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克人,湖南郴州人。
湘阴县城郊的义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纪念塔,素称白骨塔。塔下长眠着数百名抗日阵亡将士。塔前竖有石砌牌坊,上镌“丹心悬日月,白骨镇山河”的对联。这是对在湘阴抗日的官兵曹克人等烈士的高度评价。
曹克人,名泽泉,号养正,桂阳县清和乡长乐村人,1911年12月4日生。有兄妹六人,他排行第三。他的兄弟均系进步人士。二哥奋人是国民党桂阳县党部的筹备人,与共产党亲密合作,曾多次掩护过共产党员的活动。弟弟拔人,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烈士。他七岁入村学读书,后考入桂阳鹿峰高等小学。1929年,长乐村发生了一起抗暴事件:贫民曹苟苟杀死了恶棍曹道直,他因受牵连被迫出走,这时,他只有十八岁。
曹克人出走衡阳后,即应募从军,开始了他的行伍生涯。不几年,他由士兵升任班长、排长,后又被保送到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习(系黄埔军校十四期生)。1936年,他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陆军九十九师五九三团三连任上尉连长。1941年调二九五团任一营少校营长。之后,他奉命率部从贵州开赴湖南湘阴,担负县城防守任务。
曹克人治军严谨,常以爱国护民的道理晓谕部下。在训练中,他很少打骂士兵,常和士兵一起摸、爬、滚、打,以示范纠正动作,并随时关心士兵的生活。每次调防,他总是再三告诫属下官兵。要爱护百姓,不乱拿乱要,强拉民伕,更不准抢劫民财,强奸民女,违者必军法处之!有一次,有人告发他的堂兄(任班长)曹付付对一妇女有不轨企图时,他喝令堂兄跪下,据实交待,直到向士兵作出检讨,并保证以后不再重犯方才罢休。还有一次,他当场查获几个聚赌的班长,除将赌金没收交伙房给士兵添菜外,并当众宣布给这些班长以记过处分。因此,他在士兵中的威望很高,大家对他非常敬佩,也表示对他要以死相随。
曹克人率营进驻湘阴县城后,正值日军分三路南犯。这时,他收到父母的一封来信,其中写道:“人之功名富贵,半由人事,半由天命,勿强求之……父母之于子女,其责仅在生之、育之、教之,其他非所计也。”暗示他及早解甲归田,不要在前线冒生命危险。而他却认为自己是个抗日救国的军人,不能苟且偷安。他给父母回信说:“国家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值此国家兴亡之秋,匹夫尚且有责,我为军人,怎能临阵退缩?尚望双亲体谅时艰,顾全大局,善自颐养天年……我愿誓死抗日到底!”表示了自己的决心。
1941年9月24日,日寇临近湘阴县城。这时的县政府机关已迁至熊家岭;二九五团团部亦由县城移往南泉寺,只有曹克人一营四百多士兵和几十个警察以及两百多国民兵,在城郊北门外的箭坡至蒯家岭、御洗沟一带前哨阵地抢修工事。他指挥部队在北门和东门外构筑了三道防线,并在东门外的望江岭和丁家祠设立了军事哨,日夜派队巡逻,严阵以待。
一天,曹克人去团部开会,团长刘国光布置他率营截击由洞庭湖中军舰上登陆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可是临走时,团长又私下嘱咐他可别把老本都拼光了。他听着默不作声。他知道,不要拚光老本,就只有退,退是国民党政府军队保存势力的一贯做法,然而大半个中国,就在这种“诱敌深入”的叫喊声中给退掉了。而他,是不能带着队伍退到桂阳老家去见乡亲父老的。他刚回到营部,又得到青山被日寇攻陷,五百多名守军和四百多名百姓惨遭杀害的消息。青山失守,则湘阴县城岌岌可危。是死守不退,还是略守即退,需要他作出抉择,但他的上级是不希望他把老本拚光的。
