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常超淼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57 - 1979
籍贯: 湖南常德
概括语: 湖南常德人,1957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初二)出生于今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金凤办事处彭家洲村[原西洞庭农场三分场七管理站(七队)]。祖籍湖南省临澧县。其父亲林泽席,是招郎女婿;母亲常厚福,16岁加入共青团,1964年担任队贫协副主席,两夫妇均系原西洞庭农场农业职工。
  湖南常德人,1957年10月24日(农历九月初二)出生于今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金凤办事处彭家洲村[原西洞庭农场三分场七管理站(七队)]。祖籍湖南省临澧县。其父亲林泽席,是招郎女婿;母亲常厚福,16岁加入共青团,1964年担任队贫协副主席,两夫妇均系原西洞庭农场农业职工。常超淼在家系长子,乳名叫“三一”,下有弟妹六个。大弟常继淼,在家务农;二弟常志淼,在西洞庭糖厂工作;大妹常英,曾接过烈士哥哥手中枪,参军入伍,退伍后被安排在西洞庭纸厂工作;二妹常玲、三妹常明、四妹常红均在家务农。其父亲1978年病故,靠母亲操持家务。当时家庭经济收入不多,生活比较艰苦。

常超淼从小就不讲究穿着,不向父母提出做新衣的要求,读书的时候穿着补钉衣。稍大参加劳动后,他仍然穿着他父亲的旧衣服,一件旧棉衣一直穿到他参军时。逢年过节,父母亲省吃俭用,都要给他一点零用钱,他总是舍不得用,小心地保存着,当家里需要钱的时候,又拿出来供父母使用。

1966年2月常超淼在西洞庭农科所小学启蒙读小学。他读书很用功,守纪律,听课认真,按时完成作业。他每天上学去得早,回来也从不在路上玩,放下书包,就动手做家务事。大忙季节,他主动去地里干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帮母亲插秧或捡棉花。

刘胡兰、雷锋、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故事书,他渎了一遍又一遍,心得、笔记写了好几本,一直珍藏到1978年。他看了《英雄儿女》这部影片后,在日记中曾这样写道:“长大了,我一定要当个解放军,像王成那样,上战场,杀敌人。”

在20世纪60年代学雷锋的运动中,他满腔热情地做好事。有一天放学回家,他在路上发现一丘田垮了口子,田里刚插上秧,水哗哗地往外流,他立即动手把口子堵了起来。在一个乌云密布、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邻居张爱珍要出外接生,心里害怕,年小懂事的常超淼知道了,他自告奋勇,主动陪张阿姨一道去接生。在回来的路上,遇上了大雨,他被淋得像落汤鸡,全身上下湿透了,没有一根干纱,寒风凛冽,冻得他浑身打颤,但他的心里却是暖烘烘的。

1970年12月,常超淼小学毕业。1971年3月,常超淼到西洞庭农场职工子弟学校读初中。他严格地要求自己,学习刻苦,积极上进,德智体全面发展。常超淼所在的学校有学农基地,为了夺高产,他常与向森林同学一道,晚上送肥下地,披星戴月,不辞劳苦地来回奔走八、九华里。有一次,在学农基地劳动,天气突然变化了,下起雨来,全班只剩下他和其他两个同学。班主任吴昶老师催他们回去,他回答说:“吴老师,您回去吧,您有病,我们多干一会,一定完成任务!”

1973年夏天,常超淼和10多个同伴一起在南通湖游泳,在水中折腾了近一个小时,大伙儿都已精疲力竭了。这时天气突变,雷声隆隆,狂风呼啸,湖中一尺多高的波浪一个接着一个,领头的孩子一声吆喝:“回家!”于是,大家向岸边游去。

“我脚痛得厉害!”一个叫滨滨的孩子突然大声喊道。

常超淼回头一看,滨滨还在湖中,抱着腿喊救命,而大伙正一个劲向岸边冲,快游到岸了。常超淼没有犹豫,转头迅速向滨滨游去。

“超淼哥,快快来救救我,我脚抽筋了!”滨滨在水中边挣扎,边呼救,时而沉入水里,时而又浮出水面,随即显得狂躁不安。常超淼一只手把他托出水面,用另一只手划水,游向岸边。然而,因疼痛难忍,失去理智的滨滨却时而把常超淼死死抱住,令常超淼动弹不得;时而又摔开常超淼,在水中胡乱挣扎。常超淼感到束手无策。正在常超淼深感无奈之时,发现滨滨挣扎的力度越来越弱,便再一次用一只手托着滨滨,另一只手拼命地划水向岸边游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滨滨弄上了岸,然后将他送到了农场职工医院。滨滨得救了,从此与救命恩人常超淼成为好兄弟。

