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国中,湖南湘乡人。
在李聚奎上将的回忆录中,曾深情说到贺国中烈士,说他“是一位文武双全的优秀指挥员,从担任我们第七团的党代表以后,即做政治思想工作,又指挥打仗,并以英勇善战著称。他在每次战斗中,总是冲锋在前,退却在后,是我们全国共产党员的楷模。”
贺国中,原名祖微,字书帆,1904年1月生于湘乡县丰乐乡新庄村(今属娄底市双江乡)。父亲贺祖望,是个勤劳正直的农民。因家境贫寒,九岁才入私塾读书,十三岁在家务农,十五岁又由族人保送到湘潭教会学校继续求学。1920年冬,他十六岁即到衡阳投入唐生智湘军第四师第二旅第三团当兵。1923年被提升排长。1924年冬调旅部副官,加入国民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1月被任命为湘军第四师特务连连长。1927年1月,又被保送到广州黄埔军校高级班军事科学习。在学习期间,他结识了黄公略、黄纯一等共产党人,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四一二”政变后,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党领导的武装起义斗争。
1928年3月,经中共广东省委介绍,贺国中同黄公略、黄纯一来到湖南南县驻军独立第一团,协助团长彭德怀着手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并担任第五师随营学校教育长,黄公略任校长,黄纯一为大队长。他在此时也被批准由中共候补党员转为正式党员。6月,彭德怀奉命率一团开赴平江“清剿”,随营学校则随师部移驻岳州。不久,黄纯一调任一团九连连长,黄公路调任三团三营营长。随营学校校长一职,暂由他代理。从此,他牢牢掌握着随营学校,团结学校学员,并与彭德怀、黄公略保持着密切联系,随时做好起义的准备。7月18日,他接到彭德怀要他将随营学校学员带来平江参加起义的来信,除将病号和师长的亲信等十馀人留在岳州外,以外出野营为名,带领近百学员经汨罗向平江进发。22日,他行抵离平江县城六十里的浯口镇时,得知平江已于23日起义,他立即向学员宣布这一消息,鼓励大家连夜向平江县城疾进。对于随营学校学员到达平江县城的情况,彭德怀在《自述》一书里有一段生动的描述:“师随营学校从岳州安全到达平江城,情绪异常高涨,全部要求参加工农红军,我们组织了热烈地欢迎。原来打算对不愿参加红军,而一定要回部队的,也准备热烈欢送,现在一个也没有。”24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宣布成立,他被任命为红五军军委委员兼任第七团党代表。他在部队,除带领部队士兵英勇作战外,还非常重视部队的建党工作。7月底,国民党政府当局的“进剿”重兵压境,第七团团长黄纯一英勇牺牲,他继任团长,立即带领第一、七团和军直属队转移至东乡龙门集结,并利用部队在龙门休整期间,向部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抓紧在连队建党。李聚奎上将就是他在这时发展入党的。李还较详细地叙述了当时入党的情况:“……接着就举行入党仪式(当时叫入学式),由贺国中同志念誓词。由于没有灯,看不见,潘泗浜划着火柴照亮,贺国中同志念一句,我念一句,连划了九根火柴才把誓词念完。”李聚奎还写道:“在党的小组会上,贺国中同志首先提出:‘万一部队打散了,我们党员不能散,在任何情况下,党员都要团结在一起’。”
10月,根据湘鄂赣边区党的代表会议的决定,红五军和地方游击队合编成五个纵队,贺国中被任命为第四纵队纵队长。12月,红五军与红四军在宁冈新城胜利会师。接着,红四军出师赣南,红五军留守井冈山。在反击湘赣两省敌军对井冈山的围攻时,他奉命带领第八大队前往白泥湖,把守桐木岭哨口。他冒着狂风暴雨,在泥水没膝的工事里,坚守了四天四夜,打退敌军的无数次冲锋。当掩护红军千馀伤残人员、妇女、小孩从井冈山腹部的悬崖峭壁向南突围时,他又带队在前面开路,经过一天一夜在羊肠小道攀登前进,才突出了敌军第一层包围圈。第三天,又在大汾遇上敌军的三面伏击,几经奋勇冲杀,才使转移人员安全脱险。在继续南进途中,他率部转战于上犹、崇义、大庾、信丰、安远、会昌等县。1929年2月,他协助彭德怀指挥仅有三百人的部队,一天一夜急行军一百四十里,奔袭于都城,全歼守敌刘公毅部一个营和民团武装百馀人,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财物和粮食。2月下旬,又奔袭安远县城。但部队进城后,靖卫团强迫上万农民前来围城。他带领战士对围城的农民喊话,但无人听信,他只得率两个大队来到城外,打死数十名拿枪的团丁,抓了一些农民,带进城来,向他们宣解红军政策,并将没收的财物分给他们。然后把他们放回去。这样,围城的农民不再信靖卫团的欺骗,自动解散了,并有二三百农民自愿要求参加红军。
4月1日,红五军与红四军又会师瑞金,然后回师井冈山,恢复湘赣边革命根据地。5月2日,贺国中率部到达茨坪,与李灿、何长工率领的红五军第五纵队会师。根据湘赣边特委5月10日在宁冈古城召开的第四次执委扩大会议的决定,红五军和湘赣边独立第一团编成第四、第五两个纵队,辖九个大队。他被任命为第四纵队纵队长。5月下旬,他随红五军由宁冈的砻市出发,向赣南出击,首先在酃县的大院围歼来犯的湘军。7月中旬,红五军在进攻安福县城时,在严田和安福之间遭敌三面包围。他奉命指挥第四纵队突围,虽杀出一条血路,但敌人尾追不放。为了摆脱敌人,他带领一个中队占领一处高地,进行阻击,掩护部队撤退。当部队脱离险境后,他不幸头部中弹,英勇牺牲。时年二十五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