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孙少朴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03 - 1928
籍贯: 湖南醴陵
概括语: 1928年2月,孙少朴任中共湘潭县委委员,带领几个同志来到易俗河,着手设置秘密机关,以开书店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但不幸被清乡队侦知,在3月的一个晚上被捕。国民党反动当局对他使尽诱降和刑讯等手段,都没有使他屈服。就义时,他曾慷慨激昂向士兵、周围群众讲演,直到饮弹牺牲,时年二十五岁。

  孙少朴,湖南醴陵人。

  在中央档案馆保存的革命烈士历史资料中,有如下一份孙少朴烈士的事略:

“孙少朴,1928年2月,由醴陵调往湘潭,担任农运工作,派赴易俗河指挥,被清乡军捕获,连拘者共七人,即在当地被敌人枪决。就义时从容地向清乡军和观众演说,慷慨激昂,观众多为之泪下,都说可惜了一个好青年后生。”

孙少朴,号正清,1903年生,醴陵县城郊丁家坊人。父亲孙兰芳,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二哥孙小山,是曾受到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表扬的大革命时期醴陵县农民协会委员长。他八岁在私塾读书,十二岁进东乡永隆庵高等小学,后考入县立中学。他在校是品学兼优的学生,由于家庭连遭变故,曾一度辍学回家,在村里当小学教师,并帮家里从事些田间劳动。1923年上学期,他在西乡楠竹山开元小学代课时,曾参加学校进步教师潘疆爪、王力天、李味农、冯又村等组织的学习小组,初步受到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的熏陶。这年冬,他回到县立中学复学。时值很多同学要求学校当局出面,与设在县城文庙的县议会交涉,把文庙门前的一道围墙拆掉,以扩大学生集会活动的场所,但遇到县议员丁伍樵等人的威胁,说什么谁拆围墙就惩办谁。他和张际春、宋华翰等同学偏不信邪,在学校当局不敢再坚持要求拆墙之际,他却联络上百名同学,来到文庙,很快把围墙拆掉了。为了这事,他和张际春、宋华翰同学都被学校开除了学籍。1924年春,他去长沙育才中学继续读书。在那里,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春,孙少朴毕业回到醴陵,一面在县城尚志小学教书,一面秘密从事农民运动。在二哥孙小山的培养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下期,他调到县城开元学校任教,负责该所学校的党团组织工作。1926年2月,他又受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的选派,同文广兴等五人一起,赴广州参加政治讲习班学习。结业后,他被分配到北伐军中,任连指导员。7月,在经醴陵去江西途中,不幸身染重病,已不能在部队工作,经组织批准,离开部队,仍回醴陵从事农民运动。

孙少朴在家里养病期间,曾耐心说服父母要他不再外出的劝告;也婉拒了父母要为他完婚的安排,病刚好转,他就接受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的派遣,前往茶陵县任农运特派员,兼中共茶陵县特支书记。在茶陵,他发动群众,严厉处置了一些豪绅操纵假农会、谋害农会干部等重大事件,打退了宗族封建势力对农会的进攻,并注意执行减租减息等经济政策,给农民带来实际利益,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民运动的发展。1927年2月,他还创办了茶陵县农民运动讲习所,先后训练了三百多名学员,为区、乡培养了一批农运骨干。3月,根据上级指示精神,他又在尧水乡建立了农民自卫军,并将经验在全县区乡推广,在此基础上,组建了茶陵有枪三百余支的农民自卫军,全县农协会员也激增到五万多人。

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孙少朴根据中共湖南省委指示,向茶陵特支作了“立即转移,保存实力,作长期斗争”的部署,他自己仍同少数几个同志继续在农村领导地下斗争。直至湖南省清乡司令部指名在茶陵搜捕他时,才由一位农民秘密护送离开茶陵。8月,由党组织调任醴陵县委委员,负责组织工作。

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组织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孙少朴任醴陵秋收起义攻城暴动队东路指挥员。当工农革命军进攻县城的战斗在12日打响后,他带领东一区丁家坊一带的农民武装,配合从阳三石涉水过河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团战士,在桂花桥等地,向敌人背后发起进攻,很快夺取了敌人在营盘山的机枪阵地,打进了县城东门,营救出被押的干部和群众三百多人。工农革命军转移后,他仍回到农村从事地下斗争。但由于湖南省清乡司令部对他继续进行追捕,党组织决定将他派往湘潭工作。

1928年2月,孙少朴任中共湘潭县委委员,带领几个同志来到易俗河,着手设置秘密机关,以开书店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但不幸被清乡队侦知,在3月的一个晚上被捕。国民党反动当局对他使尽诱降和刑讯等手段,都没有使他屈服。就义时,他曾慷慨激昂向士兵、周围群众讲演,直到饮弹牺牲,时年二十五岁。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