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山,湖南株洲人。
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一文中写道:“醴陵禁迷信、打菩萨之风颇盛行。北乡各区农民禁止家神老爷(傩神)游香。渌口伏波岭庙内有许多菩萨,因为办国民党区党部房屋不够,把大小菩萨堆于一角,农民无异言。自此以后,人家死了人,敬神、做道场、送大王灯的,就很少了。这事,因为是农会委员长孙小山倡首,当地的道士们颇恨孙小山。”
毛泽东在《报告》里提到的孙小山,就是当时醴陵县农民协会的执行委员长,字崇铎,号正梅,醴陵城关镇(今醴陵市)丁家坊人,1891年1月11日生。他自幼刻苦好学,读了十多年的旧书。有次,他到五十里外的一位亲戚家,借来一部厚达五十卷的《御批通鉴》,仔细阅读,并把要点笔记下来,从中学到许多文史知识。
孙小山的父亲孙兰芳,是个勤劳朴实的农民,为人正直,乐于助人。他家靠近大路,每到寒冷季节,常备好板床棉被,免费供深夜过路的穷人歇宿;要赶路的就送上一个火把。白天则烧一大缸茶水,方便过路人。孙小山从小很爱劳动人民,却不喜欢那些有钱有势的人。他有个远房舅父叫张翠源,是个财主,在县衙门里供职,常来找他做些缮写文稿的事,他总是避而不见,并对母亲说:“这种人利欲薰心,行为不正,我很厌恶他。”
孙小山很爱儿童,常给学馆里蒙童讲秋瑾、徐锡麟等革命党人的故事,启发和培养儿童们热爱国家民族的正义感。李隆郅(立三)就是当时蒙童中的一个。李立三后来回忆说:“孙小山激昂慷慨的讲述,极大地震动了我刚刚八九岁的童心。”并一直认为孙小山是自己走向民主主义的启蒙教师;因此,1954年,李立三回到醴陵视察工作时,还特地去拜谒了孙小山的陵墓。
孙小山有个舅父张伟明(又名张智),曾留学日本,同盟会员,在广州军界任职。他曾去舅父那里谋事,并被介绍参加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孙小山回到醴陵当小学教师,后到醴陵县立中学当庶务,于1924年冬在该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醴陵最早的党组织——中共醴陵特别支部的成员之一。国共合作期间,他还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国民党。
孙小山在县立中学从事党的工作期间。曾引导陈恭、陈觉、左权、宋时轮等三十多名学生组成社会问题研究社,学习革命理论,参加爱国活动。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他又发动学生走出课堂,查禁仇货,募集捐款,唤起民众参加反帝受国斗争。这年冬,中共醴陵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他被选为地委委员。
1926年7月中旬,北伐军进入醴陵以后,孙小山主持北伐军招待处的工作,负责部队物资的供应和驻防的安排。他发动工人、农民和学生组成宣传队、慰劳队、担架队、茶水队,积极开展支援北伐军的各项活动。在国民党召开的全县党员代表会议上,他还被选为县党部执行委员,并和李味农、张幄筹等一起,要求县议会交出房屋,作为国民党县党部办公用房,得到广大群众和上层正直人士的支持。醴陵县农民协会成立,他任执行委员长,唐寄凡任副执行委员长,各区乡也普遍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人数由上半年的一万七千多人剧增到五万八千多人。
渌口,属醴陵县北二区管辖(现属株洲县),与湘潭县接界,水陆交通便利,是湘东各县的重要商埠。为了搞好这里的工作,这年秋,孙小山兼任了中共渌口埠委书记。
他与陈炳生(县总工会代委员长)、易学咏(北二区区委书记)、旷家喜(北二区农民协会委员长)一起,迅速打开了工作局面,发展了一批党员,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随后,建立了渌口总工会,工会会员三千多人。农民协会会员扩展到占当地农民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五。在各项工作中,除领导农民实行减租减息,禁赌禁鸦片外,主要对封建剥削势力展开斗争。他们清算了劣绅易松生经管公堂、祠产所贪污的三千多元,责令全部退出;发动群众挑走土豪陈兰阶囤积的一仓稻谷;收缴易开斌私设烟馆的烟土和烟具;将化名混进农民协会的土豪刘顶四的两个儿子戴高帽子游乡示众,并罚交斗笠两百个和子弹带两百条。他还发动农协会员将渌口据说最显灵的伏波庙以及其他大小二十多座庙里的菩萨堆到一个角落。这是渌口农民用自己的手打掉神权枷锁的一次尝试,这一革命浪潮,很快波及全县,并受到前来醴陵考察农民运动的毛泽东的赞扬。
1927年3月,他被调回县城,负责领导全县的农民运动。
孙小山领导农民运动一项最重要的功绩,是积极支持潘疆爪着手建立农民自卫武装。因此,农民自卫军在县以及各区、乡都普遍建立,他们不仅有力地保卫农民协会的胜利果实,还参加过醴陵、攸县、茶陵三县联合讨伐湘东保安司令岁定的战斗。他还组织醴陵各公法团体多次派代表赴省请愿,要求在长沙将血债累累的县团防局局长彭志蕃处决,并取缔了县团防局。4月10日,他根据醴陵县审判土豪劣绅特别法庭的判决,在县城召开了近几万人参加的大会,宣布处决反革命分子黄励吾。他就是这样大刀阔斧地摧垮封建势力,认为只有这样革命才能成功!1927年春,他还在全县进行了土地丈量,并在南四区、西一区部分乡村,试行田土的分配工作。
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根据临时省委指示,孙小山曾与潘疆爪、罗学瓒、罗启厚等组织农军进攻长沙,在易家湾与敌人打了一仗,后奉命撤退,并转移到了安源。9月初,当毛泽东到达安源,着手组织领导湘赣边的秋收起义时,他带领醴陵在安源的工农武装,编入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十日晚,第二团从安源出发,进攻萍乡未下,十一日直取老关,十二日下午攻占了醴陵县城。在醴陵一度建立了工农革命政权——中国革命委员会湖南醴陵分会。
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孙小山积劳成疾,工农革命军到达醴陵后,他旧病复发,不能随军行动,党组织将他留在醴陵老家养病,但他仍坚持工作,经常到北乡官庄、桃花、三茅尖一带活动。到第二年3月,他因病情恶化,于是,来到东堡鹅颈湾妹夫家里,妹夫是位医生,悉心为他治疗,不幸被坏人向清乡队告密,于4月23日被捕,当天下午即杀害于醴陵状元洲,时年三十七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