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长沙人,原名林庆崇,1910年出生于浏阳自沙城小风坳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仅读了一年私塾,就跟随父母下田劳作。
1928年冬,18岁的彭南,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加入了共青团。他动作敏捷,又会爬山,主动承担了党的秘密联络和出外张贴标语的工作。他往往半夜摸黑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又饥又乏,一个通宵都得不到喘息片刻的机会,但他总是乐呵阿的,从不叫苦。
1929年夏,他出席了少共浏阳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回来后被选为大厂乡团支部书记,乡苏维埃政府主席。两年后他调任少共区委书记,区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2年冬,在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的思想指导下,湘鄂赣苏区开展肃反运动,彭南一度被诬为“AB园分子”,被县保卫局关押。在刑讯中他的手脚被拷得骨折,腰脊椎重伤,但他仍相信组织一再表明自己对革命忠诚。在当地党员、干部和群众的纷纷具保下,县保卫局进行了调查,认定彭南并非“AB团分子”。这样,遍体鳞伤的彭南才获释放。这次所受的挫折和委屈,丝毫也没有动摇彭南对党和革命事业的耿耿忠心。当区乡党组织、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人去探望他时,他向党表明自己的心迹说:“象我这样的贫苦农民,只有紧跟共产党才能翻身过幸福日子。这次的刑讯就算是对我的一次考验。爹娘也有错打儿女的时候,但儿女决不会因错打不认爹娘的!”一席话,说得大家深受感动,原打算劝他“洗手不干”的亲属也打消了这一念头。
1933年秋,敌军向湘鄂赣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正在家中养病的彭南,不顾身体还没复原,谢绝领导的劝阻,就拿起枪杆加入游击队,毅然参加了攻打雷峰尖、汉高岭等处敌人碉堡的战斗。
1934年,浏阳县苏维埃政府在小坑上大湾召开第五次工农兵代表大会。这时已担任县苏财政部长的彭南负责为大会筹粮筹款,安排生活物资。在敌人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的严峻形势下,他率领几位同志,冒着极大的风险,晚上潜到白区,设法弄来了各种生活物资。由于彭南等人的努力工作,大会开得隆重热烈。会前会后都响起了彭南等人弄来的炮竹,与会者还有丰盛的鱼肉聚餐,个个喜气洋洋,精神振奋。1935年,彭南调湘鄂赣军区东北军分区供给部工作。翌年,又被任命为湘鄂赣省苏财政部长。其时湘鄂赣根据地已到了后期,几乎没有大块固定的苏区,流动性很大,给财政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财政开支,几乎完全要靠到白区捉土豪筹款。那时的钱都是银元,携带较为困难。彭南为此设计了一种小木箱,每箱装五筒银元,每筒五十元,装满后钉紧,雇上忠实可靠的挑伕担着。这样,在敌人进攻时,可以尽快地安全转移,不致损失钱物。
红军的钱来之不易,但为了扩大政治影响,每次战斗抓了俘虏,还是按老传统,不愿留下的发两块银元遣送回家。一次战斗结束后,照例开遣送俘虏大会。当时,彭南也坐在主席台上,旁边放着几箱银元,只待会议结束后,给愿回家的俘虏发路费。突然天上马达轰鸣,敌机飞来轰炸,主席台上一声令下,大家纷纷疏散隐蔽。彭南眼看几只木箱都已打开,白花花的银元一下子来不及收拾,而人一走开又怕丢失,便不顾一切地独自留下来,伏在木箱旁,两眼紧盯着木箱里的银元。敌机丢下一颗颗炸弹,连声巨响,震耳欲聋,彭南被炸弹的气浪推到台下,弹片嵌进了他的大腿,手臂……。空袭过后,大家跑来时,他已遍身是血,趴在银元上昏了过去。担架队将他抬到医院检查时,发现他全身十三处负伤,而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却是问财政部的人在哪里,银元是否有丢失?医生护士以及前来看望他的人无不被他的这种精神所感动。
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使湘鄂赣的革命形势有了新的变化。1938年,彭南奉湘鄂赣特委之命回到浏阳,以合法身份为掩护,暗中进行组织发展和筹建抗日武装的活动。
1941年秋,国民党顽固派派出四个匪徒,伪装催收田亩捐款,由保长周传林、甲长李兴育引路,窜到彭南家里,不待彭南开口,就朝他连发两枪,彭南中弹倒下,牺牲时,年仅三十一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