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文立正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11 - 1945
籍贯: 湖南衡山
概括语: 文立正,湖南衡山县东湖天柱寺村人,原名立徵,字国遒,1911年4月14日生。父亲文九德,曾在长沙当过黄埔军校第三分校少将步兵总队长。他幼年丧母,与姐弟随父在常德、长沙等地读书。在岳云中学升入高中时,他已经二十一岁,因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曾联络好友,在小吴门外寿康里寓所办了一所半日制附属小学,专收穷人子弟入学,由自己兼任教师。
  文立正,湖南衡山县东湖天柱寺村人,原名立徵,字国遒,1911年4月14日生。父亲文九德,曾在长沙当过黄埔军校第三分校少将步兵总队长。他幼年丧母,与姐弟随父在常德、长沙等地读书。在岳云中学升入高中时,他已经二十一岁,因受进步思想的影响,曾联络好友,在小吴门外寿康里寓所办了一所半日制附属小学,专收穷人子弟入学,由自己兼任教师。

1934年7月,文立正高中毕业后,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化学系。由于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而国民党政府又实行不抵抗政策,弄得国是日非,民生益困,常引起他的不满。特别在1935年11月,国民党政府又迎合日本帝国主义策动华北自治运动,设立所谓“冀察政务委员会”后,他再也沉默不下去了。从此,他积极投入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行列。他曾向在武汉大学的好友李锐写信,介绍北平学生在“一二·九”示威游行时与反动军警搏斗的情况,希望武汉的学生行动起来,声援北平学生的爱国运动。此信被李锐全文抄写张贴,曾一度激起武大学生强烈的反响。当北平学生“一二·一六”的爱国斗争取得胜利后,他又高兴地给在长沙的弟弟写信说:“久久沉闷的压在心头快要炸裂的悲愤与积怨,现在变成呐喊了,平时不能谈论的,现在血似的写在纸上了,我们痛快,我们感到华北仍是中国人的。”然而,由于日军步步进逼,华北局势日趋严重,到了1937年5月,他再也无心在学校耽下去了,于是毅然退学,投入伟大的抗日救亡运动之中。

1937年8月,平津沦陷后,文立正加入平津流亡学生南下工作团,来到山东济南,进入韩复榘办的抗日军政工作人员训练班。10月,他受命前往武城县任政训员,从事抗日救亡的宣传。1938年春,山东沦陷后,他来到武汉。3月,经李锐,谢文耀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期间,他曾回到长沙探望祖母。当祖母问及他的婚事时,他说:“我们在外只谈工作,根本不顾私事。”不久,他与李锐等奔赴遭日军大举进犯的徐州,被党组织派到张光中领导的鲁南人民抗日义勇总队工作,旋调鲁南人民抗日自卫军政训处任副处长。他在台儿庄、峄县周家营一带,与国民党地方游击队邵剑秋、孙伯龙等部建立了联系,成立了山外抗日四部联合委员会,统一领导抗日战争。他还在周家营以北的白楼举办了抗日青年训练班,常用“独柴不着火,火不烧独柴”的事理,启发学员树立团结抗日的思想。平时,他很注意利用一切机会进行抗日宣传。有一次,部队驻在乎阳时,他走进一处教堂听外国牧师布道,当牧师讲完后,他立即走上台去,对听众说:“《圣经》上说,上帝帮助能够帮助的人。但是,真正能够帮助我们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接着,他讲述了日军占领华北、山东,威胁全中国的严酷现实,号召教徒们投入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共赴国难。

1938年7月,应鲁南地方抗日武装(国民党当局给的番号是“特种工作团第五大队”)负责人邵剑秋的一再要求,文立正受中共鲁南特委的派遣,以共产党员的公开身份前去这支部队工作。这是一支由老百姓自愿集合起来组建的抗日队伍。为了提高部队的士气,他从教唱抗日歌曲入手,在部队普遍开展政治思想教育,一面学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面带大家照着歌词所说的去做,同时又培养发展了一批有觉悟的当地积极分子入党。仅两个月的时间,使部队素质有了提高。在津浦铁路西杨庄的一次伏击战中,曾歼灭一卡车的日伪军,并将卡车烧毁。

邵剑秋这支抗日武装的迅速成长,引起国民党特种工作团第三总团头目陈中柱和第二分团头目陆仰山的忌恨,他们曾密谋下令调这支部队去苏北整训,然后着手“吃掉”这支部队。这一阴谋被文立正识破,他与邵剑秋等商量,决定悄悄将部队带回运河以北,摆脱陈中柱、陆仰山的控制,使部队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了抗日力量。

1939年秋,邵剑秋领导的逮支部队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曾一度调去友军当政治部主任的文立正又回这支部队担任政治部主任。1940年冬升任副政治委员。在部队里,无论走到那里,他总是与战士一道,睡草堆,钻青纱帐,吃红薯干。他穿的破棉袄里,尽是虱子,每次烤火,他就抓虱子往火里扔,往往连续发出“啪啪”的响声。战士一听到这响声,就笑着说:“我们的政委又放机关枪了。”

1941年3月,文立正离开运河支队,调任鲁南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5月,又调任军区独立支队代理政委兼铁道游击队政委。这时,铁道游击队刚刚遭到两次挫折,队员沉浸在悲愤之中。他多次找队员做思想工作,鼓舞大家如何在极其复杂险恶的环境中坚持战斗。他带领队员扒铁路,袭击敌人军用火车,拔除敌伪据点。有点食物,他总是让队员们先吃。有次他带回乡亲们送的一块花生饼,笑着说要同大家会餐,然后一小块一小块地分发给大家,自己却在一旁吹口琴助兴。

6月中旬,中共鲁南区委在铁道游击队驻地彭口闸召开各抗日部队和地方党组织负责人联席会议。由文立正负责保卫工作。不料会议刚开始,就遭到日军的袭击。他组织抵抗,击毙日军二十多人,掩护与会人员脱险。事后,他又查出了告密的内奸,即大队的司务曹昭庭并将其枪决。为了掩护游击队的活动,他经常找一些当地保长谈话做工作,并教会他们一些应付鬼子的办法,并收到一定的效果。

1943年秋,文立正调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党校学习,学完后被调到鲁南军区政治部工作。次年11月,又调到鲁南二地委(活动范围为滕县、沛县、峄县一带)任地委委员、宣教科长。1945年2月下旬,他到津浦铁路以西的临城县第六区检查工作。22日下午,他在区委举办的党员训练班讲党课,当晚,区委所在地的丁家堂,即遭到叛变投敌的武工队班长徐宜南领着的汉奸申宪五伪军的包围。他举枪反击,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三十四岁。在当地军民为他召开的追悼会上,大家唱起临时为他编的如下一首挽歌,歌词是:

什么人造成丁堂惨案?

什么人带路当的汉奸?

什么人为国殉的难?

什么人准备大报仇冤?

申宪五造成丁堂惨案,

徐宣南带路当的汉奸。

文科长为国殉的难,

同志们准备大报仇冤。

新中国成立后,山东滕县党和政府在县烈士陵园为文立正建造了纪念亭,重修了烈士墓。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