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敦化县官地区民主村人,1923年8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庭贫困,李亚臣没有读多少书,不满18岁,他就到汽车修理厂当学徒。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一名熟练的汽车技工。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形势风云变幻,饱受日本鬼子凌辱的李亚臣,于1946年4月踊跃报名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积极投入解放东北的战斗。在解放战争时期,李亚臣随东北民主联军参加了抚顺及北满剿匪、三下江南、夏季攻势等战役或战斗。
1947年9月10日,李亚臣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10纵队后,立即参加了东北民主联军对国民党军发动的秋季攻势。参加大小战斗19次,随军攻克了吉林、德惠、中固等敌人据点。1947年底至1948年初,李亚臣随第10纵队攻克了开原等城镇。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发动辽沈战役。李亚臣随第10纵队奉命从开原、昌图地区出发,首先进至新立屯以南地区,进行运动防御,截击由沈阳西援锦州之敌;而后进至黑山、大虎山,阻击国民党军廖耀湘兵团,不仅保障了主力攻克锦州,而且还和兄弟部队一道粉碎了敌人重占锦州的企图。当廖耀湘兵团放弃夺取黑山、大虎山,向营口逃跑时,李亚臣随第10纵队奉命全线出击,追歼逃敌。李亚臣在东北解放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荣获东北解放奖章二枚,并立小功一次。
1948年11月,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及部队番号的命令,第10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同月,李亚臣随第47军奉命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北平和平解放后,李亚臣随第47军担任改编傅作义部第262、第297师的任务。
1949年4月,李亚臣随第47军被编入第四野战军第13兵团建制,向江南进军。在紧张的进军途中,我军有六部车辆发生了故障,严重地阻碍了我军的前进步伐。在这紧要的时刻,李亚臣想尽办法,使出全身力气,抢修了六部故障车,为我军南下进军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4月12日,部队为表彰李亚臣按时完成抢修汽车的任务,授予他立大功奖励一次。
7月,李亚臣参加宜沙战役。9月,为配合第四野战军主力进军两广,李亚臣随所在部队于湘西大庸歼敌第122军一部,生俘敌军长张绍勋及部下5000余人。10月底,随47军第139师奉命配合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向川黔进军作战。接着与兄弟部队一道,解放了重庆、涪陵、广安、邻水等地,俘获川湘鄂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14兵团中将司令官钟彬和江阳舰队中将司令官叶裕如等。李亚臣在解放西南的战役中英勇战斗,忘我地工作,荣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西南军区奖章一枚。
1950年1月,李亚臣随第47军奉命返回湘西,执行剿匪建政任务。连续作战一年多,消除了湘西百年匪患,李亚臣也因此荣获胜利纪念章一枚。4月,李亚臣正式调入第47军供给部汽车技术队,专门从事军车维修保养工作。同月,经党组织审查批准,李亚臣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51年2月,李亚臣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入朝作战。6月17日,李亚臣随第47军139师进至开城,担负保卫“开城谈判”的任务。同年12月,该军奉命将临津江东岸防务任务移交给第39军,撤至龙化、成川地区整训。1952年11月,李亚臣奉命随第47军第二次开赴临津江东西两岸,接替志愿军第39军。
1953年4月,李亚臣奉命随第47军将临津江防务任务移交给志愿军第一军后撤至谷山、松田油地区担任机动作战任务。6月,李亚臣所在部队奉命进至安州、肃川、汉川地区,接替志愿军第38军担负西海岸防务任务。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李亚臣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战斗任务,又立小功一次,并荣获抗美援朝战斗纪念章一枚。1954年9月16日,李亚臣随部队从朝鲜凯旋回国。
1955年9月3日,李亚臣在长沙市与吴建纯结婚,组建了和睦的家庭。而后随部队到衡阳定居,夫妻俩生有一女、一子。
由于在部队汽车技术队工作时李亚臣任劳任怨,1960年4月10日,李亚臣被任命为陆军第139师后勤部车管科科长。1962年3月7日,李亚臣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后勤部车管处副处长。
李亚臣长期随部队南征北战,且对工作极端认真负责,于1964年年底,他突然患上神经梗炎,经169医院多方抢救无效,于1965年1月不幸病故,其遗体安葬在衡阳169医院革命烈士公墓。
为了表彰李亚臣对革命事业的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军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