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英雄模范
李俊杰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921 - 1958
籍贯: 河北藁城
概括语: 河北石家庄人,1921年12月16日出生在藁城只都乡南屯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为人性情豪放,富有正义感,常以英雄人物激励自己。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发生后,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共御外侮。李俊杰热血沸腾,毅然投笔从戎。1938年春,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河北石家庄人,1921年12月16日出生在藁城只都乡南屯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他为人性情豪放,富有正义感,常以英雄人物激励自己。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件发生后,全国人民奋起抗日,共御外侮。李俊杰热血沸腾,毅然投笔从戎。1938年春,他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从此,李俊杰投身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英雄抗日。

1938年2月25日,八路军总部队的办事处刚由临汾到达府城(即安泽县)时,遭到3000多日军进犯。当时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随朱德指挥办事处的两个连队,在府城左侧袭击日军。情况万分危急,李俊杰和战友们紧跟左权坚守阵地,给日军以重大杀伤,为掩护群众脱险和保证临汾军需物资的顺利疏散争取了时间。战后,李俊杰被荣记二等功1次。

1938年底,李俊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其后在与日军浴血奋战中,曾3次身负重伤。

1942年,因身体原因,他奉命转为地方工作,先后担任故城县第三区、第四区抗日救亡运动委员会主任、区长、区委书记,中共故城县委委员等职。其问,他一心扑在革命工作上,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团结进步人士,培养革命骨干,带领干部群众坚持敌后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48年的一天,因战斗需要,李俊杰奉命率担架队抢渡黄河,时间紧迫,且敌防守十分严密,但他临危不惧,巧妙地组织担架队人员以声东击西的战术,终于顺利完成了渡河任务,保证了战斗的胜利。战斗结束后,领导考虑到他离家太久,于是安排他回家探望父母及妻儿,但他毅然返回了工作单位。

1949年,人民解放军准备渡江南进,解放全中国。根据这一伟大战略方针,党中央决定,从老解放区抽调2/3或1/2的干部随军南下,以迎接全国解放,建设新中国。李俊杰积极响应党中央的伟大号召,主动请缨南下,随被批准。

4月3日,李俊杰在威县参加一个月的集训后,参加了冀南区党委在威县方营镇召开的盛大欢送会,随即随所在南下干部大队向河南省开封市挺进。

1948年7月,李俊杰随军南下至汉口。8月初,李俊杰抵达安乡,走马上任,为中共安乡县委组织部长。从此,他扎扎实实地履行南下工作队入湘后“筹粮支前,剿匪安民,打开局面,铺开工作”的基本任务。

此后,李俊杰先后担任中共常德地委党校组教科长、副校长,中共常德地委宣传部部长、地委员等职。

李俊杰在艰苦的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患上了严重的胃病、气管炎、三叉神经疼等症,且手上中的弹片还未能取出,但他仍然以顽强的毅力,兢兢业业地工作。有时饭也顾不上吃,衣也顾不上洗,就连孩子患上了百日咳,也没能回家看望一眼。他布衣素食,勤劳俭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走访调研,孜孜不倦,在广大群众中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坚持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的老百姓要专门给他做米饭吃,他总是婉言谢绝,同老百姓吃一样的菜饭。他吸烟买便宜的,购物买廉价的,衣服破了,补了又补,出差能走路的绝不坐车。平时,他坚持与干部群众促膝谈心,问寒问暖,还把自己节约下来的钱无偿地接济困难者。

1958年元月18日,是个极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北风呼啸,寒风刺骨,李俊杰踏上了出差安乡的行程。他来到上南门轮渡口,验票后他坐上了去津市的轮船,当船行至德山附近,突然狂风大作,船立即控制不住,迅速往下沉,船上的乘客乱作一团,纷纷落水,李俊杰想到的是人民群众,他马上跳入冰冷的河水中救人,一连把几名乘客推到岸边,终因自己体力不支,一个恶浪卷来,将他打入水底,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不幸以身殉职,时年仅36岁。人们闻讯赶来,在下游不远处将他的尸体打捞上来,顿时,在场的群众无不以泪洗面,失声痛哭……

1958年元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安葬在今常德市孤峰岭。

李俊杰的英雄业绩将永远留在人们的怀念之中!(来源:《三湘英烈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