1974年元月,常超淼初中毕业回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

春天,农场进入大忙季节。尤其是早稻插秧,是一项季节性非常强的农活。在抢插中,他不顾春夜的寒冷和少眠的疲劳,凌晨两点钟就下田扯秧,每天总要比别人先扯一百多个秧。为了提高工效,他要弟妹们给他送早餐与中餐到田间吃,一天劳动16~17个小时,担秧的人忙不过来,他就不要别人挑他扯的秧,自扯、自挑、自插,平均工效达到0.8亩。

夏季,是个农活繁忙的季节。中耕、施肥、治虫等项农活,劳动强度大,他不怕苦,不怕累,总是抢着干。为了抢时间,争季节,他午饭都不回家吃。锄棉花草时,他出工比别人早,质量也好,平均工效达到2.5亩以上。为了消灭棉花的病虫害,他打药比别人勤快、细心,每天总比一般人多打三、四桶药水。喷雾器坏了,他当义务修理员,加班加点及时进行修理。

1974年,西洞庭农场兴建了糖厂,为了解决糖厂原料问题,西洞庭农场从广东、广西和云南引进了甘蔗并开始种植。常超淼等一批下乡或回乡知青承担起甘蔗种植科技攻关和科技推广的重担。受党组织的委托,他与10多名知青成立了“农科实验组”,并担任组长,在农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先后赴广东、广西、江西、云南等地考察和学习甘蔗种植技术,回场后又结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大胆进行科技实验。通过反复实验和筛选,他们终于培育出了适合西洞庭农场生长又有较高出糖率的甘蔗品种“赣蔗14号”、“南非310”等。常超淼因此被评为“科技标兵”。

与此同时,常超淼还参加了农场“单季改双季”、“高杆改矮杆”、“晚籼改晚粳”、“常规改杂交”四个水稻品种改良的科技攻关和科技推广活动,作出了突出贡献。1975年,常超淼担任“农科实验组”组长,承担西洞庭农场三分场水稻种子的生产任务。为了确保“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万无一失,他带领八名青年离别家乡,远赴千里之遥的海南岛农场培育“杂交水稻种子”,一千就是一年。回场后又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进行科技实验,终于培育出了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特性而又高产的“杂交水稻西农三号”,分场水稻单产由过去的600多市斤提高到800多市斤。常超淼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受到了西洞庭农场党委的表彰。

1976年夏,西洞庭农场遭受了50年一遇的大水灾。常超淼带领三分场七管理站的民兵负责防守“毡帽湖大堤”,大堤虽然离家仅五华里,但他与民兵们坚持昼夜不下大堤,吃住全在堤上,多次被毒蛇恶鼠咬伤,身上被蚊虫叮咬后长出了馒头大的疱疮,但他们始终坚守大堤,战斗到汛期结束。

是年8月,当得知南通湖讯情危机时,他留下一人在防区继续巡逻,带领其他队员立即赶赴南通湖支援,为保住南通湖大堤做出了重要贡献。是年底,常超淼被西洞庭农场党委会和管委会记二等功一次。

1976年冬,常超淼参加了治理南涛的水利工程。他在工地上起早贪黑,中午不休息,肩膀压肿了,手掌磨起了血泡,从不叫苦,连续工作了57天。受到了工程指挥部的表扬。

常超淼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后,就报名参加了基干民兵。1976年又被批准为武装基干民兵。

开始时,他军事素质欠缺,但他坚持参加每旬三、六、九早晚民兵军事活动。在训练中,他不怕苦,不怕累,勤学苦练。有一次学战术,练匍匐前进,他身旁有一滩水,命令下达后,他毫不犹豫地就地卧倒,衣服打湿了,他全然不顾,聚精会神地听教员指导,纠正自己的姿式。训练结束后,他浑身上下又湿又脏,简直成了一个泥人,同志们跟他开玩笑说:“‘三一’变成了盐鸭蛋啦!”他回答道:“没关系,衣服脏了,洗一洗就行,军事技术不学会,就不能打仗啊!”

