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树林,湖南岳阳人。
在湘鄂赣省苏区,广泛为人们所称道和怀念的,是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经济部部长,廉洁奉公的红管家李树林烈士。
李树林,1900年2月出生在平江县团山乡新霞村一户雇农之家。有兄弟六人,他排行第四。十岁给人放牛,十五岁到四洲堂大地主家当长工。1926年8月,北伐军攻占平江,他同穷兄弟一道,给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后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2月,他经团山乡党支部书记邱轩令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大革命失败后的“清乡”、“会剿”中,李树林的大哥李乔才、二弟李纪南、岳父张阜、内弟张川以及侄子均被杀害。他的妻子张士莲和不满三岁的儿子则被迫外逃,不知去向;而他自己同十三岁的女儿李国英,因上山砍柴才免遭毒手。后来,他带着女儿越山涉水,在思溪找到钟洞区苏维埃政府,先在机关管理伙食。不久,他到红十六军当战士,女儿李国英则安排在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做儿童团的工作。
1931年10月,已任连长的李树林在江西万载株木桥的一次战斗中负了重伤。他在小源红色医院治好伤后,被调任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经济部部长。在以后的三年时间,他的工作做得非常出色,以经济民主,廉洁奉公见称。特别在帐目上,他严格做到日清月结,按时公布。不管是战利品,还是征集来的钱物,都按规定上交下发,处理得一清二楚。1932年6月,他在万载的一次清理战场敌人丢下的物资中,曾严格区别那些是军用物资,那些是敌人从老百姓手里抢来的东西。凡是前者,都清点作部队补充之用;凡是后者,则专人严加看管,不许动用,一律让群众来认领。后来还剩下一件女上衣,也要找到失主,才算了事。还有一次,他向大商号征集了一批青线布,给部队指战员每人赶做一套衣服。有人劝他自己也做一套,他婉言拒绝,最后将一匹剩布也拿去分给了最穷苦的人家。
1933年初,李树林在一次战斗中再次受伤。出院时身体十分虚弱,组织上给他补发了一件新棉袄和二十五元的营养费。他把钱全部买了水果点心,连同那件新棉袄,悄悄进到医院分给了伤病员。4月,已担任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妇女部副部长的李国英,得知父亲把棉袄转送给伤病员的事,又用自己多年积蓄的津贴费,给他做了一件棉袄和一双棉鞋,托人捕给他,他又转送给了正患虐疾的传令班长李务本。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安徽省建设厅副厅长的李务本,在回平江看望李国英时,还深情地谈起这件事,说“那次真是雪里送炭”。他对自己十分严格,但对同志却十分谅解。有次,省苏维埃互济会干部刘恭元,因病吃了住户几个红薯,没有给钱,他得知后,马上照价付钱,并向住户道歉,然后又买了些红薯送给刘恭元要他安心养病。他的这种既注意红军纪律又爱护干部的身教,使刘恭元十分感动,常对人说“李部长既有慈母爱,又有严父威,事事都为公”。
1934年2月,为了把中共湘鄂赣省委在黄金洞檞板洞召开各县区负责人会议的伙食搞好,李树林亲自带领三十多人枪,潜入白区筹集食品,不期在途中与一队敌军发生遭遇战。他一面掷出手榴弹阻击敌人,一面命令大家后撤。当他准备掷出第二个手榴弹时,不幸右臂和腹部中弹,英勇牺牲,时年三十四岁。
战斗结束后,当地老百姓发现路边牺牲的红军竟是他们最熟悉的李树林部长,都不禁失声痛苦,忙把他的遗体抬回安葬。在湘鄂赣省委召开的追悼大会上,省委副书记兼军区第三作战分区政委傅秋涛致悼词说:“李树林同志从小就痛恨地主老财的剥削压迫,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我党我军在经济战线上的忠实战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