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庆熙,湖南湘乡县望春新庄李家湾(今属双峰县大村乡新庄村人)。
家乡话别后,使我长相思,
中原多难日,男儿愤发时;
何日振双翮,长驱十万师?
无奈病缠身,凭栏意转痴!
这是胡庆熙烈士在抗日战争时期到重庆执行任务时寄给堂弟胡松涛的一首诗,至今仍被家乡的人们传诵和赞扬。
胡庆熙,名时纯,字耀麟(又称少麟),1915年10月3日生。伯父胡汉卿是粤军第四师的师长,父亲胡麟卿是四师的一个尉官。他两岁时父亲即去世,由母亲抚育成长。1930年,他高小毕业后考入湘乡县立中学。“九一八”事变后,他不仅是学校学生游行示威的积极参加者,而且还组织同学到家乡农村开展抗日宣传活动。1934年,他考入长沙省立第一中学,仍积极参与省城学生的各种斗争,从中受到锻炼和提高,并决心走革命之路。
1937年,胡庆熙高中毕业,应聘到湘乡娄底西阳小学任教。他在学校除搞好国文、数学等课的教学外,主要带领学生投入抗日宣传活动。他同进步教师刘奂世、夏雷颐等在校内组织读书会、文艺宣传队以及联络学校附近的知识青年,建立同乡会、戏剧团、救国团等组织,进行抗日救国宣传。为了做好抗战宣传工作,他将婚期一再推迟,直到1938年4月27日才回家举行简单的婚礼,又匆匆回到学校从事抗日救国斗争。这年冬,他参加了中共湘乡县娄底区工委在西阳小学举办的抗日救亡训练班的学习后,经刘奂世、夏雷颐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9年夏,他根据中共湘宁中心县委的指示,在湘乡中里(今属双峰县境)连续举办了两期补习班,为抗日宣传培训了六十多名革命青年。
1939年“平江惨案”发生后,胡庆熙化名李念民,奉命去找新四军,联络地方党员干部的撤退事宜,途经南昌时被国民党政府军某团拘留。幸团长的儿子是他高中时的同学,设法将他放走,完成了与新四军取得联系的任务。1940年春,他回到湖南,积极从事一批党员干部的转移工作。9月,他被任命为中共湘潭县委书记,又冒着郭曦等八名共产党员被杀害的白色恐怖,积极做好烈士家属的安置和转移,并受到省委和湘宁中心县委的赞扬。
这年年底,由于局势的进一步恶化,胡庆熙根据中共湖南省委迅速转移隐蔽的指示,带着妻子及两岁的女儿来到湘潭上东区石潭一个同学家里隐蔽了一段时期。1941年6月,他又用李庆一化名,带着妻子、女儿转移到四川境内,在一家报馆任职。同年冬,他与湖南地下党组织取得联系,只身从四川回到湖南,任中共湖南省委交通员,担负党的联络工作。年底,他奉派去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取经费,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到达重庆,完成了省委的任务。不幸的是,他于1942年2月由重庆绕道广西返回湖南时,因劳累成疾,于26日病逝于途中河池(金城江)同乡胡茂东旅舍,时年二十七岁。
胡庆熙病故后,中共湖南省委派人赶赴广西,将烈士的遗体运回家乡安葬,他的家属也由中共湘乡县委派人去四川接回,给予抚恤和安置。新中国建立后,湘乡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正式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