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常德人,又名刘光辉,1955年5月19日出生,今汉寿县龙潭桥乡月光塘村菱角塘人。
刘建华的父亲刘述清,是个勤劳忠厚的农民,母亲饶述云,是个俭朴诚实的农村妇女。刘建华为长子,大妹刘建科,在刘建华牺牲后参军入伍,小妹刘超刚,大弟刘文勇,二弟刘文广。
1963年7月,刘建华进入月光塘小学念书,他勤奋好学,热爱劳动,学习成绩优良,在龙潭桥中学读初中时,被选为劳动委员。说话口齿伶俐,老师时常让他领读课文和参加演讲。
1971年,刘建华全家已有7口人,家庭经济困难。父母被迫决定刘建华辍学回家务农。只差一个学期就初中毕业的刘建华,就借同学的书,天天跑到学校站在教室后面,靠着墙壁旁听,以自己坚强的毅力,读完了初中最后一个学期。
1972年,刘建华回到大队林场干活。
1974年,上级要组织一批劳力去慈利县修建枝柳铁路,刘建华被点名抽调前往。他所在工段,需凿石炸山,上级规定:点火放炮,必须确保安全。带队领导发现刘建华做事机灵,动作敏捷,确定让他担任点火放炮手。他在点火放炮工作中,切实做到了万无一失。在工地附近,刘建华经常帮一位“五保”老人做事,体贴入微。1976年春,筑路工程结束,刘建华离别时,“五保”老人热泪盈眶地送给刘建华一口木制箱笼作纪念。刘建华的父母深知木箱代表的是“五保”老人对儿子的深情厚爱,至今保存完好。
1976年冬季征兵,刘建华兴致勃勃地跑到公社武装部报名应征。同年12月,被正式批准入伍。
刘建华入伍后,被分配到株洲市武装部服役。不久,他觉得事与愿违,当兵在“家”门口,没能像董存瑞、黄继光那样上战场或守卫祖国边疆海岛那样更有意义,工作打不起精神。部领导发现他这一思想苗头,用雷锋、王杰的故事启发他、开导他,使他懂得了人民解放军是一个统一的坚强的战斗集体,不管是内地还是边疆,只要尽职尽责干好工作,就能有所作为。后来,他立志向英模学习,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钻一行。他先后担任通信员、饲养员、军械员兼文书,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出色地完成了本职工作任务,曾4次受到嘉奖。1978年5月,刘建华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78年底,越南当局背信弃义,不断在我国边境挑起冲突,制造流血事件。1979年2月21日,刘建华所在单位领导正式动员,抽调部分指战员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他立即提出申请:“我是一名党和人民培养起来的战士,我强烈要求上战场!我要把青春献给祖国!”当日晚,他与另外6名战友被批准,从株洲市武装部风尘仆仆地赶往广西前线。这时,对越自卫还击的战斗已经打响了,刘建华一到前线部队,就要求分到战斗最激烈的阵地上去。上级根据他的请求,决定把他充实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5军163师488团1营3连,参加攻打同登的战斗。
刘建华新到的这支部队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部队。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部队主要担负攻打越南北方军事重镇同登、谅山的穿插任务。
自2月17日6时25分我前线部队全面展开自卫还击的战斗以来,刘建华所在的1营3连已经出国作战6天,向越南境内挺进4公里,与敌交火9次,打死打伤敌人79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和物资,连队伤亡36人。2月22日,刘建华来到连队,指导员钟自强就把连队出国作战的情况向新加入3连战斗序列的战友们作了介绍,并命令刘建华到9班任班长。9班是攻打同登的连队尖刀班,任务十分艰巨,指导员特地问刘建华:“有没有信心和决心带领尖刀班完成任务?”刘建华坚定地作了响亮回答:“我是共青团员,将用鲜血和生命保证完成任务!”当晚,刘建华向连队党支部递交了战场立功计划书。这一夜,刘建华彻夜难眠,辗转反侧,同本班战友舒孝良畅谈了他对人生的看法。他说:“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只有把自己的人生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才会更有意义;作为人民子弟兵,在国家主权受到侵犯的紧要关头,只有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才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几小时后,战斗就要拉开序幕,我们要争取火线入党,争取火线立功,要用热血捍卫祖国的尊严……”
