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郭金林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57 - 1979
籍贯: 湖南桃源
概括语: 湖南常德人,1957年1月出生在桃源县马石公社青龙大队(后为马石乡青龙村,今为凌津滩镇青龙村)高家湾。父郭述之,母邓建玉,夫妻俩育有二子二女,郭金林排行老二。
  湖南常德人,1957年1月出生在桃源县马石公社青龙大队(后为马石乡青龙村,今为凌津滩镇青龙村)高家湾。父郭述之,母邓建玉,夫妻俩育有二子二女,郭金林排行老二。

1964年,郭金林在马石公社青龙小学启蒙读书。时正值毛泽东主席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在雷锋精神的鼓舞下,郭金林决心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立志像雷锋叔叔那样,当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他经常主动带头打扫卫生,抹桌椅,擦黑板,做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他小学毕业时,班主任曾写下了这样的鉴定:“郭金林同学尊敬老师,团结同学,遵守纪律,成绩优良,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1970年,郭金林考入马石公社中学。初中毕业后回农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不久,他报名考进公社举办的“农业大学”学习。农大是公社筹建的,实际上是有一定规模的集体茶场。农大学员实行集中管理,集体组织学习、劳动、就餐、住宿。郭金林在农大学习劳动期间,除了学习种茶技术外,主要工作是挖荒山,开梯田,种茶叶树。经过农大几年的劳动锻炼,磨炼出了郭金林吃苦耐劳的性格,培养了他的集体观念。郭金林眼望着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的茶叶树茁壮成长,心里充满了劳动后的无比喜悦。在此期间,郭金林曾被农大评为“五好学员”。

1976年10月,桃源县冬季征兵工作开始了。郭金林积极报名应征,顺利通过了体检政审,被桃源县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批准入伍。

严格的新兵训练结束后,郭金林被分配到陆军第42军126师378团8连当战士。

在连队,他刻苦钻研军事技术,苦练杀敌本领,很快就有了一身好本领。甩手榴弹,一口气就甩它三四十颗;为了锻炼臂力,有空就趴在地上练“俯卧撑”,一撑就是几十下,胳膊肿得好粗;每天晚上记日记,颤抖的手握不紧笔,写字时手直打哆嗦。经过刻苦训练,他被评为全连的“投弹能手”。

1977年7月,部队奉命调往某地执行国防施工任务。埋国防电缆是项既艰苦劳动强度又大的工作,郭金林和他的战友们经常风餐露宿,夏天冒着酷暑,在40余度的高温下挖壕沟,抬电缆;冬天,扒雪破冰作业,凭着在农大锻炼出来的体质和毅力,天天坚持,从不缺勤,受到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

1978年1月,郭金林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月22日,连队要求共产党员自觉参加义务劳动,郭金林还不是共产党员,他主动参加了连队组织的这次义务劳动,事后在日记中写道:“我是共青团员,也跟着去了,今后还要多多牺牲星期天,为祖国为人类做贡献”。郭金林在《学习雷锋、以雷锋为榜样》的一篇日记中写道:“今天我给老百姓做了一点点小事,挑水、扫地、运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事,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今后还要多多做好人好事,一心为人民,处处以雷锋为榜样,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978年8月,部队撤回原驻地,投入了紧张的军事训练,郭金林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刻苦训练,精益求精,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苦练基本功。他在日记中写道:“力争,就是全力以赴,去夺取胜利的意思。我们干革命,搞建设,做工作,就是要有这股‘力争’的劲头。”

