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澧县人,原名陈克荣,1952年3月21日出生,澧县毛里湖乡青苗湖(今津市市保河堤镇青苗村)人。父亲陈泽发,母亲夏冬姑,生育子女七个,陈圣保排行第五。解放前,陈家生活十分困难,陈圣保的父亲曾给地主做过18年长工。解放以后,共产党使陈家翻身做了主人。
1959年9月,陈圣保到毛里湖公社石龟小学启蒙读书。在学校里,陈圣保遵纪守法,读书用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先后担任班长、少先队中队长。
1965年7月,陈圣保在高小毕业后,回家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他怀着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愿望,虚心向老农学习生产技术。在劳动中,他能吃苦耐劳,得到干部、群众的好评,曾多次被评为“五好社员”,并担任了生产队记工员和民兵排排长。
1968年,陈圣保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他参加共青团以后,努力当好党的助手,生产、工作都很出色。1970年和1971年连续被评为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出席过毛里湖公社召开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72年1月,澧县财贸战线从农村招工。经大队党支部推荐,陈圣保被招收为国家职工,安排到永丰公社供销社当营业员。陈圣保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遇,他手脚勤快,为人憨实,他负责的柜台,真正做到了“百问不烦,百拿不厌”,热情为顾客服务,顾客都愿到他的柜台购买东西。他在兢兢业业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积极主动做许多分外工作,深得领导和同志的赞赏,连续三年被选为本单位的先进工作者。1974年,曾出席全县财贸战线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
1974年冬,陈圣保“以工代干”被派到永丰公社负责蹲点包队。在蹲点工作中,他十分认真负责,深得信赖。
1975年10月,由永丰公社党委副书记宋泽玉、党委委员宋叔炳介绍,陈圣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入党宣誓仪式上,他表态说:、“我参加党组织以后,决不做那种‘入党到手,革命到头’的小人,而是要把入党当作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作为革命的起点、工作的开端,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以一个无产阶级的先锋战士出现,做一个高尚的、纯粹的、坚强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此后,他又连续三年到贫困队蹲点。1978年,组织安排他到昔阳大队蹲点。昔阳大队的群众自谑是“三无”(无粮、无钱、无肥料)、“两缺”(缺种子、缺耕牛)的穷队,不少社员缺乏搞好生产的信心。陈圣保进队后,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迎难而上,他和社员们一道,喝稀粥,吃菜饭,坚持和社员“三同一片”,无论轻活、重活、脏活、累活他都抢着干,从不叫一声苦。在“双抢”大忙季节,他和社员一道起早床、收晚工,特别是在晚稻培管阶段,他每天坚持两次到田间巡回检查,发现虫害立即采取有力措施加以防治,使该队当年增产粮食58000斤,获得了比上年产量翻一翻的好收成。干部、群众动情地说:“我们生产队先后住过5名干部,最好的要数陈圣保,他不怕苦、不怕累,工作朝气蓬勃,遇事吃苦带头,又能密切联系群众,真是我们的好引路人。”这一年,他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出席了中共澧县县委、县政府召开的全县先进生产工作者代表大会。