9月28日,日寇从青山方向向湘阴县城进攻,几架日机在县城狂轰滥炸,一千多名日兵乘登陆艇从赛港登陆。驻守这一带的国民党政府军江防炮队和工兵营一触即溃,坞塘、虞公庙被攻陷,日寇正沿白泥湖向云静乡的高丰台、七里冲进攻。曹克人听到这个消息,不再犹豫,立即集合全营士兵,作简短动员后,率先朝坞塘奔去,一举将在那里烧杀奸掳的日寇击溃,日寇丢下一些尸体,仓惶败逃,打了保卫湘阴的第一个胜仗。
10月2日上午,一批日机轮番飞来,在县城近郊上空盘旋、扫射、投弹,掩护日寇的进攻。曹克人在前沿阵地上,指挥部队打退日寇一次又一次的冲锋。有次,他还命令抽调机枪组织对空火力,击落一架低飞投弹的敌机。他这样浴血奋战并坚持了五天以后,因日寇海军陆战队在箭毛嘴、漕溪港两处偷渡成功,第一道防线受到夹击,他不得不退守第二道防线,凭借狄家岔一道山梁与日寇对峙。
10月3日,曹克人率营在第二道防线与日寇又苦战了一天。入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只有五光十色的信号弹和探照灯在夜空中明灭和游弋。他正坐在空木箱上休息,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把他惊醒,走出工事一看,原来是营附陈锦龙从团部回来,愤然地告诉他:说团长已溜到乔口去了!不但援兵没请到,还布置他一个“为确保主力后撤,特令你营担任后卫”的任务。这时正是4日凌晨,天刚亮,阵地东北方向突然枪声大作。原来日寇连夜增兵八百多人,绕道牛口塅、长仑铺,从右翼包抄,配合正面日寇再次向第二道防线猛扑。战斗至上午10时,形势越来越危急,成倍的日寇象一把张开大口的钳子向他的阵地逼来,牺牲和负伤的士兵也越来越多。他沉着地指挥部队边打边退,一直退到东湖四甲堤上,想从文星桥过河,再凭河阻击日寇的进攻。不料堤侧文星桥上铺的木板被几个窜上来的日本兵掀掉了,过河已不可能,而部队却陷入腹背受敌的绝境。他知道自己为国捐躯的时候到了。他顺手捡起一支步枪,大声喊道:“弟兄们,上刺刀!”他就在这长不过数百米,宽不足数十米的堤岸上,同日寇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白刃战。
由于日寇的包围和堤边文星塔上日寇机枪的扫射,曹克人率部战斗到下午一点多钟,身边只剩下几个人了。这时,他身上已多处负伤,退到四甲一座油榨坊的断墙后边,将手表摘下塞给能泅水的勤务兵,命令他带领能泅水的都从水里逃走,并把他们一一推下水去。然后,他带着两个负伤很重的士兵进入油榨坊的房屋阻击敌人,最后因弹尽被俘。
当天下午,日寇先将十七名同时俘到的警察和国民兵伤员用鞭笞刀剐的酷刑杀害,然后将怒斥日寇暴行的曹克人的四肢钉在墙上,挖去双眼,斩断两手,削掉鼻子,割烂嘴唇,再开膛破肚。他就这样惨死在日寇灭绝人性的屠杀之下,时年三十岁。日寇退走后,人们在他牺牲之处,看到血染的墙壁上,头躯四肢,尚清晰可辨。前来瞻仰的人,无不声泪俱下。当年曾有人写了如下一副挽联,表示对他的深切哀悼:
率孤军以守孤城,湘水竟无情,波涛不尽英雄血;
摧敌锋而寒敌胆,楚疆今再捷,千古长留节烈名。
曹克人壮烈牺牲后,其二兄曹奋人亲赴湘阴,要将他的忠骨移回桂阳老家安葬,但湘阴民众坚不同意,他们说:“曹营长是为保卫湘阴而死,一定要葬在湘阴,和我们永远在一起”。据崔先月撰写的《碧血洒罗城,英名光史册》一文记载:他是“于军民殉难的第二天来湘阴(注:日寇在县城只耽了三十六小时即离去),亲自收殓过烈士们的遗骸……从曹克人等十七位被敌人烧焦了的遗骸开始……共收集血肉模糊的无法辨认的尸体七百七十余具,集中安葬于湘阴县城东南八甲右侧山岗上的大墓穴里”。
在曹克人等烈士殉国一周年之际,由各方集资,在平家湾的义山(即大墓穴所在地)上,修建了一座纪念塔,将保卫湘阴阵亡官兵的忠骨埋在塔下,上面立碑刻名,以示旌念。1984年元月12日,经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追认曹克人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