一次,连队拉出去搞爆破训练,山陡路滑,泥泞难行。正当郭金林迅速迂回向“敌”火力点接近时,突然摔倒在一块大石头上,右腿膝盖顿时青紫发肿。但郭金林忍着疼痛,抱着炸药包,时而低姿前进,时而侧身前进。这时,他全身沾满了泥土,双肘也磨破了。但是他把牙关一咬,一声不吭,继续从右侧接近,在靠近火力点时,把身体紧靠在火力点的右侧,敏捷地把炸药包塞进射孔,同时把导火索一拉。“轰隆!”一声巨响,爆炸的火焰冲天而起,乱石崩飞,爆破成功了!1978年底,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8年以来,越南当局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掀起反华仇华高潮,在我边境不断制造事端,杀我边民。郭金林义愤填膺,他决心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978年12月20日,郭金林所在的第126师从龙州出发,25日进至武德、宝圩地区,随后投入到紧张的临战训练。郭金林和他的战友们认真练射击、投弹、爆破、埋(排)地雷、自救互救等,同时选择相似地形,有针对性地进行穿插迂回、攻打山垭口、支撑点、遭遇战等战术训练。

1979年2月,营党委将他调任9连副班长。

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上级庄严的命令传下来后,请战书、决心书带着战士们的心声,雪片似的飞向部队党委。郭金林慷慨激昂地立下誓言:

“鲜血染旗旗更艳,战火炼人人更坚。

誓把一切献给党,革命青春似火焰。”

由于战前临时调往新的连队,需要熟悉了解全班每个战士的情况,他来不及给父母写信,匆匆忙忙在自己穿的衣服上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爸爸妈妈,情况紧急,请多保重身体”,旋即随部队奔向对越自卫还击的战场。

2月17日凌晨,我边防部队各种火炮齐发,仇恨的炮弹划破长空,带着复仇的怒吼声飞向敌阵。炮击之后,郭金林随第378团徒步沿小路突破敌防御,向东溪县城攻击前进。他和战友们发扬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用很短的时间,于17日9时40分,攻占越南第一座县城——东溪县城。

2月18日,郭金林所在的第126师奉命从4号公路右侧,向高平进攻,昼夜兼程,于20日1时进至果冈地区。20日拂晓,郭金林随第378团从右路向高平进击,首先抢占了果冈桥,随后攻占了526高地和教维一线,于当晚进至魁南地区,就地待命。4天4夜的激烈战斗,更加激发了郭金林奋勇杀敌的雄心壮志。军区首长和军前指当夜在魁南召开作战会议,确定攻打高平的作战部署传达到郭金林所在连队,他和战友们兴奋不已,摩拳擦掌,决心给越南侵略军以迎头痛击。

21日15时,郭金林所在的第126师奉命按预定攻击路线和目标向高平发起攻击。16时55分,郭金林与9连战友们抵达高平以东4公里处的平江南岸。急流滚滚的平江挡住了部队前进的道路,378团首长当即命令部队迅速强渡平江。

平江河宽60多米,水深1.5米至2米,流速每秒3米。干部战士每人仅带0.75公斤干粮,部队连续穿插作战5天4夜,郭金林和他的战友们要在没吃、没喝、没睡、连续作战的情况下,身负几十公斤的枪支弹药强渡平江。为了胜利,9连指战员不顾连日的疲劳,通过侦察没有发现守敌,但当部队强渡平江时,突然,敌人以猛烈的火力封锁江面,打到江中的炮弹激起好几米高的水柱。郭金林冒着枪林弹雨率先进行武装泅渡。紧接着,全班战士一个个都跳进急流,劈波斩浪,游向对岸。有的战士负伤,有的战士被汹涌波涛吞没,但我军仍然前赴后继,向前进军。突然,一发炮弹在郭金林身边爆炸,郭金林和几名战友同时遇难,殷红的鲜血顿时染红了大片江水。

2月21日17日40分,郭金林所在的378团渡过平江,抢占黄娥、纳威要点,歼灭了该地之敌。

战后,根据郭金林英勇作战的表现,378团党委为郭金林追记二等功1次;1979年4月4日,126师政治部追认郭金林为革命烈士。郭金林的遗骨被安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上龙乡自善村弄平屯龙州烈士陵园(4区25排3号墓)。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