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英雄模范
孔福生
性别:
朝代: 近代
生卒年: 1884 - 1955
籍贯: 湖南长沙
概括语: 湖南长沙人,乳名和伢子,1884年1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原明道乡姚家托一个雇农家里。祖父、父亲和他三代都是雇工。祖父曾佃耕过地主朱七定子的一些田,后因地主剥削厉害,加上苛捐杂税多,人病畜死,欠了一身账。1888年祖父去世,那年孔福生才4岁,地主便将田收回佃给别人种了,孔家的家畜和农具也都抵了债。当时他父亲有兄弟5人,全家20多口,还租后仅仅剩下7担半稻谷。
  湖南长沙人,乳名和伢子,1884年1月出生在湖南省长沙县原明道乡姚家托一个雇农家里。祖父、父亲和他三代都是雇工。祖父曾佃耕过地主朱七定子的一些田,后因地主剥削厉害,加上苛捐杂税多,人病畜死,欠了一身账。1888年祖父去世,那年孔福生才4岁,地主便将田收回佃给别人种了,孔家的家畜和农具也都抵了债。当时他父亲有兄弟5人,全家20多口,还租后仅仅剩下7担半稻谷。祖母实在难以支撑这个家庭,无奈中把全家人叫到一块,流着泪说:“大家在一起反正是个死,不如分了家,各人奔命去吧!”全家人哭着抱成一团,都想不出其他办法,只好认命分了家。

分家后的贫苦日子仍像从前一样难熬。孔福生的两个姐姐,家里养不活,十一二岁就送人做了童养媳。小弟弟病了想吃饼子。当母亲借了几文钱,买了饼子回家时,小弟弟早已死在摇窝里了。1891年,孔福生7岁。父亲又病了,一副药就要360文钱,可哪里能借到钱?穷人无钱,只好拿命来挡。他父亲带着病体又去打短工,结果暴死在田间。家里死了顶梁柱,母亲急得也不想活了,便拿起一把菜刀自杀,幸被邻居杜三爹发现,及时抢救,才挽回了一条受苦的命。

父亲去世后,家里生活更是雪上加霜。为了活命,母亲只好带着弟弟孔菊生到长沙城里做女工,孔福生怎么安排?他叔叔念着对死去哥哥的手足情,尽管家里也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还是收留了亲侄儿孔福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2岁那年,孔福生想:“我也长大了,可以做工自己赚口饭吃了!”便偷偷跑到望龙乡富农陈福萝家里去看牛。

在陈家看牛,只有饭吃,没有工钱。起早贪黑,挨打受骂。夏天睡在禾场里,蚊叮虫咬。冬天睡在两条板凳上,盖一件破棉袄,两只脚就套在破棉袄的袖子里。漫长的寒夜里,小福生冷得全身发抖。冰天雪地里,他还赤着一双脚,双脚肿得像馒头。邻居看了心痛地说:“和伢子看牛,真比牛还苦!”谁知就连这样的日子也没过几天,又被赶出了门。那是1899年11月间,孔福生在陈家看牛3年零11个月,那天陈家的牛圈忽然被牛挤垮了。陈家六大妈和她的女儿冬妹子正好路过牛圈,被垮下的砖头、屋架压伤。这本是陈家牛圈不牢之过,但陈家却怪罪孔福生没看管好牛,结果被扫地出门,那年孔福生才15岁。

被陈家赶出家门后,孔福生到处流浪,今年在这家做长工,明年到那家打短工,受尽了欺凌和压榨,他痛恨那些地主豪绅剥削农民,便做了“白路贴子”(即快板)骂他们。

1914年,他正在外面做长工,忽然有人来报信:母亲病重。他好说歹说跟东家请了假,急忙赶回家,母亲已是奄奄一息。她拉着孔福生的手,凝视了他半天,才断断续续地说:“和伢子,你,你,你要记住穷人子的苦,苦,苦呀!想,想,想办法去找条出路……”说完,滚下几滴浊泪,闭上眼睛,撒手人间了。孔福生悲恸万分,大哭一场。草草操办完母亲丧事后,又踏上了漫漫的长工路。他在思索母亲临终前的叮嘱:“找条出路!”可出路在哪里?

