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一鹏,湘乡县望春乡大塘(今属双峰县杏子乡)人。
1986年4月,《人民政协报》刊载有《黄埔军校第一个为国捐躯者》一文。这位捐躯者就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湘籍烈士朱一鹏烈士。
朱一鹏,字海滨,1898年生,祖父朱礼让与曾国藩有亲,曾任湘军长江水师游击。他小时受祖父影响,除崇拜曾国藩外,常抱有投笔从戎之志。特别是辛亥革命后,他目睹国内长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局面,更坚定了从戎的决心。1924年初,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创立陆军军官学校的消息传来后,他便与同乡同学宋希濂一同去报考,被录取在军官班。入学时他把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讲的“革命党的资格,就是不怕死”这句话,极其郑重地写在笔记本的扉页上,作为自己当好革命军人的准则,以表达自己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
朱一鹏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十分刻苦认真,各科学业都取得了好的成绩。入学后不久,他就第一批加入了中国国民党。这年9月,当他得知广东农民自卫军与工农团因遭到反革命商团军的镇压,被迫转移来到黄埔时,就积极响应军校特别党部的号召,主动报名去参加帮助农民自卫军和工农团开展军事训练的工作,以提高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1924年11月,朱一鹏在黄埔军校第一期结业。这时正值陈炯明阴谋叛变。有次,孙中山来到黄埔军校,召集毕业生训话,询问谁愿意去侦察逆谋者,朱一鹏和几个同学同声请行,孙中山非常高兴。第二天,他和几个同学奉派来到汕头后,分别投入冯兆麟和沈鸿英部,将秘密探悉的叛变部署情报,及时向黄埔军校特别党部详细提供,使孙中山和广东革命政府得以作好随时应变和反击的准备。
不幸朱一鹏在汕头期间的活动,很快被陈炯明察觉,陈派了一名女特务对他进行监视。一次,他的密报不慎被女特务发现,冯兆麟部立即将他逮捕,押送陈炯明处。陈炯明开始见其年轻有为,倜傥不群,曾多方诱其去陈部任职。但他坚强不屈,严词痛斥陈的叛变行为,并说:“我今日不成功,便成仁,有死而已,你尚有何言?”陈炯明恼羞成怒,于1925年2月7目将他杀害,时方二十七岁。这一年第一次东征胜利后,黄埔军校师生举行了朱一鹏烈士追悼会,并将他的遗体从汕头迁葬于黄埔公园烈士公墓,还将他的名字镌刻在东征牺牲的纪念碑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