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李却非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899 - 1932
籍贯: 湖南炎陵
概括语: 李却非,湖南株洲人。又名树彝、焕生,1899年9月9日生于酃县水口镇水南村。有兄妹七人,他排行第三。因过继给早年去世的二叔李学孔为子,继承了十亩水田和两块茶山的祖业,由他父亲李学诚代为耕种。
  李却非,湖南株洲人。又名树彝、焕生,1899年9月9日生于酃县水口镇水南村。有兄妹七人,他排行第三。因过继给早年去世的二叔李学孔为子,继承了十亩水田和两块茶山的祖业,由他父亲李学诚代为耕种。

李却非七岁进水口叶家祠小学读书,后毕业于梅岗高小。1917年2月,他考入长沙岳云中学。1921年6月,又考取了北京大学文科。在北京求学期间,他参加了罗章龙、邓中夏、何孟雄等组成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成立后,1932年底,他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的工作。

1922年初,李却非受中共北方区委和劳动组合书记部北京分部的派遣,担任驻唐山工运特派员。他来到开滦煤矿,经过一段时间的深入调查并秘密组织工会之后,于2月5日以“舒意”的笔名,为北方区委党报《工人周刊》写了一篇题为《开滦矿局之实行包工制》的短文,尖锐地揭露开滦矿务局动用保安警察恢复包工制的罪恶行径。文章指出:开滦矿务局对待矿工非常残酷,简直可以说比对待牛马还要过一百二十倍;该局用保安警察的野蛮力恢复包工制,目的是利用包工头以最低报酬去雇用工人,用包工头直接指挥工人,以免罢工。最后,文章呼吁“矿工朋友们,团结起来进行斗争,你们的人格已经被欺辱尽了;你们的生存权被剥夺尽了,你们若甘心忍受下去,那么不但你们自己赚不够衣、食、住,你们的妻子也快要饿死冻死了,你们的小孩也快要埋葬或做乞丐了。”

3月中旬,李却非从开滦煤矿来到了京奉铁路唐山制造厂(俗称南厂),以这里为基点,在工人中发展党的组织。不久,成立了中共唐山地方委员会,并在新立街合乐馆办了—所职工业余学校,自任教员,向工人进行革命思想教育。他还程唐山发展了十四名社会主义青年团员,组建了青年团唐山地方委员会,设立文牍、宣传、调查、会计等五股,并规定“凡团员都樽在一个股办事”,他代理书记兼文牍股的工作。4月下旬,他代表唐山地区工会和青年团组织,赴广州分别参加第一次全国劳动代表大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在劳动代表大会上提出过《订正中国劳动歌及劳动旗帜案》。回唐山后,他按照唐山地方委员会的决定,乘京汉铁路8月罢工胜利的东风,在南厂发动工人举行一次罢工斗争。他协助南厂罢工委员会坚持八天大罢工之后,迫使厂方基本上接受了所提各项要求:星期日及各种假日,照常发给全薪;工人入厂十余年或七八年未加薪的,应即日加薪;以后应每年加薪一次;每年须有两星期例假,假期中照发全薪;病假须给全薪。

1923年5月1日,李却非为《工人周刊》第六十三期写了题为《五一节和中国劳动运动》一文,高度赞扬工人阶级的奋斗精神,揭露资产阶级和官僚政客的狰狞面目。文章指出,由于最近压迫阶级对劳苦大众的摧残更为严厉,以及被压迫阶级的反抗精神和觉悟的迅速提高,从而引起了工人革命的感觉和行为,如1921年的海员大罢工,1922年的开滦矿工大罢工和1923年初的京汉大罢工。无聊的政客官僚和武人,又想用阴恶险诈的手段欺骗劳动者,但是,现在劳动阶级的朋友再也不听信压迫者骗人的鬼话,已经觉悟到不能永远做被压迫者了。接着,文章分析了敌我状况,指出敌对阶级的营垒很厚,很坚固,他们握有政权,能直接使用武器。劳动阶级却团体涣散,尚有许多劳动者没有组织起来,缺少训练,不堪战斗,因此必须“尽力谋求本阶级的发展”,严密工会组织,健全本阶级的营垒;赶快组织各部门的总工会,直到组织全国的总工会,旗帜鲜明地与敌对阶级进行不妥协的战斗;但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也不拒绝“作合法行动”。