1925年,孔福生41岁,终于找到了真正的出路。

那年1月,他做长工的解家湾,有一户叫解庆云的家里,来了一个学生模样的青年人,叫杨楚臣。他是利用寒假来看望舅舅解庆云的。杨楚臣丝毫没有读书人的架子,倒常和一些贫苦农民拉家常。一天他和孔福生也拉起了家常,他讲了许多孔福生听起来很新鲜的事。孔福生和这个“学生”也渐渐亲近了,谈话的次数也多了。从这个“学生”那里,他明白了农民受苦的原因,懂得了怎样才能翻身的道理,知道了中国有个共产党,共产党是帮助穷人翻身得解放的,只有跟着共产党走,个人才有出路,农民才有出路。当年3月,孔福生入党了。一天晚上在朗梨市陶公庙参加了秘密入党宣誓仪式,从此“革命”就成了他的终身事业。

回忆起自己从12岁开始给人家看牛,到41岁参加革命,整整当了28年长工,受尽了剥削和压迫的悲惨生活经历,他编了一首打油诗:

只有“请”的行头“多”,一担茏子挑被窝。

一双油鞋一身衣,家当全在笼子里。

大年初一去上工,挑起担子吹北风。

走进门来道恭喜,担子放在空屋里。

担子一放喊拜年,叫你坐在灶门前。

“你自己喝茶自己筛”,抽烟还要自己来。

看家雇工真造孽,要找出路把命革。

参加革命后,孔福生就投身于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在长沙东乡一带发动农民兄弟参加革命,并把自己历年做长工积蓄起来的50块银元捐出来办农民协会。当时不少农民顾虑重重,怕打击报复,不愿意参加农民协会。这时孔福生就把自己受地主富农压迫和剥削的经历,编成快板,唱给农民听,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动员他们参加农会,起来进行斗争。由于他热心帮助农民兄弟办事,很快受到农民的拥护和爱戴,先后被选为明道乡农民协会会长和长沙近郊农民协会执行委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公开背叛革命。5月21日许克祥在长沙,步蒋介石的后尘,制造了“马日事变”,到处捕杀共产党员和工会、农会的积极分子。一时全国乌云密布,大革命处于低潮。有些人革命立场不坚定,也纷纷叛党投敌。革命斗争形势十分严峻。5月底的一天,孔福生奉命送毛泽东的一封指示信给长沙地下党。到长沙城区后,他发现有人跟踪,赶紧闪进熟人刘某家。可刘家前临大街,后无出路。他急得团团转,忽见屋内天井里有个留泥井,灵机一动,上前掀开石板一看,留泥井与大街下水道相通,而污水是流向湘江的。他急中生智,卷起裤腿跳入留泥井,沿着不到3尺高的下水道,冒着刺鼻的脏臭味,猫着腰在淤泥里艰难地一步一步地向前爬,终于爬到河边,甩掉了尾巴。出洞时,夜暮已降临,他在河里洗掉身上的污泥,趁天黑赶到圭塘段的地下交通站——个小菜贩子家里,会见了地下党负责人,面交了指示信,汇报了情况,并接受了处决一个邓姓叛徒的任务。

6月初的一天,孔福生又悄悄来到朗梨市,约好地下党员刘九去执行任务。两人乔扮成小菜贩子,挑着小菜,暗藏匕首。走到鸦林桥时,听见冲锋号,一会儿,一群如狼似虎的敌人,押着五花大绑的地下党员吴树生、李金南经过,军警后面跟着那个得意洋洋的邓姓家伙。这时,孔福生、刘九怒火中烧,恨不得冲出人群劫了法场,救出战友,杀他个痛快。无奈形势紧迫,力量悬殊,轻举妄动只能作无谓的牺牲。他俩只得咬紧牙关,噙泪目送战友而去。等到天黑,他俩悄悄摸到姓邓的家附近,藏到黑暗处。一袋烟功夫,忽见一个人提着马灯走来,靠近一看,正是那个叛徒回家了。孔福生霍地跳出,对准他后脑一刀,一声“哎哟”,叛徒扑通倒地。刘九上前补了一刀,那家伙哼也没哼一声就断气了。

