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陈孟根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874 - 1934
籍贯: 湖南平江
概括语: 湖南平江县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平江县瑚珮乡秦坊村陈孟根全家六口人,先后投身革命,相继捐躯,一门忠烈,可歌可泣。
  湖南平江县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平江县瑚珮乡秦坊村陈孟根全家六口人,先后投身革命,相继捐躯,一门忠烈,可歌可泣。

陈孟根,1874年11月19日生。8岁入私塾读书。18岁设馆教书。他同情穷人子弟上学困难,在学费上按贫富分等级收费。同时,对陈腐的教材采用批判的方法讲授。这些行为,招致地方士绅的诋毁、排挤,后他被追停馆,将家搬至偏僻的枫子岭,随父租种地主的田土度日。1894年冬,他与19岁的贫苦农家姑娘吴绵福结婚。

1924年12月,陈孟根得到当地共产党员的教诲和指导,经常阅读进步书刊,思想觉悟提高很快。1925年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孟根入党后,在枫子岭以教书为掩护,秘密从事革命活动。这年秋,他与共产党员苏构堂在瑚珮、三墩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该地党支部,陈孟根任党支部书记。

1926年夏,农民运动蓬勃发展,瑚瑕乡成立了农民协会。陈孟根任多裁判委员,并动员其妻吴绵福、长子陈骤逵、三女陈沼梅参加农民协会,积极投入打土豪的斗争。

1927年“马日事变”后,陈孟根一家被迫迁至思溪乡二联村坳背屋岳父家隐蔽。此期间,他仍四处联络各乡、村党员坚持斗争。1928年初,中共平江县北二区区委会成立,陈孟根被任命为区委书记。他指挥平北游击队在恩溪、三墩、瑚珮一带开展镇压土豪劣绅的斗争。为了斗争的需要,陈孟根还建立了北二区交通站,安排自己的妻子担任交通员。吴绵福在丈夫指导下,经常深入敌占区搜集情报,多次出色地完成了任务。经过斗争的考验,她于1928年6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陈孟根夫妇还动员长子陈骤逵参加了平北游击队,三女陈沼梅参加了北二区梭镖队。

平江起义爆发后,为了掩护起义部队顺利转移,陈孟根协同胡筠等率领农军3000余人,在桃花洞、三墩、留良洞一带,与南江、梅仙挨户团激战3昼夜。当驻通城的国民党军一个团前来尾追红五军时,陈孟根和胡筠等又将游击队分成小股,围着国民党军打“麻雀战”,把敌人拖在尖山、瑚珮一带。随后,陈孟根率领区游击队以留良洞、小尖、中峺为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

1930年5月,陈孟根被选为中共平江县委委员,兼任第十三区(原北二区)区委书记。6月,在平江周坊召开的湘鄂赣边特委第一次党代表大会上,成立了边特委互济会,陈孟根任互济会主任。同年7月底,陈孟根一家六口人全部随红三军团参加了第一次攻打长沙的战斗。战斗打响后,陈孟根留在后方担负着互济会工作,组织筹备物资运送前线,安排场地接待伤员。妻子吴绵福发动各乡妇女赶做军鞋,筹集干菜、粮食慰劳红军。长子陈骤逵和小儿子陈五云随胡筠率领的赤卫大军配合红五军作战。三女陈沼梅和小女陈秘香姐妹参加了救护队,随军在火线上抢救伤员。

同年冬,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尽量使大批在平江后方医院养伤的红军伤病员度过严寒,根据陈孟根的提议,平江县苏维埃政府发出了“加紧互济工作,救济后方医院”的通知。陈孟根一家以身作则,他们夫妇将自己和在家儿女的棉衣脱下捐献,自身用破旧衣袄御寒。还把家里仅有的三床棉被献出了两床,让家人以破絮加稻草当被。陈孟根和互济会工作人员分头到各区巡回发动,动员干部节衣缩食,启发群众自愿捐献,终于收集了一批棉被、粮食,解决了红军后方医院的燃眉之急。

1931年3月10日晚,陈孟根的女儿陈沼梅、陈秘香姐妹俩在恩溪油铺里召开贫农团会议时,不幸被挨户团抓住,被押至三墩古头岭碉堡楼审讯。

陈沼梅,1906年生,1928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十三区三乡妇女代表。

陈秘香,1911年生,1930年参加革命,同年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时任十三区妇女部副部长。

姐妹俩在攻打长沙的战斗中,抢救伤员表现得非常勇敢。在金井激战中,担架一时不够用。姐妹俩便背着伤员下火线。绷带不够用,陈秘香还撕下自己的衣服袖子给伤员包扎。包扎时,一颗炮弹落在附近,她又迅速扑在伤员身上掩护。战斗结束后,姐妹双双受到上级表扬。

姐妹俩被捕后,面对敌人的刑讯,始终缄口不语。凶残的敌人便将她们悬空吊打。姐姐陈沼梅忍着剧痛,仍一言不发。妹妹陈秘香则怒骂不止。刑讯无获,国民党县政府下令将姐妹俩杀害在三墩戴家铺桥头。

同年4月20日,因十三区交通站派出侦探敌情的一个交通员被敌人抓获后叛变,其妻吴绵福又不幸被捕。在严刑拷打下吴绵福坚不吐实,敌人残忍地将她杀害于思溪万花台前面的小溪边。

噩耗传来,陈孟根悲痛地分别给在红军部队和地方游击队的两个儿子写信,希望兄弟俩继承母亲和姐妹们的遗志,革命到底。

长子陈骤逵,又名后生。1902年生,1928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平江县北二区梭镖大队十四中队队长、十三区六乡赤卫营营长、十三区游击队队长。当他接到父亲来信,得知自己全家三位亲人遇难的噩耗后,怀着满腔仇恨,率领十三区游击队埋伏于邱公灶的峡谷两边,给前来进剿的挨户团以沉重打击。此后,他积极寻找战机,多次给敌人以重创。1933年3月13日,十三区游击队在恩溪梓木尖与平江县“剿匪”第二大队激战,相持大半天,游击队子弹打完了。陈骤逵挥舞着大刀,率领游击队员冲入敌群进行肉搏,肉搏中他不幸负伤被俘。受尽折磨后,被敌人杀害于恩溪百花台的沙洲上。

此时,陈孟根已年近花甲,仍奔走于湘鄂赣边区,兢兢业业地从事互济会工作。1934年10月,年已60岁的陈孟根在黄金洞山里参加互济会工作会议时,被进剿的敌军包围。敌人纵火烧山,陈孟根为了掩护其他同志脱险而陷身火海中。大火过后,人们找到他时,他已是浑身焦黑,令人惨不忍睹。

陈孟根的小儿子陈五云,1909年生,1930年7月参加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红十六军七师一团任排长。1933年,红十六军改编为红十六师,他担任一连连长,一直转战于湘鄂赣边区。1935年7月18日,他在平江县黄金洞保卫省委、省军区的战斗中,中弹牺牲。

陈孟根一家为革命前赴后继,甘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凯歌。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