1924年夏,李却非根据党的指示,赴安源煤矿从事工人运动,担任工人夜校第三校主事。他在提高工人文化程度的同时,注意训练工人的战斗能力,要求每个工人在头脑中有阶级观念,要为谋求本阶级的解放而学习。他在安源工作了两年,为湘赣两省工人运动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1926年7月,他受中共湖南区委派遣,回到酃县从事组建党组织的工作。根据党的指示,他同张国威、罗芳芝等一道,首先协助组建国民党酃县县党部,并以个人名义加入了国民党,被选为县党部执委。接着,在这种身份的掩护下,他联系从长沙、衡阳回到酃县开展秘密活动的共产党员,开展党的工作。8月,中共酃县特别支部成立,他任支部书记,为组建酃县农民协会,领导广大农民、商民、学生、妇女向土豪劣绅作斗争,并在开展禁赌、禁烟、禁止买卖婚姻和谋求妇女解放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

1927年1月,李却非对特支进行了改组,增选中共湖南区委增派的酃县农运特派员朱子和为特支委员,并兼任酃县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主任。此后,他全力领导酃县农民运动的发展工作。着手培训农运骨干,组织宣传队伍,进一步发动群众,建立基层农会,筹建农民自卫武装。他自己还随宣传队到农村做艰苦细致的工作。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唐霍河、河漠、潘家、十都、水口等农民协会和集义团农民自卫队先后成立。3月,他还协同朱子和带领四百多农协会员包围团防局,夺取了八十多条枪。4月,他和朱子和在县城召开了各区、乡农民协会代表会议,并抽调部份会员到县城进行军事训练,组成酃县农民自卫军。5月初,又成立酃县特别法庭,先后公开审判了中村大土豪钟伦元、石子坝大地主刘炳清等人。不久,酃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朱子和担任主任,他被选为执行委员。

“马日事变”后,酃县团防局反动头目贾威、孙秉文率部从江西窜回酃县,四处搜捕共产党员和农运干部。李却非被迫离开酃县,前往长沙等地寻找党的组织。12月,他带着湖南省委的介绍信,从长沙回到酃县,由周礼护送至井冈山,见到了毛泽东,被安排在湘赣边界特委工作。

1928年5月,由于叛徒告密,中共酃县县委遭到破坏。毛泽东决定重新组建酃县县委,并指派李却非任书记。这月中旬,他率领县委机关工作人员和县赤卫队经八面山回到酃县青石岗。下旬,青石岗区工农兵政府成立。由张明光任主席。6月上旬,他在大院东西坑主持召开酃县党的会议。决定开辟以青石岗、大院为中心,与井冈山连成一片的革命根据地。在这次会议上,他再次当选为县委书记。

由于县委的艰苦工作,青石岗、大院两个区委、工农兵政府和青石岗、桃源洞、洣垅、东西坑等五个乡的党支部和工农兵政府先后建立,党员人数发展到三百余人。不久,酃县工农兵政府成立,并由他主持在大院、青石岗、东西坑、桃源洞等地,开展了插牌分田运动。8月中旬,毛泽东率工农红军来到酃县大院东西坑,赞扬了他在酃县的工作。此后,他又派出赤卫大队攻克了石门岭,消灭盘踞在那里的遂川靖卫团,建立石门岭乡工农兵政府,打通了井冈山与大汾之间的联系,再次受到毛泽东、朱德的表彰。

1929年1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当局纠集二十五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会剿”。李却非等带领赤卫大队把守八面山哨口。井冈山失守后,酃县苏区遭到严重破坏。他被迫辗转来到桂东等地隐蔽,并秘密从事党的地下活动。

1932年6月,国民党当局又集中十二个师“围剿”湘赣苏区,革命再一次遭到挫折。李却非潜伏到安仁县太和山一个庵子里,并改名为谬贻士。两个月后,国民党当局大举清乡,挨户搜查,他不幸被安仁县挨户团逮捕。敌人软硬兼旅,毫无所得,最后将他杀害在河边的沙洲上。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