1983年7月,经公社党委申报,县人事局研究,认为陈圣保“年纪轻,身体好,具有一定的文化知识,且安心本职工作,积极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并能联系群众,想方设法帮助群众解决疾苦,先后三年被评为先进,为此,同意将他‘以工代干’转为国家干部”。接着,把他安排到县委举办的王家厂干部文化班学习一年。1984年9月,又保送他带职到常德地区农业学校农业专业第二班深造。在农校期间,陈圣保“学习目的明确,认真刻苦,成绩优良,善于团结同志,工作积极肯干,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和班上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以及义务劳动等活动”,得到老师、同学的好评。
1986年9月,陈圣保在常德地区农业学校毕业后,回到澧县,中共澧县县委任命他担任永丰乡党委宣传委员。陈圣保的地位变了,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没有改变,坚持原则、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没有变。他常说:“没有共产党,没有党的培养,就没有我陈圣保。我一定听党的话,把党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做好。为了党的事业,要有勇于为革命献身的革命精神。”在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陈圣保采取“干部会上贯,群众会上讲,广播会上宣”,以及墙报、黑板报等多种多样的宣传形式,不断开展宣传活动,积极宣传党的各项政策。他走到哪里,就把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以及“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宣传到哪里,使广大干部群众吃了一颗致富的“定心丸”。
1988年1月,陈圣保被调到余家台乡任党委宣传委员。由于宣传工作搞得扎实,他被评为县宣传工作先进个人。这年冬天,公社党委安排陈圣保全面负责大到口低排闸翻修工程。他在工地草棚里,与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连坚持了两个多月,直到工程完工,验收合格。其间正当工程处于施工的关键阶段时,陈圣保的岳母不幸病逝,乡党委批准他回家去料理后事。可第二天没等岳母遗体下葬,他就急忙赶回了工地。事后有人不理解,责问他说:“你还像个女婿吗?”陈圣保只说了一句话:“我是为了公家的事,九泉之下的岳母会原谅我的。”
1989年冬天,深受洪水灾害的余家台乡掀起了冬修水利的高潮。乡党委分工陈圣保负责工程质量。他办事极其认真,且有一股子“犟”劲。从冬修一开始,他就从未离开工地。他妻子几次托人催他回去整修自家的房屋,他都没有离开工地。一天,他妻子窝着一肚子火,从永丰乡来到工地,见面二话没说,拉着陈圣保就要回家。陈圣保一边安慰妻子,一边指着大堤上挑土的群众,耐心地对妻子说:“你不看看这是什么时候,现在要修水利,这是大事,家里的房子过一段时间再修好吗?”妻子听了,泪水流满两腮。其实,陈圣保家的房子实在太破旧了,他也知道妻子的难处。这时,陈圣保十分动情地对妻子说:“我现在实在走不开啊!防洪水利工程关系到这个垸子几万人的生命财产。为了垸子里的老百姓,我们一家人受点苦算什么呢?”妻子见他说得有理,只好怏怏不快地回去了。
陈圣保送走妻子以后,马上来到大堤上检查工程质量。当他发现几个青年没按规定用碎土夯实堤身时,坚持要他们返工。他们认为陈圣保过于挑剔,不肯返工,陈圣保便耐心地对他们说:“1980年虾子挡溃口的教训我们不能忘记啊!‘千里金堤,溃于一穴’。如果我们今天有一点疏忽,明天就可能给垸子里的人民带来灭顶之灾。所以,大家一定要按要求夯实堤身,怎能不顾质量呢?”大家认为陈圣保说得有理,就按要求返了工。
1990年初,陈圣保从余家台乡调到永丰乡任党委委员,分管财贸工作。这年秋天,在收购棉花的日子里,供销社负责人向他反映,有人交售棉花时,把砖块、石头掺到棉花里面。他马上前去制止,被人从背后一扁担击晕在地,人们当即把他抬到乡卫生抢救。可当他一清醒,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往棉花里放砖块、石头的行为被制止了没有”。
1991年1月,陈圣保从永丰乡调到余家台乡任乡政府民政助理。到职的第一天,他就反复告诫自己:“我现在工作岗位变了,担负的工作更具体了,接近群众的机会也更多了,但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的思想决不能变。”他下车伊始,就下到各个村和居委会,调查了解民政工作对象生产、生活的具体情况。陈圣保走到哪里,就和哪里的村、组干部一道走村串户,走访老红军、烈军属、伤残军人和复员退伍军人,走访五保户、特困户和灾民,对他们问寒问暖,发现问题他都一一记在日记本里,能够解决的,他及时给予解决;一时不能解决的。他也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