在投弹训练中,他人小力微,使尽全身力气,仍然投得不理想。但他从不气馁,坚持苦练基本功,肩膀甩得又红又肿,他还咬着牙坚持,训练成绩很快由27、28米迅速提高到35、36米。1976年军训,在实弹射击中,他三发三中,取得了29环的优秀成绩。各项军事动作,都得到领导的好评。

1976年底,常超淼体检合格,应征入伍。他穿上崭新的军装,精神抖擞,回到家里激动地说:“我离开亲爱的家乡之前,还要栽几棵树,留个纪念吧!”他一连栽了六棵树,栽完后,深情地说:“等我回来的时候,它们一定长得很高大了!”接着,他又拿起扫帚,把树旁边的一条马路打扫得干干净净。

1977年1月,常超淼被编入第41军364团通信连电台班当报话员。入伍后,他学得很吃力,训练成绩总落在后头。一天,看了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回到宿舍以后,常超淼失眠了。为革命献身的报务员李侠的形象深深激励着他。从此,他每天凌晨4点多钟就悄悄爬起来背诵军事密语。晚上停电,他点燃用墨水瓶自制的油灯坚持学习。就这样,常超淼后来成了连里的技术尖子,每次密语考核,总是稳拿第一名。几次参加师和军的训练尖子比赛,成绩全是优等。

1979年1月,常超淼向党支部递交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请战书:

“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为了保卫四个现代化,一旦自卫还击战打响,我请求上级首长把我派到最艰苦、最危险的地方去。为了战争的胜利,我愿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他紧张地投入了临战训练。

为了找到在崇山峻岭中抗干扰的联络方法,他每天天刚亮就起床,背上电台和器材,选择多种天线,在不同的地形上逐一试验通话。经过反复摸索,他获得了大量的数据,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天线型号和频道。

可是,天候对电台的影响怎样克服呢?刮大风、下大雨时怎么办呢?一天,连队正要集合看电影。常超淼觉得有点凉意,抬头一看,乌云滚滚。好!这样的天等都等不到呢!他拉着新战士小王,背起电台,披着雨衣,来到一座石山下,他们在暴雨里反复试验,成功地找到了好方法。

1979年2月初,常超淼给母亲写了一封信,这也是他的最后一封家书。信中写道:“我即将奔赴战场,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我已经请求到了最艰巨的任务,万一我在战争中受伤或者牺牲,我的要求并不高。第一,您不要哭,您应该知道,为国献身的不光是我一个人。第二,您要多多保重自己的身体。第三,您要想方设法让您的儿女——我的弟妹多读一点书,培养他们成为国家需要的人才。第四,家里确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困难,就和部队党支部通通气,党是不会忘记我们的……”

1979年2月17日凌晨,我军万炮怒吼,地动山摇,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了。

2月20日黎明,炮火急袭刚停止,常超淼便跟随主攻营沿两面高山夹着的唯一一条公路向朔江守敌发起强攻。藏在天然山洞和工事里的敌人拼命阻击。部队在弹雨下通过三道火力封锁线,强行推进了一公里。常超淼背着电台紧紧跟在二营营长身后,边跑边与团指挥所联络。

7点左右,进攻部队在第四道火力网前受挫,暂停在没有任何掩蔽物的公路上。一梭子弹从常超淼身边“啾啾啾”擦过,他一回头,发现助手王维新倒在血泊里,已经牺牲了。满腔仇恨的常超淼在弹雨下听从营长的命令,向指挥所报告情况。

不久,营长中弹负伤。常超淼低姿匍匐前进去救营长。就在这时,他的左腿和右腹同时中弹,他昏迷过去了。

2月20日上午,在前线第364团指挥所里,通信股长伍书山焦急地看看手表,命令正在操作电台的通信班长杨汉光:“告诉482,快报告情况!”

“482”是主攻营的电台呼号,报话员就是常超淼。从5天前的深夜临战时刻起他就一直坚守在电台旁边,已经连续工作81个小时了。常超淼在炮声中惊醒过来,又立即向指挥所报告炮火修正量。常超淼的电波信号忽然时大时小,时断时续。杨汉光把收信旋钮调到最大,也仍旧听不清楚。他的心一下子揪紧了,赶紧报告了伍股长。或许是机器有毛病吧?伍股长叫小常把机器调一调。

电台传来常超淼的声音,仍是断断续续:“我知道……我的信号……不好。敌人火力很猛,我……坚持……战斗!”

杨汉光越听越不对劲。显然,常超淼的情况不好。他担心地问:“482,你负伤了吗?你负伤了吗?”

“我能……坚持战斗!”常超淼回避了班长的问话:“敌人炮火很猛,朔江……南山,有敌人的暗火力点。北山,主峰,也有……敌火力点。告诉炮兵,炮火,向纵深……延伸,对!好……打得好!”

