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昌厚,湖南常德县石板滩乡莫家铺村人。1905年10月,他出生在这里的一户农家,八岁跟族中塾师陈大鼎读书,1920年入人武洞小学堂。小学毕业后,他考入了常德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在此以前,这所学校进步师生所掀起的反军阀混战的爱国运动,使他这位来自僻静山村的学生大开眼界,倍受教育。他于是积极阅读各种进步书刊,参加探求有关济世匡时真理的讨论。他曾在日记本上写下“国乱当头,生灵涂炭,饥民饿殍,比比皆是,热血男儿,理当奋起”的语句,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后来在挚友张盛荣的帮助下,他参加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更加自觉地投身革命斗争的行列。
1925年6月,常德爆发声援“五卅”惨案的反帝爱国斗争,陈昌厚积极参加了这一斗争,当这一斗争遭到常德驻军胡念先旅的镇压后,他极为愤慨,于是邀集二十多位同学,星夜来到灌溪、岗市等集镇,张贴标语,宣传讲演,动员群众,抵制仇货,把反帝爱国运动推向农村。
这年9月新学期开始,陈昌厚回到学校,经张盛荣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任省立二师基层党团组织负责人。1926年1月17日,共青团常德特别支部扩大为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同时成立几个革命群众团体,他被推举为农村教育社社长。为了发动农民群众,他带领一些同学,深入郊区农村,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觉悟,为以后农民协会的发展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1926年4月下旬,中共常德特别支部扩大为中共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陈昌厚当选为执行委员、农运部长。5月初,他奉派去广州,参加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第六期学习。9月,他从广州归来,正值北伐军第八军教导师进驻常德,他立即协同共青团地委农运委员康序焕,集合在岩桥寺和四官庙秘密建立的农协会员四五百人,扛着农会旗帜,列队到常德县城和郊区游行,大造声势,向封建势力宣战。10月,他又发起成立了常德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并被推为筹委会主任。他还选派了十二名共产党员,担任县农协特派员,分赴全县九镇三乡,全面推动区、乡农民协会的组建工作,不到一个月时间,六十多个农民协会在全县各地组建起来,数以万计的农民加入了农民协会。
农民协会在各地组建后,陈昌厚及时领导农民进行了反对由一伙凰民党右翼分子所组织的假农会的斗争。他严正指出:“这是一场革命与反革命的政治较量。”通过县农协筹委会,派出张承忍等几名共产党员前往门极洲等地,一面组织农会积极分子,向农民揭露由万宝球组织的假农会的阴谋诡计,耐心教育受骗群众退出假农会;一面带领百馀名农协会员,上县公署和国民党县党部请愿,并争取各界人士的支持,迫使县府当局拨款为被假农会打伤的农民治疗;并将冒充特派员,搞假农会的万宝球捉拿归案,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右翼分子的气焰,保证了全县农民运动的顺利进行。
1927年2月中旬,常德县召开全县农民代表大会,正式成立常德县农民协会。陈昌厚被推举为县农协委最长。这时,常德县农民运动已经有了迅猛的发展。全县十二个区均建立起农协组织,乡农民协会发展到三百多个,农协会员猛增到十万人以上,整个常德农村成了农民协会的天下,他也成为广大农民最信赖的领袖人物。
在惩治土豪劣绅的斗争中,陈昌厚刚毅果断,力挫对手。当时,县特别法庭审判长刘泽远准备将封建恶霸杨仲达判处死刑,不料杨仲达的爪牙却纠集两三百名帮会歹徒,并以重金买通县警备队部分官兵,企图到会场劫人。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他当机立断,词集两三百武装纠察队员,手执长矛大刀,控制会场中心,他手持短枪,坐在审判台旁,控制整个会场。当刘泽远宣布杨仲达的罪状并判处其死刑的话音刚落,他立即命令纠察队员将杨仲达拉下台去处决。一时全场沸腾,吼声震天,吓得那些爪牙和歹徒只好灰溜溜地散去。