在调查中,陈圣保发现毛兴村有一位年近八旬的退伍老红军龙秀英老婆婆,以后每逢路过,不是给她送去生活补助费,就是给她送点急需的物资。在共兴村,他看到有个70多岁的五保户瞿丕英老婆婆,孤身一人住在大堤外面的共巴小垸里。他当即对树干部说:“现在虽然搞了承包责任制,但不能忘了这些孤寡老人啊。”从此,他每隔一段时间,都亲自去探望这位老人,给她送米、送油。
陈圣保是农民的儿子,多年来一直在农村工作,他与农村和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农民们有心里话愿和他谈心,乡亲们有什么困难愿意找他帮助。他在余家台乡担任民政助理三年,分管优待抚恤、退伍安置、扶贫扶优、救灾救济、社会福利、婚姻登记等多项工作,又兼管乡储金会和乡政府机关食堂的事务,还负责联系一个村,有时还要被抽去参加防讯、冬修水利等中心工作。因此,在余家台乡政府,陈圣保的具体工作是最多的。他管的事多,接触的人也多。由于他平时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处世随和,年轻点的都喊他“保哥”,年纪大一点的都称他“陈政府”。
这年春,保福村第九组女村民李德梅家庭生活非常困难候,丈夫一病不起,丢下她和一对儿女而去。绝望的李德梅安葬完丈夫后,抱着残疾的小儿子抱头痛哭,她想到往后的日子,觉得眼前一片漆黑。这时,李德梅想到了死。就在她极度苦闷的时刻,陈圣保来到她的家里,给她送去了粮食和衣物,安慰她正确对待眼前的困难,鼓励她鼓起生活下去的勇气。接着,陈圣保经多方联系,把她的大女儿送到外地去打工,又向上级民政部门为她小儿子申请到了一辆残疾人三轮车。李德梅流出了感激的泪水,逢人就说是“陈政府”救了她一家三口人的性命。
7月初,阴雨连绵,荆、澧两水猛涨,一场百年难遇的洪涝袭击了澧州大地。余家台乡汛情紧急。陈圣保被抽去防汛,并担任西洲垸第三防汛营营长。正当陈圣保准备上堤防汛去时,他的妻子因患尿道结石等疾病,需要到怀化去治疗。临行前,她特地来找陈圣保说:“圣保,你就不能请假陪我几天,万一治疗中有个三长两短,我也有个依靠。”他看了一眼泪水在眼睛里打旋的妻子,半晌才憋出一句话:“现在汛情紧急,我要带领几百个民兵去防汛,实在抽不出时间,还是你一个人去吧!”“那你就不能送我一程,哪怕送上了火车就回来。”妻子几乎恳求地说。结果,陈圣保还是没去送妻子,而是上了防汛大堤,一连7个日日夜夜奋战在大堤上,和民兵们一起迎着风雨,背土袋,筑子堤,迎战一次又一次洪峰,工作任务圆满完成了,可每当提及不能护送妻子去医院治病这件事,陈圣保就感叹不已:“乡镇干部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啊!我们都是对不起老婆、孩子的人啊!”
7月13日,陈圣保奉命随防汛大军从大堤上撤离。作为一个乡民政助理,他一到乡政府,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被洪水漫溃了的共巴小垸察灾定损。当时,乡党委书记刘清选看到陈圣保在防汛中眼睛熬红了,身体累瘦了,特地批准他休三天假。陈圣保对刘书记说:“共巴小垸还有那么多灾民的居住、吃饭存在不少实际困难,我是一个民政干部,不能在群众最需要我的时候去休息。”当天,陈圣保就和刘书记一道,冒着风雨,步行到了共巴小垸。
当时,共巴小垸的洪水还没有完全退去,灾民们住在大堤上临时搭起的棚子里,有的连棚子也没有。在大堤上,人、畜粪便随处可见,一团泥泞。陈圣保赤道脚,一个棚子一个棚子询问情况。当天晚上,天又下着雨,他满身泥巴,召集树干部开会,商量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规划安排。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陈圣保一睁开眼,就直奔乡政府,从民政资金中拿出部分钱,心急火燎地赶到县城,向县民政局汇报了灾情,接着购买了一批油毡、雨布和木材,连夜组织人力送到了共巴小垸。露宿大堤两天的灾民潘道金看到陈圣保这么快把油毡送到家里,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他妻子在别人家的灶台上煮了几个鸡蛋准备给陈圣保吃,等端过来时,陈圣保已扛起一卷油毡到别的灾民棚子里去了。潘道金两夫妇端着一碗鸡蛋,望着陈圣保的背影,连声称赞说:“好人啊,真是个大好人啊!”