“南山……半山腰,我营一个排……上去了,上去了!炮火,赶快支援!”指挥所立即组织了团属火力对北山的敌人进行射击。电台上传来了常超淼兴奋的声音:

“打得好,打掉了一个火力点……打得好……又打掉了一个……火力点。……这一次打远了,向后修正……50米左右!”

身负重伤的常超淼给我炮兵安上了眼睛。我炮火猛烈、集中而又准确,敌人的8~9个火力点全报销了,步兵迅速攻占了南山,攻占了敌246团团部。常超淼激动地欢呼:“打得好!炮兵战友……打得太好了!”这一次,他的声音是那样响亮,杨汉光紧蹙着的眉头松开了。

常超淼的伤势越来越严重,声音越来越小,吐字也模糊不清了。指挥所的首长们关心着他的伤势。伍股长从杨汉光手上接过话筒:“小常,小常,你负伤了吗?快报告!快报告!”

常超淼的声音越来越吃力:“我知道……我的声音……不行,股长,首长,请你们……放心,我不要紧的,我能……坚持——到底!……”“到底”两个字微弱得几乎听不到,然而他始终没说出“负伤”两个字。

六连七班班长郑祖荣发现常超淼伤势严重,便沿着路侧浅浅的排水沟,一步步向常超淼爬去。只见常超淼颤巍巍地从背上取下电台,把它挪到一段深一点的排水沟里,用身体保护着机器。

郑祖荣爬到常超淼身边,看着他那鲜血湿透了的左裤腿,问道:“伤在哪里?我给你包扎。”常超淼回答说:“不用……包,包……不了啦。”

“快趴到我的背上,我爬着也要驮你下去!”

“不!”常超淼摆摆手,说:“我……不能……离开……战斗岗位,我……要给炮兵……坦克兵……指示目标,还要给……首长……报告情况。”

过了一会,常超淼又艰难地连续6次报告了战斗进展、伤亡情况,最后,他以微弱的声音向指挥所报告:

“朔江……公路两侧,独立石山上,敌人……又向我们……开火了!请炮火……进行……压制……射击!”

首长下达了命令。一排排炮弹呼啸着腾空飞过,在敌阵中开花。

停了一会,常超淼对七班长说:“班长,代我向首长、同志们……问好,叫他们……放心,我会坚持……到底的!”

他喘了几口粗气,抹了抹额上的汗珠,吃力地继续说:“请你告诉……我们指导员,我,写过三次……入党申请书,我要,做一个……共产党员!”

郑班长差点哭出声来。哽咽着说:“你放心,我一定转告指导员。你坚持一下,我去找人来救你。”

“482,492,392呼叫,392呼叫……”

团指挥所里,杨汉光对着电台大声呼唤着,可是耳机里只有“鸣鸣”的电流声。

这时已是2月20日上午11点16分。常超淼的声音在电台上消失了……

第二天,当战友们怀着沉痛的心情去处理他的遗体时,发现他已经将密码烧毁,报话机却一直开启着,他双腿跪在那里,上身依在山脚的一块岩石上,闭上了双眼。仿佛他只是工作得太多、太累了,正在稍事休息,一有情况,他还会突然跃起,继续向上级报告战斗的情况,向部队传达歼敌的命令……

战斗结束后,常超淼所在的六连荣立集体二等功,其所在八班荣立集体一等功。常超淼被追记一等功。

1979年4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常超淼为革命烈士。

1979年5月14日,第41军364团党委追认常超淼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9月,中央军委追授常超淼为“模范报话员”。

1979年5月7日,西洞庭农场人民武装部、共青团西洞庭农场委员会联合作出《关于开展向不朽英雄常超淼同志学习的决定》,国营西洞庭农场武装部以场武字(79)02号文,将三分场民兵团收集整理的《灿烂的青春,光辉的一生——记常超淼烈士》的事迹转发各分场,盛赞常超淼“在学校读书时是一个好学生;回乡生产是一个好青年、好民兵;在部队是一个好战士。”要求全场各单位认真组织宣传学习。1979年5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南省常德县人民武装部将其与常德军分区调查整理的常超淼的英雄事迹,刊发在第13期《民兵工作情况》上,供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学习。1979年6月7日,国营西洞庭农场人民武装部又以场武字(79)04号文,将1979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53046部队司令部整理的常超淼同志的英雄事迹转发各分场武装部和民兵团、营、连,要求认真组织学习和宣传,促进全场学英雄活动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以推动全场的各项工作,激励全场职工为四化建设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