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彭建新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09 - 1936
籍贯: 湖南浏阳
概括语: 湖南长沙人,原名宪恩,又名芝龄、株林,1909年3月16日出生于浏阳县文家市区中和乡彭家楼一个农民家庭。少时曾读过3年小学,1年私塾。1928年冬,他在家乡参加农民赤卫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湖南长沙人,原名宪恩,又名芝龄、株林,1909年3月16日出生于浏阳县文家市区中和乡彭家楼一个农民家庭。少时曾读过3年小学,1年私塾。1928年冬,他在家乡参加农民赤卫队,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他奉命携带着大革命时期农民自卫队留下的3支枪参加浏阳县八区游击大队,被任命为该游击大队血战队队长。

彭建新带领血战队员在平江九岭和万载潭埠等地,多次成功袭击敌人,缴获大批武器,受到中共浏阳县委和湘鄂赣特委的通报表彰,并被誉为“八大队的勇士”。

1929年7月,八大队奉命配合红二纵队攻打永和镇时,遇敌军猛烈火力阻击,几次冲锋都未能奏效。危急时刻,彭建新带血战队员主动请战。在我军火力掩护下,他率队靠近敌机枪阵地,并趁敌机枪手换子弹带的间隙,令一名队员冲上去抱住敌机枪手的腰,自己同时上前一刀将其砍倒,其他敌兵怔住了,掉转头就跑……。从此,血战队长彭建新阵地勇夺敌机枪的故事在八大队和二纵队中广为流传。

1930年,彭建新调任浏阳赤卫军第三师八团团长。同年8月他率部配合红军参加第二次攻打长沙战斗之后,因劳累过度生了一场大病。病愈出院不久,彭建新被任命为中共浏阳县第八区(沙溪)区委书记。这时正值国民党反动当局调集大批兵力对湘鄂赣苏区进行疯狂“围剿”,浏阳县城周围修建了90多座敌碉堡。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他率八区游击队先后配合万载苏维埃政府警卫营和平浏醴游击队,多次击溃了在旸谷塅、孙家塅等地修碉堡的反动武装,毙敌60余名,摧毁碉堡数座。

1933年春,八区区委机关移驻万载县解江青山窝。一次,彭建新得到浏阳县挨户团偷袭解江高桥的情报,立即召集骨干会议,分析敌情,部署了诱敌深入的战斗方案。次日拂晓,敌人大举进兵,因一路未遇上任何抵抗,团丁们便肆无忌惮地挨家搜索抢劫,直到下午3点多钟,才赶牛牵羊,携包背袋,挑着数百担财物往回走。当敌人在小河背大路上休息时,彭建新令埋伏在四周深山里的游击队、赤卫队员高声呐喊,冲向敌群,吓得敌人慌忙丢下财物,争相逃命。彭建新率部打扫战场后,通知群众前来领取各家的财物,将40多头耕牛、300多担粮食,还有其它财物全部归还原主。

1934年初,彭建新调任中共浏阳县委书记。当时,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湘鄂赣苏区遭到很大损失和破坏。浏阳县委机关被迫转移到了平江黄金洞。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他立即召开县委扩大会,提出县委机关尽快迁回浏阳的建议,得到了与会同志一致赞同。随即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回到浏阳东南乡交界的龙王牌大山。

同年春,为了坚决贯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发出的粉碎敌人围攻的紧急动员令,彭建新和县委成员克服重重困难,做了大量的工作,先后调整和加强了各区乡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力量;建立了许多白区地下党支部、地下交通站和抗租委员会;成立了全县慰劳红军委员会,为红军和红军医院送去了6600担粮食和大批布鞋、食盐、棉絮等慰问物资。

同年8月,彭建新调任中共万载县委书记。为了巩固浏万边境的金钟湖、琪燕山根据地,他组织干部到白区群众中开展“白面红心”的革命活动。这些同志依靠当地的地下组织,侦察敌情,筹运粮食、食盐等物资,并严惩了一批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使党的组织在这些地方得到恢复和发展。

1935年6月,彭建新当选为中共湘鄂赣省省委委员、常委,并任省委白区工作部长职务。期间,他多次到浏阳、万载检查指导工作,了解坚持游击斗争的情况。同时,他还设法通过各种途经,到白区去筹款,购买食盐和药品等急需物资,想方设法帮助苏区干部、群众渡过生活难关。

为了适应日益艰难的游击战争,1936年3月,中共湘鄂赣省委决定对苏区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方法作相应的改变,划分成立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特区和军分区。彭建新由于有胆有识,善于打开工作局面,工作出色,5个月内即奉命先后到三个特区担任领导职务。他最初在东南特委任书记兼军分区政委,曾一度审时度势下令各地方游击武装化整为零,以游击小组为单位袭击骚扰敌人,并亲自率领和指挥游击队开展炸毁敌人碉堡的竞赛活动。

浏阳小河田心汉高岭有个大碉堡,工事坚固,敌人倚其为据点,经常进行“清剿”。彭建新决定首先拔掉这颗钉子。他挑选了十多名勇士作为前锋牵制敌火力,自己率领游击队主力迂迴包抄到敌碉堡火力点后面。一场夜战,游击队摧毁了敌人苦心经营数月的大碉堡。这一胜利,极大鼓舞了浏阳各地游击队的士气,掀起了炸碉、毁碉的活动高潮。浏阳东乡的大洞岭、横山、兵马桥、石碑、板岗、双溪等地的碉堡,均被游击队彻底摧毁。

接着,彭建新又指挥特区游击队破坏株萍铁路线;化装奇袭万载株潭、黄茅一带的敌人碉堡群,打通了通往丰顶山一带的交通线,粉碎了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

一个多月后,东南特区的工作大有起色。这时,西北特区的工作进展迟缓,省委决定调彭建新任西北特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彭建新一到任,就立即召开干部扩大会议,了解和分析西北区敌我形势,制订了月工作计划,提出了收容红十六师被冲散人员,恢复长武铁路支部,组建西北特区游击队,组建各种群团组织等八项主要措施,使西北特委的工作很快活跃起来。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建立起特区游击队,恢复了长武铁路的党、团支部,并在白区相继成立和扩大了交通站,组建了妇女会、互济会、反帝大同盟等群众组织。特别是通过各种办法收容整编了红十六师被冲散的百余名指战员,组织他们在敌后打击敌人。

同年6月,为了粉碎敌人在修水、铜鼓、宜丰、奉新一带建立所谓“模范清剿区”的计划,省委又调彭建新任东北特委书记兼军分区政委。他连夜赶赴宜丰,着手组建高(安)奉(新)县委、静(安)武(宁)永(修)安(义)县委和宜丰县委,并在逍遥、天宝、横岭、枣桥、何思桥等地相继建立和恢复了地下党支部。

当一切工作就绪之后,7月份,彭建新亲率东北特区游击大队攻打罗方碉堡,取得了胜利。返回途中,不料在太平岭和敌保安队相遇,展开了一场激战。彭建新的腿部负重伤,一名战士发现后,将他背到逍遥山上一个山棚里躲藏起来。

逍遥山上,人烟稀少。照顾彭建新的那个战士下山去找食品时,一股前来搜山“进剿”的敌兵,发现了躺在山棚中身负重伤的彭建新。当敌人围拢上来时,彭建新拉响了藏在草堆中的手榴弹。只听“轰隆”一声巨晌,硝烟腾起,他和几名敌人同归于尽。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