陈圣保把共巴小垸灾民的住房安顿好之后,他想到了瞿婆婆的处境。当时,忙成一团的村、组干部不知道瞿婆婆在哪里。这可急坏了陈圣保,他在灾民聚居的大堤上挨家挨户打听,又同村干部一道到大垸内寻找,直到第三天,才在大垸内一户农民家里找到她。当看到瞿婆婆坐在那户人家屋门口时,陈圣保和瞿婆婆的眼睛都噙满了泪水。从这事以后,陈圣保思量着:“像瞿婆婆这样的孤寡老人,共兴村还有4位,何不建一座敬老院让他们住在一起,大家不会感到孤单,生活上也好照顾一些”。他把这个想法和村干部一商量,大家都非常赞成。于是,陈圣保立即为此事东奔西走,他一方面申请资金,一方面购买建筑材料,组织动工修建。经过短短一个月时间,一幢崭新的四合小院就修建起来了。老人们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居,远近农民都说:“陈圣保又为老人们做了一件大好事。”
9月,余家台乡党委和政府为了彻底解决共巴小垸农民连年遭受灾害的问题,决定将小垸内的灾民全部迁往大垸安居。陈圣保又主动请缨,要求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为了搞好58户农民的移居安置,他和灾民商量,决定把应该发给各户的救灾款统一购买建房材料,并统一调运,统一分配,使各个农民既不耽误生产,又能利用少量的钱办更多的事,大家都十分满意。在整整4个月的时间里,陈圣保和村干部一道,共购买红砖120万块,机瓦1万匹,石灰360吨,玻璃30箱,还有大量的钢筋、水泥、油漆等,同时抓紧时间施工,很快使各个灾民户在大垸内新建了家园。
1992年“双抢”季节,余家台乡资金吃紧。为了解决农户缺钱购买化肥、农药的困难,乡政府安排陈圣保负责赊购一批化肥、农药。陈圣保愉快地接受了任务。他手持乡政府的介绍信,冒着酷暑烈日,东奔西走,从澧县生资公司赊购了6万元的农药;然后又分别从北河口化工厂赊购磷肥150吨、安乡氮肥厂赊购碳铵300吨、石门县化工厂赊购复合肥100吨、岳阳洞庭氮肥厂赊购尿素550吨。“双抢”前7天,陈圣保用小船和板车,把化肥、农药分送进农户家里。保福村村民樊希贵家急需化肥,可一时无钱购买。这事被路过的陈圣保知道后,第二天,他就用板车将500斤碳铵送到樊的家里。樊希贵感动地说:“就是亲兄弟也难有这么好啊!”
1993年7月,保福村第一组二等乙级伤残军人邹先富的儿子初中毕业后,考取了常德卫校。由于邹先富经常患病,家庭生活困难,没钱交学费。在借兑无门之际,邹先富找到了陈圣保。陈圣保二话没说,当即借给他100元钱,解了邹先富的燃眉之急,以后,又给邹发给困难补助费100元。邹先富逢人就说“陈政府”好。
这年“双抢”期间,陈圣保在清河村蹲点。村里部分农户缺化肥、农药,他帮助垫钱,又亲自去买回农药与化肥;有的烈军属、伤残军人和贫困户缺劳力,他又组织民兵前去帮助抢收、抢插。可是,陈圣保远在20多里外的妻子由于身体有病,加之两个孩子年幼,早稻无人割,就天天盼望自己的丈夫回家,可一直等到别人的“双抢”快搞完了,陈圣保才回家。
1994年1月18日,夜幕刚刚降临,喧闹了一天的毛家岔集镇渐渐安静下来。这时,陈圣保从共兴敬老院给五保老人送过年物资后回到乡政府,刚从厨房提了一桶热水准备洗漱。突然,街上传来了一阵阵吵吵嚷嚷的声音。陈圣保急忙跑出房门一看,只见机关院子西边的一间民房火光冲天。他来不及多想,转身从房子里提起那只还冒着热气的水桶就往失火地点奔去。
失火的民房是居民宋泽风家,她家房子和集镇上的房屋紧挨着,房屋的西侧是乡卫生院的医药仓库,里面保存有价值20多万元的医药,更有大量易燃易爆的药品;相距不远就是一条3.5万伏的高压输电线和一家个体石油仓库。如果火势蔓延,后果不堪设想。
熊熊大火在屋顶燃烧。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陈圣保急中生智,跑到隔壁房屋借来一架木梯,提起一桶水,不顾一切地往上攀。紧跟着赶去救火的副乡长毕才鄂拉着陈圣保的衣服说:“老陈,你劳累了一天,身体又虚,让我先上吧,我比你年轻。”陈圣保一把推开副乡长的手就往上冲。他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快速敏捷地沿着梯子,和毕副乡长一道第一批冲上着火的二楼平台,紧接着,他又搭梯爬上二楼屋檐。这时,由北风助阵的大火像一头凶猛的野兽,伸出长长的火舌,直向陈圣保扑来。陈圣保毫不退缩,一边和冲上去的几个青年高高提起一桶桶水向大火泼去。