随着革命形势的日趋紧张,孔福生在长沙近郊失去了联络。他急忙回到明道乡,在朗梨市横街白云庵召集农民秘密开会,策划组织武装,坚持地下斗争。不料农会中又有人叛变,这家伙通风报信,把开会的事情向国民党反动派告了密。国民党反动军阀许克祥便派爪牙王德胜带一队士兵包围了白云庵,孔福生不幸被捕。反动派先是百般威逼利诱,孔福生不为所动。接着又是严刑拷打,孔福生坚贞不屈,咬紧牙关,严守党的机密。一天半夜,他乘看守人员不备,设法逃脱。带着满身伤痕,藏身在陶公庙学校里养伤。

学校有个地下党员常静康,以教师职业为掩护,悉心照顾孔福生,帮他诊病治伤。两个星期后,孔福生的伤基本好了,他决定去江西参加贺龙的部队。常静康给他送行,两人挥泪告别时,互相鼓励,坚信革命最后一定会胜利。孔福生唱道:

动身陶公庙,寄恨明道乡。

倾心去革命,胜利再回乡。

1927年7月中旬,汪精卫公开叛变,反革命气焰十分嚣张,对共产党员进行血腥大屠杀。革命形势进一步恶化,贺龙移师南昌。7月底,孔福生追赶到南昌。就在这腥风血雨中,孔福生毅然参加了国民革命军第20军。8月1日,经过紧张的准备,孔福生参加了南昌起义。8月初,起义军挥戈南下,准备夺取广州。在这次远征中,任务艰巨,处境艰苦,可孔福生作战勇敢,冲锋陷阵,英勇杀敌,曾两次负伤。起义军途经瑞金时,许多同志的脚都肿了,还起了血泡。一次,大家坐在草地上休息,因为又累又饿,聊天中,有人流露出一种消极的思乡情绪。这可是行军打仗的大忌啊!怎么办?孔福生立刻即兴作了一首快板,鼓励大家,克服困难。他大声唱道:“不怕艰难不怕苦,革命不能想屋里”,“日行百数里,夜宿古诗亭,不管家中事,到处好安身。”弟兄们受到鼓舞和感染,都拍手叫好。一会儿,大家又谈笑风生,情绪高涨起来。

1927年冬,起义失败。当孔福生所在部队被军阀陈济棠部缴械时,他乘乱逃离。次年7月,他偷偷回到长沙,来到哥哥孔南生家里打探地下党员的消息。哥哥见弟弟安然无恙地回来了,悲喜交集,热泪盈眶,连忙劝他:“人(指地下党员)是还有一些。你年纪大了,只怕等不到(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了,算了吧!”孔福生听了非常生气,斩钉截铁地说:“这是什么话!不革命咱农民还有出路?”第二天拂晓,他就提着包袱,到浏阳找游击队去了。他历尽艰辛、想尽办法终于与共产党领导的湘赣边界地方武装取得了联系。后来,多次为红军、游击队巧妙地购置枪弹、药品。

1929年,孔福生又回到长沙,负责组织农民,准备迎接红军进城,被推选为长沙市近郊区苏维埃主席。1930年7月下旬,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攻打长沙。孔福生为红军引路,渡浏阳河包抄敌后,击溃了敌人。红军进城后,救出数以千计的革命干部和无辜群众。8月4日,省清乡司令何键的部队在帝国主义军舰的掩护下,渡湘江反扑过来。红军被迫撤出长沙。8月23日,红军决定再次进攻长沙。但敌人构筑了坚固的工事,红军因缺乏武器,未能攻克。9月12日,毛泽东断然下令撤围,孔福生奉命留下从事地下斗争。

