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刘炎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03 - 1941
籍贯: 湖南安化
概括语: 刘炎,湖南安化县连里乡渠江下青坪人,女,字贞静,1903年4月30日生。父亲刘家贵,以经营木材为业。在四兄妹中她排行第二。六岁入族立日新小学,后入益阳三堡天主教办的女子学校读书,毕业后又考入长沙周南女校。
  刘炎,湖南安化县连里乡渠江下青坪人,女,字贞静,1903年4月30日生。父亲刘家贵,以经营木材为业。在四兄妹中她排行第二。六岁入族立日新小学,后入益阳三堡天主教办的女子学校读书,毕业后又考入长沙周南女校。1922年转入益阳信义中学,其后又去长沙含光女中继续求学。她从小同情贫苦人民,时常瞒着父亲将米送给邻居的穷人;她还常常帮助家乡贫困的女子学文化。1923年,她在益阳信义中学读书时,运木材来益阳的父亲被军阀部队吴光辉挟仇关押。她闻讯后,女扮男装,入监探望父亲,了解被押情况,并按父亲的嘱咐,连忙去请信义会牧师搭救。可是,当她将牧师请来时,父亲却被吴光辉暗杀了。她悲愤交集,立即写信向省长赵恒惕控告吴光辉杀害无辜。后几经周折,省府才责令吴光辉出钱安葬和抚恤亲属了事。从此,在她心里埋下了仇恨国民党军阀的种子,并决心要同它们进行坚决的斗争。

1926年,刘炎在长沙含光女中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她又由中共湖南区委派往锡矿山从事工人运动。她来到锡矿山后,与出狱不久的邹建武等紧密配合,积极做好准备恢复锡矿山矿工会的工作。9月,在召开的矿工会会员大会上,仇寿松当选为委员长,邹建武为组织委员,而她为妇女委员。为了发动女工及工人家属参加斗争,她根据矿山女工的特点,先办了一所劳工妇女学校,并担任校长,亲自辅导妇女学文化,启发妇女的革命觉悟,并重点培养女矿工李春莲等积极分子,然后帮助她们组织锡矿山妇女联合会,由李春莲任会长(“马日事变”后被杀害),使妇女成为工人运动中的重要力量。这年10月,经邹建武、尹树涛介绍,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2月19日,锡矿山工会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刘炎被选为执行委员,并被派往长沙参加省总工会短期训练班学习。“马日事变”后,她奉中共锡矿山特别支部派遣,去新化县联系农民自卫军协同反攻长沙的战斗。当锡矿山工人纠察队经过七昼夜的行军到达湘潭县白水时,突然接到上级“停止前进,把枪支埋藏起来,听候和平解决”的通知。在这种情况下,她决定个人去长沙寻找党的组织,并由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团长的共产党员陈烈派兵把她进往长沙。

刘炎在长沙与夏明翰接上关系后,被分配在省委组织部工作。她隐居在长沙戥子桥一家缝纫店楼上。8月的一天,她同三十多个党团员,到又一村教育会坪召开的纪念孙总理大会上秘密散发揭露国民党当局叛变革命,残酷杀戮革命志士罪行的传单,遭到国民党特务的追捕。她迅速赶回住地处理好文件,然后钻进楼下前面的缝纫店,伏案缝制衣服,使特务扑了空。不久。她担任中共湖南省委秋收起义行动委员会委员。这时,国民党政府当局已在报上刊登一则记述她的面貌特征并悬赏缉拿的通缉令。同年冬,中共中央长江局决定调她去武汉工作。她来到武汉后,同原在周南女校的挚友向警予一起,继续从事地下斗争。1928年春,她与罗章龙结婚,然后同赴上海,在中共中央工作,任中央工委女工部委员。

刘炎在上海工作期间,住在法租界提篮桥左胡同地下机关。她常去女工中调查情况,并常用贞、静、珍、静贞、敬等笔名在《劳动》周刊上发表文章,对国民党政府当局迫害女工的罪恶行径进行尖锐的抨击。例如,她在《揭露国民党社会局欺骗女工》一文中指出:“最近国民党社会局颁布了所谓上海市优待女工生产的规则,上海各大报馆(国民党的走狗报)均纷纷登载;大吹大擂的说是女工生产获得保障(?)了!女工生产真的获得了保障了吗?!”她接着揭露事实的真相说:“女工生产(生孩子)入院要房被费每天要三角,计银洋六元三角,接生费不论平产难产,一律五元……哈哈,这就是保障,该死的国民党社会局!”在《三八的任务》一文中,她说:“三八不是单纯的妇女运动,她是在世界革命总任务之下,号召全世界的劳动妇女,共同起来参加这一革命活动,以至完成这一革命”,“在整个资本主义统治下的劳动妇女,她们要求的不是参政权、不是财产权”,“而是要求解脱资本家的剥削和压迫。但这个要求以及这个任务的完成,关键在于全世界劳动妇女必须团结起来,勇敢参加整个阶级斗争,才有最后胜利的可能”。“中国现在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号召广大的农民及贫苦群众起来完成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肃清封建残余,推翻资产阶级地主豪绅联盟的反动政府,建立工农专政政权的总任务。目前全国的群众运动已象春苗一般发展起来,所以,广大劳动妇女目前的任务,也是团结自己的力量,参加这一复兴革命运动。”(来源:《三湘英烈传》)

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爆发后,各地共产党员和广大群众大力支援十九路军对日抗战。刘炎曾率领一支救护队奔赴前线,积极从事抢救伤员等工作。1933年1月,她来到中央苏区瑞金。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又调往汉口(后迁重庆)《新华日报》工作。可惜1941年她在成都不幸失踪,渺无音讯,时年三十八岁。新中国成立后,其弟刘右之多方寻找她的下落,也毫无结果。现在将中共中央组织部函复安化县委组织部的信照录如下:“我部保存的烈士英名录中有刘炎记载:刘炎,女,安化人,含光女中学生,一九二六年团员。”罗章龙回忆说:“马日事变后,刘炎从锡矿山下来,在省委组织部工作,是省委的得力干部。参加秋收起义,任秋收起义行动委员会委员。她一直斗争在最前列,临危不惧,机警应变。以后去上海任党中央工委女工部委员,在淞沪战争中表现很勇敢,是个文武双全的人,可惜其后在成都工作时下落不明。”

这就是烈士革命一生留给人们的纪念。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