一边高喊:“快把水传过来!”尽管陈圣保等接过大家传过来的一桶桶水向大火猛泼,但火趁风势,风助火威,大火越燃越大,火舌已烧到了陈圣保的眉毛和头发,搭在墙角的木梯也烧着了,可陈圣保全然不顾。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扑灭大火,减少损失。由于水源不足,加上风助火势,烈火还在蔓延。怎么办?再不控制住火势,烈火很快就要燃烧到卫生院的医药仓库了。在这十万火急的关头,陈圣保毅然从梯子上跃起,跳到房顶上,揭开瓦片,掀掉油毡,想打出一条隔火带。正在燃烧的油毡粘着陈圣保手上的皮肉,房顶上的火烧着了陈圣保脚上的胶鞋,他忍着手脚的剧痛,以瘦弱的身躯和另外几位救火的人在屋顶上强撑着,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五分钟过去了,人们看到一条隔火带已经出现,火势被孤立在一间房屋上燃烧,救火的人们暗自庆幸毛家岔集镇有救了,医药仓库有救了。群众高喊着陈圣保的名字,催促他赶快从屋顶下来。但在此时陈圣保看到一束火苗正沿着屋梁向前燃烧着,他抓着送上来的一桶水,准备把火苗泼灭了再下去。就在这时,不幸的事情发生了。经大火燃烧过的屋檐挡雨墙因受水冲压,“咔”的一声垮塌了,正往前倾着身子向还在燃烧的火苗泼水的胨圣保,重重地从屋顶摔倒在二楼的水泥平台上,当即不省人事。深受感动的人们马上把昏迷不醒的陈圣保抬到乡卫生院抢救。由于他左脑骨折,后脑破裂,伤势严重,乡政府马上调来一部专车,连夜将他送澧县人民医院治疗。主治医师来不及穿上白大褂,直接把陈圣保送上了手术台。经检查,陈圣保后颅骨骨折,左脑大量淤血,伤势严重,生命垂危。尽管澧县人民医院尽了最大的努力,可是人民的好干部陈圣保终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1月20日凌晨三点,他那颗火热的心脏永远停止了跳动。
陈圣保不幸牺牲的消息很快传到余家台乡,一直为陈圣保的伤情焦虑的乡政府的领导和同志们,还有乡政府附近的乡亲们一个个痛哭失声,失火户宋泽凤更是捶胸顿足地哭着说:“摔下来的怎么不是我……”
噩耗传到清河村,传到建武村,传到保福村,传到东堤村、南盘村、毛兴村、添洪村……不少干部群众无不悲哀叹息,他们含着眼泪说:“像陈圣保这样对工作认真负责,对群众诚心体贴的干部,真是难得啊!”
22日清晨,北风劲吹,寒气逼人。这天是陈圣保遗体火化的日子。余家台乡党委、政府要在陈圣保的家里召开追悼会,沉痛悼念陈圣保同志。永丰乡许多人自动赶来了,余家台乡的农民从二三十里外也赶来了……2000多人早早伫立在公路两旁和追悼会场。他们希望能够再看上陈圣保最后一眼,送陈圣保最后一程。这是纯朴的农民捧着赤诚的心在向他们挚爱的人做最后的诀别。那天,除了赶去参加追悼会的人外,在余家台乡,还有不少农民在各自不同的场合追悼陈圣保。
1994年1月22日,中共澧县县委作出决定,追认陈圣保为优秀共产党员,并号召全县广大党员向他学习,学习他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精神;学习他工作勤勤恳恳、高度负责的作风;学习他关心群众疾苦,乐于为群众办事解忧愁的情操。要求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以陈圣保为榜样,争做合格的人民公仆,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陈圣保的优秀事迹,《湖南日报》于2月8日以《陈圣保力搏“火龙”英勇献身》,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以《生命之火为人民燃烧——记优秀共产党员陈圣保》为题,分别予以报道,热情颂扬了陈圣保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品德,热情颂扬了陈圣保为人民利益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
陈圣保的光辉事迹传遍了余家台乡,传遍了澧阳平原,传遍了湖湘大地……
1994年12月8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陈圣保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