当时,在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下,环境异常艰苦。许多革命同志被反动派杀害了,有的退缩了,有的甚至自首叛变了。孔福生始终保持着坚强不屈的革命斗志,坚持革命斗争。他常对别人说:“干革命要三不讲:一不讲苦,二不讲钱,三不讲死。”

1931年春,省委书记宁迪卿叛变。湖南地下党遭到严重破坏,孔福生被通缉。孔福生身材矮小,头有疤痕,肚子大,易于认出,一些亲友劝他放弃革命。他坦然一笑,唱道:

不怕牺牲不怕苦,服务人民是真心。

发动农民来革命,长沙四乡都要去。

半夜开会在山里,不怕风来不怕雨。

到处都有反动派,他出赏金捉拿我。

日里困觉夜里走,哪里捉得我到手。

1933年,风声更紧了,反动派到处搜捕孔福生。他决定到沅江亲戚张四牛婆家躲藏。这天,下着雨,他撑着一把伞,穿一身补丁衣,赤着脚,一路跋山涉水到了张四牛婆家。张四牛婆不解地问:“看你革命到什么样子了?吃没吃的,穿没穿的,悔不悔呀?”孔福生耐心地解释说:“革命是不为个人打算的,自然也没什么苦,更谈不上悔不悔。”第二天,他就告别走了。临走前,又将张四牛婆硬塞给他的钱悄悄放回去了。

1934年后,为了应付白色恐怖极其险恶的环境,孔福生在群众的掩护下,化名叫周国藩、周国华、周桂生、陈少凡、董桂生等等,来往于长沙、浏阳、平江、湘阴、沅江、南县等地进行地下斗争。有时上级的经费接济不上,他就自己做工、卖柴、捞鱼虾、做杂活来维持生活,并以此筹措一些经费。有时他还接济贫苦农民和需要资助的革命同志。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国共合作抗日。同年12月,中共长江局派任作民来长沙成立湖南特委,整顿长沙、铜官、湘阴、益阳等地的党组织。湖南党的地下活动重新活跃起来。孔福生被任命为中共长沙县委委员兼交通员,后调任中共湖南省委交通员。1940年11月,省委机关移至湘乡永丰镇(今双峰县治),孔福生随省委负责人高文华到此,负责地下省委机关交通站的工作。他机智地混入国民党一个团长的家里当勤杂工,在他家里建立了地下党联络站,巧妙地保护了通讯器材的安全,灵活机警地掩护了省委机关的联络活动。

1945年春天,省委派孔福生回长沙工作。他回长沙后,以望城坡为据点,来往于湘阴和丰垸一带开展工作。这年他开始编唱自传体诗歌《工农记》。

工作中他非常关心农民的疾苦,积极领导农民向地主豪绅作坚决的斗争,保护农民的利益。长沙望城坡一带的地主富农对做零工的农民十分苛刻,每年年底才发工钱。若是米便宜,就以米充当工钱,米贵时又发钱,利用米的时价来盘剥农民。孔福生就组织农民进行斗争。他趁春天工夫紧,精心策划零工向东家要求做完工马上发米,不答应就不做。东家都怕耽误春耕,只得无奈地同意。

当时湘阴和丰垸堤务局每次修堤都要贪污剩下来的木材,使农民增加了许多负担。孔福生便动员农民把剩下的木材进行登记,组织看守,并警告堤务局的人:“木材是大家的血汗,谁想偷走,杀他几个给猴子看看。”这样木材被保住了,孔福生的名字更为群众所称道。可是,反动派也更加痛恨孔福生了,便四处围捕缉拿他。他躲在长沙河西古塘湾杨东泽家,住了一年多。活动也更加隐蔽了。他编歌唱道:

坐在古塘湾,门对虎形山;

水落竹山口,长水流不干!