2月23日凌晨,3连像一把尖刀悄悄地向同登西侧无名高地插去。刘建华带领9班走在全连的最前面。神不知鬼不觉地迅速向敌人侧后迂回。虽然地形不够熟悉,走的是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山上到处灌木丛生,怪石嶙峋,可是,刘建华还是准确无误地把全连带到了指定位置。
拂晓时分,刘建华带领全班摸到距敌人阵地只有30多米时,敌人发现了他们。顿时,枪声大作,偷袭立即转为强攻。刘建华带领9班战友奋勇向敌第一道堑壕猛扑过去,当刘建华第一个冲入第一道堑壕时,右腿中了一发子弹,鲜血浸透了军裤,流淌到鞋袜上。紧跟在后的是刚入伍的战友韦汉平,他大声喊道:“血!班长,你负伤了!”刘建华大声说:“你别管,朝前冲!”。刘建华带伤冲进了敌人的第二道堑壕,继续朝前扑去。突然一个藏在猫耳洞里的敌人向他射击,刘建华左肩部又中了一弹,他身子一晃,倒在堑壕边;随后跟进的韦汉平咬着牙,朝杀伤班长的敌人射出了一梭子仇恨的子弹。这时,新战士吴岳林也冲上来了,于是,两人连忙把班长扶到隐蔽处,给他包扎伤口。刘建华清醒过来,立即命令他俩:“赶快冲,夺取阵地要紧!”韦汉平和吴岳林听了,连忙朝前冲去。刘建华艰难地挣扎起来,用冲锋枪向敌人射出了愤怒的子弹,掩护战友前进。这时,山上的敌人看到我军就要攻占阵地了,马上集中火力向我军射击,3连冲锋受阻。刘建华发现左前方敌人的一挺重机枪依托掩蔽部向我疯狂扫射,冲锋的战友被压在掩体里不能抬头。此刻,他心里最清楚,如果不消灭这挺重机枪,就会有更多的战友负伤、牺牲,部队也难以完成任务。他咬着牙,强忍着剧痛,指挥班里的战士向敌人重机枪掩体内投了3颗手榴弹,顿时,敌人的重机枪成了哑巴。
刘建华忍着钻心的疼痛,继续一点一点地往无名高地主峰上爬,眼看离敌掩蔽部只有3米多的距离,不料一颗子弹又射中了他的左胸,鲜血直往外流,他再一次负伤,立刻倒了下去。战友们以为刘建华牺牲了,可是不一会儿,只见刘建华一只手拿着爆破筒,一只手攥着手榴弹,以惊人的毅力,从血泊中挣扎着向掩蔽部爬去。3米多距离没有多远,可对身负3处重伤、生命垂危的刘班长来说,每前进一寸都是艰难的,呼啸的子弹不时从他头上飞过,他全然不顾,只想到一寸一寸地向敌掩蔽部靠近。他爬呀,爬呀,终于爬到了敌人的地堡边缘。由于失血过多,他再也无力把爆破筒送进地堡里去了,只好拼出全身力气把手榴弹塞进了掩蔽部。手榴弹爆炸了,掩蔽部里的全部敌人和电话机、电台被摧毁了。刘建华的身躯卧倒在掩体边,右手伸向掩蔽部里,再丝毫没有动弹。
刘建华牺牲后,在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他的军装上衣口袋里还有一封没有来得及发出的家信,落款日期是1979年2月21日(是他从湖南省株洲市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凭祥市的第一天),信上这样写道:
“亲爱的爸爸妈妈:
祖国需要我们,前方需要我们。在株洲时,部队领导就作了动员,我已向组织上递交了请战书,要求到前线去参加战斗,还没有来得及写信告诉你们就离开株洲到了广西凭祥边防。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保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安宁是我的职责。这几天,我从电台、广播里听到了前方战斗的消息,心里很不是滋味,前方战友在流血流汗,同样是人民子弟兵的我怎么能袖手旁观呢!我相信爸妈一定会理解我的选择,一定会支持我的决定的。亲爱的爸爸,战争是残酷的,我一旦在战场上为祖国和人民光荣牺牲了,请你不要过多地哭泣,也不要过于悲伤。要做好妈妈、弟弟妹妹的思想工作,咱们全家都为祖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工作吧!……”
1979年2月28日,部队根据刘建华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和生前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追记二等功,并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