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湖南宜章县栗源堡人,原名修齐,字国治,乳名平章,1904年7月4日生。父亲陈寿吾,是个医生,又是当地的一位开明士绅,湘南起义时任乡苏维埃政府委员,又随军上了井冈山,在红军中当军医,8月红军攻打郴州失败时惨遭杀害。他自幼受父亲的影响很大,思想追求进步。1921年,他考入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在学校参加了社会主义青年团,是湘南学联的重要成员。1925年,他又去广州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在政治大队一大队学习,并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毕业后,曾在国民革命军中任连、营政治指导员等职,经受了北伐战争枪林弹雨的严峻考验。
1927年,陈俊在“七一五”政变后参加了南昌起义,但在随军南下途中负伤离队,于9月间回到家乡,与在堡城小校任校长的原中共湖南省委军委委员陈东日取得联系,再到碕石与中共宜章县委接上关系后,奉命组建栗源党支部,以教书为掩护,秘密从事恢复农会、发展党员和组织地下赤卫队的工作。不久,他又奉派由栗源堡去浆水乡洛角村活动,并担任洛角党支部书记。
1927年底,朱德、陈毅率部队进入湘粤边境时,陈俊随陈东日从栗源连夜到广东梅花同朱德部联系,为智取宜章和湘南起义的部署提供了重要情报。当起义部队于1928年1月12日占领宜章后,他与陈东日又回到栗源组织暴动。在同月18日,他带领赤卫队捕杀豪绅陈绿角,烧毁地主豪绅的土地和债务契约,攻打栗源税卡,取得了栗源暴动的胜利。随后,坪山、龙沙坪、石下、沙溪、上田等村也举行了武装暴动,革命声威大震。不久,栗源区苏维埃政府和赤卫队正式成立。
这一期间,陈俊参加了许多战斗。1月底,当朱德部奇袭岩泉许克祥部,并追击向栗源堡方向窜逃的许部时,陈俊同陈光带领赤卫队抢先在栗源堡前乐水河拆断浮桥,收藏船只,阻敢于栗源堡至砰石间的长冈岭。接着,他又协助胡少海带领农军沿崎岖小道抄近直奔长冈岭,配合正面进攻部队前后围歼,给许克祥部以歼灭性打击。不久,以胡少海为师长、陈东日为副师长的工农革命军第三师成立,他被任命为师部参谋兼第三连连长。2月中旬,他在栗源堡的一次阻击反动头子胡绍唐纠集匪徒三百余人的猖狂进攻中,与陈光带领赤卫队以刀矛鸟铳等武器,坚守城堡,打退了胡匪的进攻,显示了农军的作战威力。后来,这支赤卫队由陈光带领参加第三师,被编为特务连。4月,他随第三师向井冈山转移,途中,部队在九都整编时,他任第三营营长。
由宜章出发的第三师到井冈山后,改编为二十九团,陈俊先任三营党代表,后改任三营营长。在黄坳战斗中,他率部冲垮装备优良的敌先遣营,缴枪六十余支。在龙源口战斗中,他同敢死队一起夺回了风车口阵地,保征了龙源口战斗的胜利。
这年8月,陈俊奉命率三营随二十九团冒进湘南,在攻打郴州时被冲散。他坚定地找到和说服一部份失散的人员,并带领他们一起跟着胡少海追上二十八团,为红军保存了一批有生力量。返回井冈山后,他随部编入二十八团,任三营副营长,年底调任二营党代表。1929年初,他与营长萧克率部作为红四军的先头部队,冒着严寒向赣南进军。2月2日,红四军军部在项山附近的吉潭被尾追之敌赖世璜部包围,情况十分危急。他与萧克立即带领二营战士杀开一条血路,抢占河对面的高地,掩护毛泽东、朱德脱离险境。就在这场恶战中,他负了伤,不能随军行动,便留在寻邬养伤,并协助地方党组织开展武装斗争。
1929年4月,寻邬游击队和赤卫队编成赣南红二十一纵队,由钟锡球任纵队长,陈俊为党代表。此后,他带领纵队一面进行军事训练,一面帮助群众进行打土豪、分浮财的斗争。9月初的一天,二十一纵队在黄砂被靖卫团三百余人包围。他和钟锡球指挥部队掩护全村群众退守炮楼。坚守三天三夜,然后与援兵里外夹攻,迫使靖卫团仓皇撤退。不久,纵队长钟锡球离开部队,由他率部游击于赣南的罗陂、项山、阳天嶂以及福建的武平、广东的平远等地,有力地巩固了中央苏区最南部的一块根据地。
1930年初,红二十一纵队一部与龙南、平远、兴宁等县的游击队合编为红军第十一军五十团,原兴宁县委书记刘光夏任团长,陈俊为政治委员。他们奉命率五十团横扫了龙南一带的团防堡垒,又在平远的石正、寻邬的大倍等地拔掉许多“土围子”,取得累累战果。3月中旬,在“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领导下,陈俊和刘光夏奉东江特委之命,率五十团配合寻邬县赤卫大队攻打导邬县城,数日未克,24日转至留车。当晚又奉命攻打谢嘉尤部的据点澄江,他虽提出让部队休整两天,先派人侦察好敌情再作战斗部署的意见,但没有被接受。25日拂晓,澄江战斗打响后,部队遭到敌军的台围,经过一整天的血战,部队伤亡惨重,他带领六十多人冲锋突围,从袁屋大路到火烧坑,一路与敌搏斗,最后陷入烂泥田里,被敌人用乱刀捅死,壮烈牺牲,时年二十六岁。这次战斗,除三连连长陈必达带一个班杀出重围外,其余包括团长刘光夏和所有指战员全部阵亡,他们用鲜血为革命谱写了一曲悲壮的战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