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慈利县人,1962年7月14日出生于慈利县广福桥公社乌龙岗大队(今广福桥镇乌龙岗村)。他因家庭条件限制,高考落榜后没有再复读,而是回到故土,开始了平凡、平淡、艰辛的农耕生活,立志要做一个新型农民。
1980年。阎集成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从此他处处从严要求自己。开荒种地,他身先士卒;筑堤修坝,他拣重活去干;抗洪抢险,他冲锋在前。
1991年3月他出任村党支部书记,上任第一件事,他就想到改善村里的交通条件,提出“要致富,先修路”。1995年初,在他的带领下,乌龙岗村的致富路开始修建。他不分日夜地在那条崎岖的山路上挥洒着汗水和热情,一千就是大半年。经过全体村民的共同奋斗,一条属于自己的山村公路,终于在1995年底完工了。村民们对他由衷地投以钦佩的目光。
路是修好了,但摆在阎集成和乡亲们面前的另一件大事就是村民的饮水问题。他这个农民的儿子又开始犯愁了。可是解决自来水不像修路那样可以就地取材,一切必备的设施都得自己掏钱。而他所在的村是全镇有名的贫困山村,哪来余钱呢?于是他打电话给正在广州打工的妻子,软缠硬磨,把准备给孩子交学费的1000元钱给弄到手了。他拿着这笔钱带头捐款,以抛砖引玉,启迪村民跟着捐款,于是在短短的3个月时间里,靠自己的力量,实现了家家都喝上自来水的夙愿。
致富的硬件设施基本解决了,阎集成又带领着一干村民开荒种植柑橘、板栗等特产果木。7年时间,他靠着“艰苦奋斗”这个四字真经,与全村群众齐心协力,使这个闻名的穷乡僻壤成了有100亩杜仲林、100亩脐橙、30亩板栗的经济作物基地,多年的和尚山换上了春色。
付出总有回报,阎集成也为自己赢得了一系列的荣誉。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党支部书记、镇先进工作者、先进人大代表、十佳青年、优秀共产党员以及优秀治调主任,并成为一名国家公务员。
“察民情、知民意、解民难、帮民富”是阎集成执着的追求。1997年9月,他为了提高自身的素质,决定自学深造。经过努力。他考取了湖南省行政学院。毕业后,他又回到家乡,他像从前那样,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阎集成被委以镇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之职后,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每逢镇上集日,镇上那片狭小的街道便难以容纳拥挤的人群,交通堵塞成了家常便饭,为了确保一方平安,使交通保持顺畅,他总是提早起床赶到集市口,尽量疏散人群,义务充当起“交通警察”的角色。
2003年12月21日,外县的一个商贩和本地一个体经营者发生经济纠纷,商贩感觉上当,于心不服,气冲冲地携一捆炸药来到镇政府示威。阎集成闻知,匆匆赶到现场与那个商贩交谈,进行耐心说服。可急红了眼的商贩听不进劝告,一时失去理智,引爆了炸药。阎集成挣扎着站起来,顾不得自己的伤势,马上联系救护车将肇事者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因抢救及时,肇事者得以幸存。
“一个人不是得到了什么或者有了什么就会满足,真正的满足是要使自己为人所用,为国家所用,为社会所认可。”(摘自阎集成日记)镇政府干部人员编制紧缺,人手不够,他就主动提出给自己加担子,在担任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的同时,他还兼管组织,兼任企业专干,以一抵三,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因而领导经常说。“安排给阎集成同志的工作,只要招呼一声,便可出色完成任务”。
阎集成不苟言笑,工作踏踏实实,责任心极强。2004年元月24日14时30分,正在镇政府值班的胡国任、阎集成接到了紧急电话,说潘家台山上突然起火了。原来,村民朱金珍携后辈到该镇广福居委会19组潘家台上坟烧纸祭祖时,不慎引起森林火灾。
火警就是命令,工作经验丰富又极具责任心的胡国任和阎集成当即作出决定,由阎集成迅速赶往失火地点,查看火情,并沿途喊群众上山扑火,胡国任则通过广福居委会干部迅速打开广播动员广大群众上山灭火。他本人提前赶往失火地点。
胡国任与阎集成并肩砍火路,力图斩断火舌时,胡国任发现火势转向,大叫:“不好了,后面是芦头湾林场,绝不能让火烧过去。”胡是广福居委会人,知道山情,芦头湾林场就在潘家台南面,由国家林业部命名,面积6000亩,山上是已成材的天然阔叶林和杉林。可以想象,一旦烧着芦头湾林场,后果将不堪设想,国家和群众的利益将受到严重损失。于是,他俩奋不顾身地扑去。此时,风向北,火苗向北,蔓延极快。他们试图在坡上砍火路阻止火势向南移,保护芦头湾林场,他们择路跑上山,在距芦头湾林场约250米的地方奋力狠砍火路,可就在这时,风陡然加大到4~5级,并突然迅猛地转向南方,腾起两丈高的火舌向南直扑。阎、胡二人只顾拼命战斗,当死神向他们靠近时,一切都来不及了。6000亩的芦头湾林场最终保住了,而阎集成、胡国任两同志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04年11月8日,阎集成同志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