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东人,1947年1月出生于邵东县两市镇里安村。1969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毕业,获学士学位。1971年在美国Rochester大学化学系获硕士学位。1974年在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获博士学位。1974年至1976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力分校做博士后研究。1976年至1994年在美国柯达公司任研究员。1994年任香港城市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系讲座教授及“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教授及“纳米有机光电子实验室”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为香港城市大学“超金刚石及先进薄膜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科院理化技术所纳米有机光电子实验室主任。现任著名国际期刊《应用物理快报》和《金刚石及相关材料》副主编,《固态物理》亚太区主编,德国《先进材料》编委。
他长期致力于金刚石、纳米材料、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在金刚石研究方面,开展了硅衬底上金刚石成核、生长及异质外延的机理研究,提出了制备高质量外延金刚石薄膜的方法,用含烃的低能离子束在硅衬底上直接生长出异质外延的立方金刚石纳米晶,揭示了其形成机理,并用于制备其他超硬薄膜在纳米材料的研究中,发展出一种高产率制备硅纳米线的新方法,提出了氧化物辅助生长的机制,并将此方法推广到合成其他半导体材料的纳米线,得到量子效应导致硅纳米线能隙展宽的实验证据在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的研究中,提出用电偶层的概念解释金属/有机界面能带的突变,用嵌入无机层和修饰有机发光层表面的方法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了“高温NPB”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新方法。其主要研究成果“金刚石及新型碳基材料的成核与生长”,“氧化物辅助合成一维半导体纳米材料及应用”先后荣获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成就奖”,连续两次分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奖项。
多年来,他在国内外著名的化学及物理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其中有5篇论文发表在著名的美国《科学》期刊及英国的《自然》期刊上。出版了多部专著,获得了10多项美国专利。其学术水平在国际材料科学界首屈一指,为推动中国材料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