孔福生相信革命会像眼前的港水那样长流不断,而且会汇成大江大海,掀起万丈狂涛巨浪,冲垮一切反动势力。1946年秋,他奉命以看守桔园为掩护,活动于长沙、湘阴一带,改建长沙河西梅溪、坪山党支部,同时恢复长沙东乡福临铺以及湘阴和丰垸的党组织。

1949年春,当地劣绅和驻扎本乡的白崇禧部企图买掉存放在栈行的“救济粮”,以饱私囊。孔福生知道了,十分气愤,马上发动群众,手持柴刀、梭镖、鸟枪,阻止这一恶行。粮食最终颗粒未动,留下来救济了当地的贫苦农民。

在长沙河西的对敌斗争中,孔福生是一个十分出色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他巧妙地利用“合法”机会开展工作。借国民党政府“防匪”的口号,建立“防匪自卫队”,对付滋扰百姓的国民党小股部队和散兵游勇,保护乡民的安全。还派遣党员打入长沙河西望岳乡保甲政权和长沙县自卫总队第九联防区,做分化瓦解敌人的工作。长沙解放后,这个联防区将枪支全部交给了人民政府。

1949年8月,湖南解放了。孔福生几十年来革命必胜的夙愿终于实现了。8月6日,他回到了22年前养伤的陶公庙,即当时的长沙县临时县政府。他和临时县政府的工作人员一起,着手接管工作。解放初期,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十分猖狂,斗争尖锐复杂。孔福生不顾年过花甲的高龄,积极参与领导肃清残余匪特的斗争,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严厉镇压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使群众能够安居乐业。

1950年3月,长沙县举行农民代表大会。会上成立了长沙县农民协会,选举孔福生做副主席。亲友们都赶来祝贺他,甚至有农民朋友从远隔120里路的湘阴县赶来看望他。孔福生也时刻惦记着农民朋友。他四处慰问贫苦农民,帮助农民解决减租退押等问题。他到哪里,哪里就欢迎他。因为他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十,农民们都尊敬而亲切的称呼他“孔十爹”。

6月,湖南省农民代表大会隆重召开,孔福生当选为湖南省农民协会副主席。大会上,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的王首道评价孔福生是“长沙杰出的农民领袖,是湖南省农民的优秀代表人物”。他“代表了湖南农民坚强的斗争意志和伟大的革命气魄”。随后,孔福生又先后被选举或委任为湖南省土地改革委员会委员、湖南省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湖南省政法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政协第一届委员会委员。

孔福生儿时没上过学,不识字。在湘乡永丰工作时,才由常杏云教他认识了一些字。虽然他识字不多,却善于编唱快板民歌。在革命期间,他编唱了许多通俗易懂又富有斗争意义的快板诗歌。他的诗歌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深重罪孽,表达了农民长期受压迫剥削的痛苦,启迪和鼓舞了农民同地主阶级进行坚决的斗争,被誉为“天才的农民歌手”。他编唱的《工农记》经湖南人民出版社整理后出版,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和喜爱。解放后,为了工作需要,虽然孔福生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仍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学习,经过几年的刻苦努力,已经能够阅读通俗读物了。

1951年6月,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烧到我国鸭绿江边。孔福生义愤填膺,提笔写下了诗歌《抗美援朝保家乡》。1953年,年近古稀的孔福生为了把祖国人民的情意送给志愿军战士,他以湖南省各界人民代表的身份,远赴朝鲜前线慰问。他把党和人民的关怀带给了志愿军战士。他为志愿军战士唱了自己写的《抗美援朝保家乡》的快板诗歌,极大地鼓舞了志愿军战士们的士气,增强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和信心。但是,就在这次赴朝慰问中,他遭到了敌机轰炸。一颗罪恶的炸弹在孔福生附近爆炸,弹片纷飞,硝烟滚滚,孔福生身负重伤,经多方医治未愈,并诱发了心脏病。

1955年7月16日,这位为革命呕心沥血、艰苦奋斗了一辈子的革命战士,天才的农民歌手孔福生,因心脏病发作,抢救无效,在南岳逝世,享年71岁。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