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辉,湖南攸县高枧乡塞麦冲人,别名月八,1896年8月15日生。袒父和父亲都以佃耕为生,他从小就服着大人搞劳动。稍长,又去跟醴陵的刘师傅学打猎和一些拳脚工夫。因此,他成了一个多面手的劳动者,加之为人豪爽正直,喜打抱不平,常受到乡亲们的推崇。
1928年4月,丁辉见到了由醴陵转移攸县、已经是共产党员的刘师傅,同来的还有共产党员谢云、张克球、邓思球等人。他们是来攸县的高枧、山关、排山一带开展地下活动的。在刘师傅的帮助下,他以游乡工匠的身份,经常为刘师傅、邓思球做些交通工作。这年12月,经刘师傅和邓思球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奉派在高枧一带组织秘密农民协会,但遭到大土豪丁占恒请来县保安团的突然袭击,一些会员惨遭杀害,他被迫出走漕泊,参加了县赤卫队。不久,红十二军攻占攸县县城,他当选为攸县工农革命委员会粮食委员。
1931年春,丁辉与谭国球奉攸县苏维埃政府派遣,分别回到高枧、排山,在攸(县)醴(陵)萍(乡)边界海拔一千多米的广寒坪筹建六区苏维埃政府。他先在这里组建了有五十余人的区游击队。接着,引导县独立团、一区游击队和醴陵纵队,打垮驻扎在广寒坪山下的攸县保安团余浩中队,在广寒坪上树起攸县第六区苏维埃政府的红旗,将六区游击队组成新六连,他任区苏维埃主席兼六连连长,谭国球任区委书记兼六连政委。
广寒坪根据地的建立,将攸县南北两片苏区连接起来,象一把尖刀插在敌人的要害处,因而招致国民党当局接连发动的“围剿”。1931年6月29日,丁辉为了击退醴陵保安团驻船湾中队长贺石生率部百余人枪的进攻,他说服了有的同志提出依托广寒坪天险阻击敌人的打法,而是组成一支精干的突击队,立即奔袭船湾,迫使贺石生后退,然后相机歼敌。这一战果然取得胜利,不但摧毁了敌人船湾据点,而且在伏击中,还缴获长短枪十二支。9月初,在县独立团的配合下,他又击退了攸县保安团团长罗勋南的“进剿”。月底,又打垮了萍乡保安团贺枚生部的进攻。为了解决根据地被“围剿”和“封锁”的经济困难,他经常带领游击小组,活动于碉堡林立的白区,采购物资,筹集款项。他在高枧一带先后活捉了丁月芬、谭树四、康寿松、胡东八等十九个大土豪,筹得数万银元巨款,送往湘赣省委。当年的县苏维埃政府主席陈向民后来回忆说:“六区丁辉和谭国球,每天都派人往县政府送钱或物资,平均每一天有一千块大洋,成为湘赣省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
丁辉身材高大,面色黝黑,豪绅们把他叫作“雷公“。“你走路都要碰上‘雷公”,竟成了豪绅们互相咒骂的口头语。事实上他也确是使土豪劣绅闻之胆丧的“雷公”。如高枧的丁、欧两姓土豪联合出钱购枪,组织护院家丁,并资助攻打广寒坪的敌军。他得知后,组织爆破队,先将大部分碉堡炸毁,又查清和消灭敌人的潜伏哨,再收缴丁欧两姓护院家丁的枪支,有力地打破了敌人的封锁,不断把物资由广寒坪运往苏区。
1931年11月,广寒坪被十倍于己之敌攻陷,六区苏维埃政府与游击队移驻风塔。为了解决经济困难,县苏维埃政府批准组成攸县第一支挺进敌后的部队,由丁辉任队长,任务是除筹集经费、输送粮盐外,还兼铲奸除霸和侦察敌情的工作。1932年6月,攸县苏维埃所有武装和醴陵纵队,加上独立师某营共五百多人,组织一次提土豪筹款行动,他带领大部队向北乡高枧和湖南坳一带进发,并建议将部队分成三路,一路直捣高枧唐家山国民党政府军官亲属丁贤八的家庭,一路直趋白日坳捉拿土豪王恒乐等;而他则带领县游击队的一个连担任沿途侦察和接应工作。当唐家山和白日坳两处得手,但独立师某营和醴陵纵队很快奉命返回苏区时,他没有停止行动,而是继续率领县游击队和挺进队,于傍晚突然包围了文昌碉堡,缴获一批枪支和饯物,将筹得的万余银元全数上缴给湘赣省委。三天后,湘赣省委在凤塔召开的千多人的庆功大会上,特地给他的挺进队颁发了锦旗。
1932年12月,丁辉任攸县游击大队大队长,活跃在攸醴、攸、茶边界地区。当时的湖南《国民日报》和《全民日报》不断报道有关他的消息,说什么“攸县赤匪蹂躏,春塘冷水”,“攸县牛栏厂地发生匪警”,“攸县云都赤焰熏天”,“匪抢水头公卖处食盐”;说地主武装义勇队无力应付,豪坤们联合“哭恳剿匪西路总司令部及二十八军军部,迅(调)重兵驻剿、痛剿,以扑燎原,救浩劫,而拯灾黎”;1934年2月13日,攸县当局还在湖南《国民日报》上登载了悬赏缉拿丁辉等人的文告等。从这些报道,可以看到他在反“围剿”战斗中的大体情况。
1933年夏初,丁辉在护送钱粮去湘赣省委的途中,在江西莲花县蕉头冲遭敌突然袭击,突围中不幸中弹牺牲,时年三十七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