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陶季玉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03 - 1927
籍贯: 湖南安乡
概括语: 陶季玉,湖南常德人,又名希潜、名笃。1903年12月3日,出生在安乡县安猷乡新街口村一户书香之家。有兄弟四人,他最小。小学毕业后,曾考取长沙明德中学。他读书刻苦,求知心切,而且关心时局,忧怀民生,特别在1922年与林承恩等人结识后,思想更为进步。
  陶季玉,湖南常德人,又名希潜、名笃。1903年12月3日,出生在安乡县安猷乡新街口村一户书香之家。有兄弟四人,他最小。小学毕业后,曾考取长沙明德中学。他读书刻苦,求知心切,而且关心时局,忧怀民生,特别在1922年与林承恩等人结识后,思想更为进步。他积极参加过毛泽东领导的反对湖南军阀赵恒惕杀害劳工会领袖黄爱、庞人铨的斗争,并在校刊上多次发表文章,揭露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罪恶本质,唤起民众起来革命。不意他的这些言行,遭到校方的责难,并被开除学籍。1925年,他去北京考入民国大学,并在这里结识了何之瑜、邓鹤皋(又名邓洁)等共产党人。在他们的帮助下,他的革命热情更高了,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也更频繁了,他已成为北京学联组织各种集会游行和进行反帝宣传的积极参与者。1926年初,他经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委员何之瑜、邓鹤皋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党组织安排在北京做交通工作。不久,又被调任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下属的西部委组织委员、书记。当时,西部委有十八个地下党支部,他通过接头地点西城工人俱乐部与各个党支部取得联系,并在军警的严密监视之下,极其秘密地把各项革命活动逐步开展起来。

“三一八”惨案发生的那一天,陶季玉正率领西部委的同志与北京五千多名学生、工人、农民、市民一道,在李大钊和北京地方委员会领导下,云集天安门前举行大会,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段祺瑞的卖国罪行。当游行队伍来到执政府门前并遭到残酷镇压时,他不顾枪林弹雨的危险,指挥西部委的队伍撤退,全力与刘绍锋等掩护李大钊脱险。不久,他和其它同志离开北京。在临行前,李大钊曾对他和詹乐贫等十名共产党人说:“我们在一起工作好几年了,我舍不得你们走。但你们已经暴露了,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不走不行。南方革命形势那样好,你们到那里继续努力,这也是革命的需要!”又说:“你们要乘长风,破万里浪,祝同志们一路平安!”

这年6月,陶季玉回到湖南,受中共湖南区委的派遣,同熊珊、陈锡周(又名周小康)、刘绍锋等共产党员先后回到安乡,开展革命活动。经过他们的积极努力,于10月初步组建安乡特别支部,他被任命为支部书记。

中共安乡县委成立后,陶季玉利用国共合作的关系开展活动。他首先积极筹建农民协会、工会、共青团、女界联合会、童子团等群众组织,他本人还兼县总工会副委员长。根据党的指示,他还以个人名义加入中国国民党,与樊哲焕一道帮助组建国民党安乡县执行委员会,并兼国民党县执委组织部长。这一期间,他着力在全县开展农运工作,组建区乡农民协会七十三个,会员达六万余人。还亲自将国民党县团防队全部改编,组成一支有六七百支枪和八百人的工人纠察队。

为了培训农运骨干,陶季玉和县农协负责人于1927年4月7日开办农民运动讲习班,他多次到这里为学员讲课。这一期间,安乡的农民运动迅猛发展。农民群众斗争锋芒所及之处,腐朽势力都受到冲击。全县有德士古洋油四百八十桶和大批洋布被烧,西班牙传教士被驱逐出境;十一名大土豪和二十八名匪首被处决;许多妇女剪掉了辫子,和男子一道参与农会活动。农民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整个安乡大地。

当陶季玉和安乡县委率领安乡人民把革命推向纵深发展的时候,安乡县知事易凤祺与军官许克祥勾结,阴谋发动安乡的“马日事变”。易凤祺事先串通好反动武装头子张玉龙,假意“邀同”他一起前往官垱抵御川军,他信以为真。离家前嘱咐妻子:如我有意外,要将两个孩子交给父母抚养,自己可去找林承恩(县委委员),继续走革命的路。途中,张玉龙逼他叛变投敌,但遭到他的严词痛斥,就这样,他被张玉龙枪杀在过河的渡船上,尸体被抛入河中,时年二十四岁。(来源:《三湘英烈传》)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