4月间,驻扎在常德的北伐军三十五军第一师的少数官兵,窜到灌溪、岗市一带,肆意掠夺农民财物,诽谤农民协会,甚至侮辱妇女。当地农民协会会员义愤至极,群起抗争,酿成流血事件。师长叶琪硬说这是“农民协会谋杀革命军人”,扬言“要血洗岗市”。陈昌厚闻信后,立即前往师部驻地,对叶琪进行义正词严的据理驳斥。他说:“抢夺财物,侮辱妇女者,怎么会是革命军人?农民忍无可忍,与之抗争,怎能说是谋杀?”叶琪无言以答,竟上报省府,反诬“岗市事件乃县农协会怂恿,非找县农协负责人算帐不可”。
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派谢觉哉、熊亨瀚前去常德调解,为了维护国共两党合作北伐,应允军方提出免除陈昌厚职务的无理要求,了结此事。他为顾全大局,接受了这一免职处分,离开县农民协会,积极投入新的战斗。
这年5月24日,常德发生了“敬日事变”。形势的逆转,使陈昌厚十分焦急,他潜回家乡渐安区,转入地下斗争。党的“八七”会议精神传达后,他和张盛荣等重新组建地下县委,并串连发动渐安区的农会积极分子,在石板滩的山坳里召开誓师大会,成立渐安区地下农会,并当场处决豪绅李白阶。与此同时,他派出几名农会骨干,当晚烧毁国民党渐安区公所,着手筹建地下武装。他带领着三四十名共产党员和农会骨干,潜聚于常德和桃源两县交界的黄叶岗山区,组成农民武装自卫队,白天藏入山中,夜间下山行动,暗惩豪绅,袭击团防,缴获零星枪支十馀支,搞得边境的地主土豪和团防大队日夜不宁。
11月上旬,原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彭公达前来常德改组常德县委,建立湘西特委,陈昌厚被选为特委委员,负责农运工作。1928年春节前夕,根据关于开展年关暴动的决定,他奉派带领黄叶岗的地下武装,与陈协平领导的地下武装汇合,乘夜夹袭驻扎在盘塘的团防大队,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银钱食物,然后返回黄叶岗,在山洞里度过了一个不寻常的春节。2月下旬,他又奉派去石门县南乡山区,指导当地党组织开辟农村根据地。这时,他和刘泽近正受国民党军警悬赏的通缉,但他不畏险阻,化名朱德云,扮成毛笔商,背着一个蓝布笔袋,偕同党员郭天民来到石门南乡崇秀寺,与石门县委委员袁任远取得联系,并召开会议,共同拟定了南乡武装暴动的计划。他还在崇秀寺秘密恢复党的农村组织,发展地下党员百馀名,建立起三个党的区委,自己还兼任一处区委的区委书记,具体领导当地群众进行反清乡、反屠杀的斗争。
正在此时,常德党组织特派员廖顺之惨遭国民党清乡队杀害。噩耗传来,陈昌厚悲愤交加,决心要为廖顺之讨还血债。于是,他挑选了十多名精悍的队员,身藏武器,分散来到黄叶岗,夜袭灌溪寺,将清乡恶霸刘海棠、反动豪绅唐轩等3人,就地处决,并烧毁了清乡队的老巢刘家大院。这一消息很快传遍灌溪一带,大家奔走相告,夸他浑身是胆,为老百姓除了大害。
5月初,大规模的石门南乡起义暴发,陈昌厚等指挥起义队伍分两路逼进夏家巷,一举击毙大恶霸阎谷生,砍死团防局团总梅春圃,处决国民党石门县党部清乡委员陈海秋,揭开了武装斗争新序幕。暴动胜利后,南乡暴动队伍被编为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由袁任远任支队党代表,余策源为支队司令。随着队伍的发展壮大,湘西特委决定直接指挥这支武装,他以特委委员身份任支队党代表。到6月底,这支队伍拥有六七百人枪,初步形成了以太浮山为中心的纵横两百馀里的农村武装割据的局面。
同年7月,太浮山地区遭到国民党政府五千馀正规军和五个县的挨户团武装的大举“围剿”。面对强大的敌人,陈昌厚带领队伍退出太浮山,分成若干小队,展开游击,依托深山老林同敌人周旋。不久,第二路指挥候宗汉在观国山叛变,使为时三个多月的太浮山武装割据遭到严重破坏。这时,他带着一支小队伍,辗转来到石门县北乡的磨垭山,恰好遇上贺龙,他被安排到部队从事政治工作。1929年1月,贺龙率部攻克鹤峰县城后,建立起湘鄂边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陈昌厚又调任苏维埃政府主席。负责从事惩治土豪,消灭团防以及减租退押、均佃分田的斗争。6月中旬,贺龙部进占桑植县城,他又担任桑植县苏维埃政府的农会主席。
这年秋,敌人进攻桑植苏区。陈昌厚带领一个营的兵力,退出桑植,直取五峰,重辟湘鄂边区根据地。1930年4月,湘鄂边区特委与鄂西特委合并,建立了以周逸群为主席的鄂西联县苏维埃政府,他被任命为文化部长。在任职期间,他将苏区的青年组成几个文化宣传队,运用民间艺术形式,做了大量的宣传教育工作。他当时编唱的《红军歌》:“我们工农军,团结成一心,个个肯牺牲。拿起枪炮和斧镰,临阵冲上前,要除尽军阀土豪和劣绅。所有反动派,不许留一人,没收土地和资本,分配给农民……”,至今还在洪湖一带流传。
1932年4月,蒋介石调集五个师和一个警备队的兵力,配以飞机大炮,“围剿”洪湖苏区。陈昌厚率领一支地方武装,配合红军主力,在瓦庙集坚持战斗了七个昼夜。敌人虽被击退,而他也壮烈牺牲,时年二十七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