他患有肺结核,病情恶化,毛泽东建议他仍回华容,一面治病,一面从事秘密活动。1928年9月,他先在岳阳党的地下通讯社住了一段时期,后回到华容董家湖张家祠堂隐蔽。因叛徒朱焕章告密,不幸被捕。他被捕时,砖桥团防局长黎雨暘吩咐园丁鸣放鞭炮,以庆贺他们抓到了共产党的“大头子”。在敌人严刑逼供面前,他坚贞不屈,很快被敌人杀害,时年二十六岁。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