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三湘英烈
张建成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57 - 1979
籍贯: 湖南桃源
概括语: 封闭落后的自然环境,艰苦清贫的生活条件,使张建成从小养成了忠厚老实、勤劳善良、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不甘落后的性格和省吃俭用、艰苦奋斗的好习惯。在当地群众心目中,张建成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好青年。1975年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湖南常德人,1957年4月20日出生在桃源县鄢家溪公社仙境垭大队黄泥坡生产队(今龙潭镇仙境垭村黄泥坡组)。其父张月生,曾任村组干部30余年,1983年4月被常德地区行政公署授予优抚对象先进个人;其母黄苏娥系农村家庭妇女。夫妻俩育有2子1女,张建成排行老大。

张建成从小在贫困山区长大,家住半山腰,所在公社当时属常德地区贫困公社之一,山高坡陡,山多地少,小洑溪河流经村中间,一到汛期,不是山洪暴发,就是沅水倒灌,自然条件差。1965年9月,张建成8岁,入仙境垭村小学上学。张建成在校读书期间,品行端正,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学习努力,成绩较好。

当时,正值全国人民响应毛泽东主席的号召,开展向雷锋同志学习期间。张建成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雷锋日记》和雷锋同志的先进事迹,总是积极主动地为学校做好事,还经常和同学们一起给学校附近的军、烈属、五保户挑水、打扫卫生。1971年1月(当时小学5年制),张建成在鄢家溪中学上初中,这期间,学校烧柴由学生自己在山上砍,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学生勤工俭学,张建成总是带头完成任务。

1972年,张建成初中未毕业就中断学业(当时初中2年制),回农村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在农村4年多时间里,他熟练地掌握了插秧、割稻、使牛打耙等技术农活。

封闭落后的自然环境,艰苦清贫的生活条件,使张建成从小养成了忠厚老实、勤劳善良、勇于吃苦、乐于奉献、不甘落后的性格和省吃俭用、艰苦奋斗的好习惯。在当地群众心目中,张建成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好青年。1975年1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76年10月,桃源县冬季征兵工作开始,张建成悄悄地在当地政府和人武部报了名,并顺利通过了体检。开始,父母真还不想让他走,认为家庭人口多,负担重,张建成是家中老大,又是主要劳动力。公社人武部部长刘家贵得知这一情况后,亲自登门做他父母的思想工作,终于使张建成如愿以偿,实现了当兵的理想。入伍后,经过严格的新兵训练,不满20岁的张建成被分配到陆军第42军125师373团警通连当警卫战士。

张建成来到连队后,坚持以雷锋为榜样,学雷锋,做雷锋,走雷锋成长的道路,同时刻苦钻研军事技术,苦练杀敌本领。经过6个多月的奋力拼搏,他的投弹成绩从40多米上升到60余米。练格斗,他勇猛顽强。有一次,班长跟他练对打,一失手把他的脸打肿了,他却毫不在意,继续练。还有一次格斗训练,张建成发高烧,体温达到40度,仍然不肯离开训练场。练战术,他在地上摸、爬、滚、打,胳膊肘磨出了血,也不愿休息。为了练好武装泅渡的本领,他常常全副武装,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就这样,张建成入伍两年多来,出色地完成了各项训练任务,多次受到嘉奖。领导见他工作踏实勤恳,要将他调到警通连炊事班工作。张建成二话没说,到炊事班后,服从安排,听从指挥,起早贪黑,学习烹调,为改善连队伙食努力工作,深受战友们的好评。

1978年12月19日,张建成随第125师奉命向中越边境广西龙州地区集结,26日抵达太平、安平地区,准备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部队根据形势发展和作战需要,警通连扩编,张建成被调整到新组建的侦察连。其时,张建成在“请战书”上慷慨激昂地写道:“我是来自毛主席家乡的革命战士,我热爱我们的祖国……这次上战场,我要当突击队,当尖兵,打头阵……”

请战、杀敌、立功、学英雄,随时准备为祖国英勇献身,这便是张建成临战前思想的全部内容。

1979年元月,张建成被任命为侦察班副班长。

1979年2月17日拂晓,我边防部队严惩越南侵略者的战斗打响了,自卫还击的隆隆炮声惊天动地。张建成的心,就像大海的波涛奔腾着:为人民立功的时候到了!

一阵猛烈的炮火袭击之后,张建成所在的第125师步兵在坦克的配合下,向越军全线发起攻击,张建成所在连队,从龙州水口关(今水中镇)附近直插敌阵。

水口关是我国与越南接壤的重要关口之一。过去,我国大量的援越物质,源源不断地通过水口关运入越南。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打响之时,水口关大桥又是中越军队争夺的重点目标,我军要抢占大桥,以利大部队和重型武器迅速通过;越军则要炸毁大桥,阻止我军前进。

在兄弟部队向敌发起突然进攻,与敌激战,抢占水口关大桥的同时,张建成所在的第373团侦察连奉命在水口关附近强渡巴望河。当时的2月,正值农历正月,天气寒冷,河水冰冷刺骨,河宽几十米,水深流急。

俗话说:“兵不兵,60斤。”侦察班的士兵,身负普通步兵的武器弹药干粮外,还要随身携带侦察兵用的伪装网、伪装服等专用器材,负重不少于40公斤。

张建成身为副班长,带领一个战斗小组的两名新战士强渡巴望河。渡河作战中,张建成和战友们不顾水深流急、河水刺骨、负重量大,争先恐后地跳入巴望河,向对岸游去,忽然间,对岸岩石缝中射出一梭猛烈的子弹,打得河水四溅,张建成立即将身边的两名新战士拉回,自己却不幸中弹,顿时鲜血直流,负伤后由于体力不支,被激流冲走,英勇献身。

战后,373团党委根据张建成一贯表现和多次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追认他为中共正式党员,并追记二等功1次。1979年4月1日,125师政治部追认张建成为革命烈士。张建成的遗骨被安葬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州县上龙乡自善村弄平屯龙州烈士陵园(3区6排10号墓)。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