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苏家珍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02 - 1931
籍贯: 湖南平江
概括语: 苏家珍,湖南岳阳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边区有两份叫《工农兵》和《苏维埃》的刊物,深受劳苦大众的欢迎。因为这两份刊物对敌人是直刺心脏的锋利匕首,而对人民却是迎接曙光的报晓雄鸡。当时主持编辑出版这两份刊物的,是后来担任过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文化部副部长的苏家珍烈士。

  苏家珍,湖南岳阳人。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赣边区有两份叫《工农兵》和《苏维埃》的刊物,深受劳苦大众的欢迎。因为这两份刊物对敌人是直刺心脏的锋利匕首,而对人民却是迎接曙光的报晓雄鸡。当时主持编辑出版这两份刊物的,是后来担任过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文化部副部长的苏家珍烈士。

苏家珍,字握瑜,1902年9月生,平江县三墩乡人。父亲苏秀俊,是个教书先生。在九个兄弟姊妹中,他排行第四。八岁由父亲课读,两年后,转入本地小学。

1920年9月,苏家珍考入平江师范学校,开始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更提高了他对事物的敏锐洞察力,所写文章也富有针对性。1923年6月,平江爆发了声援长沙“六一”惨案、抵制日货的游行示威,他除参加上街宣传外,还用公开信的形式,写了一篇题为《对于贩卖日货者之忠告》的信,其内容如下:“某君足下:近闻足下贩卖日货,我等以为大不可。盖日货外观虽华丽,然质地低劣,殊难耐久;况倭夷虎视神州,吸取我国之脂膏,养彼精悍之士卒,故尔能称雄海上。足下以才智之士,能爱国者,乃何以亦昧昧,不顾公愤,甘为此而亡国祸身之举乎?我等夙敦金石,不能不为足下尽情忠告之,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足下须当采纳愚忱,毋再出此货于海内也。”此信由同学竞相转抄,到处张贴,人们交相围观议论,形成了舆论压力,使日货贩卖者,不得不有所收敛。

在仍保存着的苏家珍的作文本中,还有一篇题为《农民的痛苦》的作文。这是他对农民情况进行接触了解之后写的。文章写道:“中国数千年来是农业国,但农民至今还享不劐利益,他们的劳动果实被地主、资本家剥削去了,多么痛苦呀!我就下面三条来谈谈农民的痛苦:A、衣——地主、资本家夏天穿的是丝绸、干纱,冬天穿的是皮袄,还要烤炭火。农民呢!夏天穿一条破裤,赤足,甚至褂子都没有,冬天有破棉袄遮体,就算是好的。B、住——地主,资本家住的是庄园、高楼,雕梁画栋。农民住的是矮小茅草棚,破烂不堪。C、食——地主、资本家吃的是白米饭,山珍海味。农民却吃糠咽菜,甚至连油盐都没有。仅上三宗,农民就够痛苦的了,况且还有许多不平的事。如地主、资本家巡游,要农民抬他,把农民的肩头当路走。试问:同是人类,为什么如此不平等,不合理?当时的国文老师周继善对他这篇作文批了如下一段话:“议论如流水,滔滔不绝,堪得工农内心。文章别拘一格,气势磅礴,符合时代要求。”

1925年,苏家珍在师范毕业后,婉辞了几所学校任教的聘请,决心投身到国民革命的时代洪流中去。1926年夏,他担任了中共平江地方执行委员会与虹桥区的秘密交通员。由县城到虹桥有一百多里路,要翻过三座高山,无论碰到什么情况,他都能及时完成任务。有一次,地方执委要他送一份重要指示给虹桥区党的组织,部署他们迅速集合农军抢占天岳关,阻击北洋军阀军队一个连的进攻。当他走到团山铺时,正遇上两个敌兵的检查,但敌兵在他身上没有找到任何东西。原来他把指示信贴在右肩的一处疮疤上,上面用沾着脓水的纱布绑着,竟然蒙混过了敌人。

1927年5月,经中共瑚珮乡支部书记陈孟耕介绍,他在三墩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8年初,中共平江县委因他小时学过绘画,曾将制作约五六十个孙悟空、猪八戒的假面具任务交给他,以备游击队员化装卖艺人之需。为了买到纸张和水彩,他跑了两百多里路,然后奋战了两天两夜,完成了这一任务。

同年冬,苏家珍调到县苏维埃政府任文化委员会委员。1929年5月,他被湘鄂赣边区特委调任《工农兵》杂志主编。为了编好和出版这份杂志,他放下行李,就忙着下去了解情况,收集材料,晚上则赶着撰稿、改稿和排版,有时搞到天亮,还顾不上休息。这份刊物的出版,成了激励群众战斗的有力武器,工农兵喜欢它,而敌人却很怕它,甚至说它“比拿枪的‘共匪’还厉害。”他因此成了敌人明令追捕的“要犯”之一。

1930年9月,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在平江长寿街成立,苏家珍调省苏维埃文化部任副部长兼《苏维埃》刊物主编。《苏维埃》是一份不定期的宣传苏维埃政府纲领、方针、政策的综合性刊物。刊物辟有论文、歌谣、小曲、谜语、戏剧,诗文等栏目。特别是其中一些歌谣,至今一些老人尚能唱出几首来。如“我们大家来暴动,消灭恶地主;农村大革命,斩土豪,杀劣绅,一个不留情。建立苏维埃,工农来专政,实行共产制,无产阶级革命最后得成功”,就是刊登在《苏维埃》刊物上而广为传播的。

1931年2月初,苏家珍回平江三墩看望母亲,不料被暗中盯梢的敌人发现。刚一进门即被敌人包围。他对敌人说:“一人做事一人当,不许伤害我家里的人!”敌人知道他是个大头头,可以领一笔赏金,很快就把他押走了。在经过一夜的严刑逼供后,第二天清晨,即被杀害于三墩戴市的沙滩上,时年二十九岁。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