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长宽,湖南辰溪县辰阳镇人,字厚文,1905年8月10日生。少时富有同情心。凡同学有因家贫而买不起纸张笔墨的,他就把母亲给的零用钱买些分送他们。还有一次,当听到佃户谈今年年成不好而他家又不肯减租时,他对他们说:“你们这些租谷不用交了,如家里有人问时就说我经手收了。”1922年秋,他考入长沙雅礼中学。在校时,他受到当时进步思想的影响。但只读了一年,即辍学回到辰溪,在县立学堂当英语教师。他常为国家到处兵连祸结、民不聊生的景况深感愤慨。1926年春,他又来到长沙雅礼中学求学,积极投入湖南人民驱逐赵恒惕反对吴佩孚和准备迎接北伐军的斗争。这年暑假他回到家乡,经中共常德地委派往辰溪筹建国民党县党部的张德锐、邱全忠介绍,加入了国民党,任县党部筹备员,从事组织工农运动的工作。从此,他奔走城乡之间,串联发动群众组织宣传队伍,讲解革命道理。在很短时间内便组建了该县时和乡第一个农民协会。
杨长宽搞农民运动,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他从家里做起。为了实现孙中山先生平均地权的主张。他耐心说服心地善良的母亲拿出部份田契给农民协会处置。在长沙经商的叔叔也听从他写信的劝告,交出马溪、大黄埠的一百来亩的田契,然后,他把佃户召集起来,当众宣布,凡租种杨家部份田地的户,从今后不用交租了。这一消息成了当地的特大新闻,农民欢欣鼓舞,有力地推动了农民运动的发展。在两个月内,全县有十一十乡成立了农民协会,会员达五千人。县城的店员工会、划业会、箩业会,矿业会、摊担会也相继成立,会员也有好几千人。
还有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是他领导“拒于”的群众斗争。这年10月,湖南省政府派于瑶任辰溪县县长。此人早几年曾在辰溪县当过警察局长,奸污妇女,滥杀无辜,干尽了坏事。人们都叫他“于鹞予”。消息传来,引起群众极大公愤。县党部筹备处根据地方各界人士的强烈要求,决定由他负责组织“拒于事务所”,领导这场“拒于”斗争。首先,他联络各机关团体拒绝与于瑶合作。果然,于瑶来到辰溪,在县议会和各机关均受到冷遇,甚至不向他移交印信。使得于瑶躲在旅馆里不敢出来。其次,是接连几天率领县城上千群众上街游行示威,高喊:“不要于瑶当县长”,“于瑶滚出去”的口号。并在大街小巷贴出反对于瑶的标语和揭露于瑶劣迹的漫画。与此同时,他还组织各社会团体向省府及省各界公团写信,恳求“撤于另委,以救残喘”,终于迫使省府撤回了对于瑶的委任,使这次“拒于”斗争取得胜利。从此,他在群众中的威信日益增高。
不料,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辰溪人民刚把于瑶赶走后,陈渠珍却派其亲信陈开钧来当辰溪县长。陈开钧一上任就巧立名目,加重田赋捐税,对人民大肆搜括,成了名副其实的“陈扒皮”。根据民众的呼声,杨长宽在县党部筹备处的会议上,针对人们认为陈开钧有“湘西王”陈渠珍作后台,打狼不成反被狼咬的顾虑,详细分析了当时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全省工农运动迅猛发展的情况,制定有理有节的斗争策略,既要使“湘西王”不敢公开出面干涉;又要达到打倒陈开钧的目的。会后,大家分头串连地方士绅,深入各区乡发动群众,收集陈开钧的罪行材料,积极做好惩办陈开钧的准备工作。
1927年3月的一天,正值农民到县城赶场。杨长宽以县党部筹备处的名义在城外河滩坪里召开有县城各界人士参加的万人大会,四乡的农民协会会员,也肩扛锄头梭镖,手拿红绿小旗,敲锣打鼓来到会场。大会开始后,他在台上历数陈开钧倚仗权势,搜刮民脂民膏的罪行,会场中大喊“打倒贪官”,“打倒陈开钧”的口号。接着,他带领愤怒的人群包围县府,收缴了县政府的铜柄印鉴,把陈开钧揪到街上戴上“贪官陈开钧”的高帽游街示众,然后送县监狱关押,并清算没收其所有财产。紧接着他还指挥群众乘势扣押辰溪土豪劣绅的巨头张巽甫等;迫使城里店铺老板给每个店员工人增加了一个月的薪金。使得平日一些作恶的地主豪绅,躲的躲,逃的逃。连“湘西王”陈渠珍也迫于群众的声威,不敢对陈开钧的被打倒有所责难。
1927年4月初,国民党辰溪县党部正式成立。杨长宽被选为执行委员兼农工部长。这时,一乡农民协会抓获石碧村抢劫惯匪唐金元解县惩办,但新任县长陈苞因此案与其亲信保长熊某有牵连,不予立案。他知道后,立即找县长提出质问,终于迫使陈县长在判决书上签字,将这名惯匪枪决了,又为民除了一害。
“四一二”政变发生后,杨长宽的心情无比愤慨。他组织人员大量翻印郭沫若写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一文,在全县各乡散发。在县城考棚广场召开声讨蒋介石的群众大会。举行了有数千人参加的反蒋示威游行。不久,长沙又发生了“马日事变”。事变后第三天,他接到驻辰溪保安团团长陈渥以“奉命调防”,在县城万家大屋举行“同乐晚会”的邀请,被邀的有县党部和各团体负责人。他不知是计,准时赴会。刚一坐定,即有保安团的柳副官带领士兵冲进屋来,将他和其他人士四十来人绑架到保安团部。他自知必死,指着保安团长陈渥痛斥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屠杀革命人民,制造白色恐怖的罪行。第二天下午,他与刘支浩,姚本炽等三位国民党左派人士即被杀害了,年仅二十二岁。
杨长宽被害后,当地群众将烈士遗体安葬在城东沅水北岸的泡潭,树立了墓碑,碑上刻下如下一副对联:
千秋不朽山河固,
万代长流日月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