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公衡,湖南浏阳大瑶乡连心村人,原名崇江,字贡甄,号秉衡,1904年5月10日生。父亲邓望理,能文善武,地方尊称“燮臣先生”,曾在家设馆课读和教习武术。兄妹三人,他居长,幼年就读荷花滩翠英小学。稍长,跟随父修文习武,后考入大瑶雅南高小。他身体结实,性格刚强,喜欢打抱不平。有个叫陈继祖的富家子弟,毁坏一小同学的雨伞不肯赔偿,他就带领小同学直闯陈家,迫使其家长赔偿了事。
邓公衡高小毕业后,父亲不幸去世。因家庭困难,无力升学,经戚友介绍,他先到大瑶恒盛杂货店当学徒,后到金刚头振昌祥鞭爆庄帮生意。由于他勤学苦钻,能熟练掌握簿计珠算等业务,深受店主器重,收入也比较宽裕。但他并不喜欢从商,认为这只是追求什一之利,殊非人生真谛。经过考虑,他决定弃商从军,另辟蹊径。
1925年初,邓公衡投奔国民革命军第六军。不久,考取广州黄埔军校,被编在第四期通讯大队学习。毕业后,仍回第六军任电讯大队中尉分队长。1926年随军北伐,进驻汉阳,因功晋升少校大队长。1927年,第六军军长程潜去职,继任军长胡文斗执行蒋介石在军队中清党的措施,他因有进步思想而被清出军队。
1928年秋,邓公衡回到家乡。其时浏阳白色恐怖严重,他为了行动方便,又与戚友陈汤俊、刘代光在大瑶台伙开设华多利商店,暗地寻找党的组织。1929年,由陈昌陵、陈昌耀介绍,他在大瑶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入党后,深有感触地对友人说:“从现在起,我才真正走上正确道路,懂得人生的真谛。我失学为商,弃商从戎,遭到清洗,道路一直是偃蹇的。”
1930年4月,红二纵队攻占大瑶,邓公衡在澄潭江从事第十区苏维埃政府的组建工作,先后担任区苏维埃的文化委员、肃反委员和赤卫委员。5月,他又被中共浏阳县委任命为在澄潭江组建的浏阳赤卫第三师师长。他以区、乡、村为单位,编组团、营和连队,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并赶制梭镖、马刀、松树炮等武器。6月,他率赤卫师协助黄公略的第六军攻克浏阳县城,并参加了红三军团进攻长沙的战斗。8月,他率赤卫师截击戴斗垣旅的一个运输队,缴获军需物资百多担,全部用来支援红一军团,取得了著名的文家市大捷。
同年冬,邓公衡调任浏阳警卫总队总队长。为保卫县苏维埃政权,他先后在山田、南坑一带,粉碎敌人的多次进攻。1931年春,他奉调红十六军一团任副团长,不久,部队改编为湘鄂赣边区政府警卫团,他又任警卫二团团长。他刚到职,即奉命率部由平江浆市直插敌后鄂东南,向通城一带展开游击。这时正是正月初二,北风凛冽,满天大雪,他率部冒雪行军,于当晚直抵通城,第二天一早发起攻城的战斗。但由于城墙高大,防守严密,强攻一天,没有攻下。这天下午五时,忽然飞来四架敌机,误以为红军已入城内,遂向城内一阵猛炸,把敌人炸得昏头转向,乱作一团,他趁此机会,集中攻击东门,词动敌军向东门增援,然后红九师乘隙架起云梯,从另一方向攻入城内,全歼守敌谢彬一个团,缴获一批武器弹药,为开辟鄂东南游击区创造了条件。
1932年,邓公衡调任红独立三师参谋长,坚持在鄂东南地区,同进剿的敌军进行艰苦的战斗。他曾率部配合当地武装,用分散兵力,四处骚扰的办法,将进攻的国民党政府军二十六师郭汝栋的八个团搞得惶惶不安,吃亏挨打,只好灰溜溜地撤去。有次他率部在通山至咸宁的要道上设伏,将进攻通山的新编第十师一举击溃,俘营长以下官兵四百多人,毙伤七百多人,并缴获一批武器,有力地牵制了敌军对湘鄂赣根据地的“围剿”。
1933年4月,邓公衡奉命代理红三师师长。11月,他随军转战通山,与敌相持。一天深夜,他正在部署司令部转移时,不料被敌军郭汝栋部包围。在紧急突围中,因直属部队被冲散,他不幸被俘。当时敌军把他当成“伙伕”,同被俘的士兵一起发落,不料,却被一名红军俘虏过的哨兵认出,郭汝栋喜出望外,立即设宴款待。经过接谈交锋,郭汝栋知其志不可夺,于是将他解至长沙清乡司令部。他被俘的消息传到家乡后,大瑶的乡亲们四处奔走营救,并按湖南省政府秘书易书竹提出的条件,积极筹措四千元赎金。当他见到前来探监的堂兄邓崇教并知道筹措赎金之事以后,对邓崇教说:“谢谢乡亲们的好意,但用金钱是不能营救我出狱的!敌人假发善心,请乡亲们不要受骗上当!”
1934年5月8日,邓公衡被杀害在长沙南门外雨花亭,时年三十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