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动态消息重大事件杰出人物革命文献研究评论文艺作品红色故址图片集锦影音作品
动态消息

革命文献

研究评论

相关图片

影音作品

 当前位置:首页 > 杰出人物 > 英雄模范
刘光福
性别:
朝代: 现代
生卒年: 1933 - 1956
籍贯: 湖南衡南
概括语: 湖南衡南县人,1933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衡南县茅市镇茅市村楠竹坪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在家中排行老二。1954年与本县姑娘全德幼成亲,婚后未生小孩。
  湖南衡南县人,1933年10月出生于湖南省衡南县茅市镇茅市村楠竹坪组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在家中排行老二。1954年与本县姑娘全德幼成亲,婚后未生小孩。

刘光福童年时期,家庭生活十分贫苦,一家几口靠租种地主田地维持生活。旧社会的黑暗、地主的剥削压迫,加之父母长年多病,使得贫穷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处于“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房不避风雨”的悲惨状态。刘光福姐弟3人从小就失去了进学堂的机会。每天看着那些有钱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去上学,他心里就有说不出的滋味。虽然进不了学堂,但他却有一股强烈的求知欲望,空闲时,经常偷偷趴在学堂窗口听老师讲课。有一次,正好被那些土豪的儿子撞见,他们都嘲笑他,有的甚至还动手打他,可他还是坚持着,只要一有时间,就跑去偷听。买不起笔墨,回家后,他就用树枝在沙地上写写画画。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因为家庭贫困,刘光福很小时就开始跟着父母劳动。5岁时,他就帮助母亲做家务。每天早上起来,他收拾好房间,就上屋后的小树林捡些干柴回来,有时候还能拿到集市上卖点小钱,为家里节省点开支。7岁后,每到农忙季节刘光福就和姐弟们一起随父母下田插秧、收谷,父母什么时候回家,他也什么时候回家休息。刘光福不仅勤劳懂事,而且心地善良。快过年了,母亲不知从哪弄来一块布料,想着给孩子们做套新衣服,可是只够做两套的布料,母亲就对他们三姐弟说:“姐姐就不做了,给两个弟弟做,等明年想办法再给姐姐做一套新衣服。”刘光福注意到姐姐伤心的表情,再看看自己虽然已补了又补的衣服,想想还能穿,就把衣服让给了姐姐做。母亲为此感到非常欣慰。隔壁邻居70多岁的王奶奶丈夫得病早死,独生子又被那些土豪给害了孤单一人,生活十分不便,心如死水。为了让王奶奶生活下去,不管再忙再累,刘光福都坚持到她家帮忙挑水、洗衣服,每次上山砍柴回来,都要拿一些柴给她。晚上一有时间,他就陪王奶奶聊天,听她讲故事。从此王奶奶的生活不再寂寞,慢慢地对生活又有了信心。

1951年11月的一天,下着蒙蒙细雨,刮着刺骨的寒风。18岁的刘光福打着雨伞从集市买东西回来,这天赶集来往的人很多。村里有座小桥,就在刘光福路过桥头的一刹那,村里一小孩没踩稳,脚下打滑,掉到了河里。当时旁人都呆了,不知所措,刘光福见状,来不及脱衣服,飞身跳入河中,幸好他水性好,不一会工夫,就把小孩救了上来并将他送回家,而他自己满身都是水,冻得直打哆嗦。第二天,刘光福病倒了。村民得知情况后,无不为之感动,纷纷前来看望,有的送来吃的,有一个村民甚至特地为他到深山里采集了草药,希望能帮助他早日康复。在乡亲们的关心照料下,刘光福很快恢复了健康。

1955年3月,在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刘光福光荣入伍,被编入驻连云港市第224部队2支队独立2分队。在部队里,刘光福是公认的优秀士兵。新兵训练期间,他勤学苦练,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一次武器分解结合训练中,由于开始没有掌握好动作要领,方法使用不当,几次都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他心里很着急,训练结束后,他多次主动向排长请教,利用休息时间反复操练,终于取得了优秀。平时生活中,刘光福尊重领导,团结同志,关心爱护战友。虽然他当兵还只1年,但他就像一位老战士一样关心身边的人。分队的一位战友因父亲病故,非常伤心,情绪波动很大,做什么事情都出差错,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悲痛之中。刘光福得知后,经常找他聊天,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并对他说:“你父亲虽然离你而去,但我相信他的灵魂将永远活在你心中。只要你心里有父亲,好好在部队工作,干出一番成绩,他老人家在九泉之下也会觉得很欣慰。”在刘光福的帮助下,这位战友终于走出了悲痛的阴影。刘光福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党的知识,增强对党的认识,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于1956年6月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6年8月6日,刘光福所在分队奉命担负区内执勤任务。下午3时许,正当分队经过猴嘴县时,只见街旁一座住宅楼内浓烟四起,顶楼一住户家发生火灾。值班排长立即安排人员一边上楼救人,一边找人支援。刘光福和排长直接冲上楼救火,火势越来越大,已经蔓延到邻边的房屋,刘光福听见里面有小孩哭叫声,立即提一桶水往身上一倒就向大火冲了进去,迅速把小孩救了出来。小孩哭着说:“妈妈、妈妈,叔叔,求你快去救妈妈。”刘光福又一次冲了进去,在卧室里找到了小孩的妈妈。此时出口处的火势越来越猛,房中已无其他出路,没办法只能往火里冲,正要冲到出口时,房梁掉了下来,情急之下,刘光福一把推出了小孩的妈妈,赶来的战友们把小孩的妈妈救了下去,而刘光福却被倒塌的砖瓦房梁埋在了无情的大火中。1个小时后,大火被扑灭了,战友们在废墟中找到了面目全非的刘光福。此时,刘光福永远闭上了他那善良正直的眼睛,年仅23岁。

刘光福牺牲了,但他那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对革命无限忠诚的理想信念,以及他那种为群众利益勇于献身的高贵品质却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被救的群众为了感谢他的恩情,特地做了一块匾,上书“为民舍生的好战士”,送给刘光福生前所在的部队。猴嘴县人民为了表示对刘光福的敬仰,坚决要求将他葬在猴嘴县公墓,让全县人民永远记住为抢救群众而光荣牺牲的人民子弟兵。刘光福的英雄事迹很快便传遍了整个猴嘴县,传遍了整个军营。部队为怀念牺牲的战友,激励战士,积极开展树英雄,创先进等活动,整个军营掀起一股学英雄的热潮,《解放军报》、《人民日报》、《连云港日报》相继报道了刘光福的英雄事迹,在当地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地方政府和部队首长称赞:“刘光福同志为人民利益而死,他是党的好战士,是人民的好战士,我们会永远记住他的。”195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追认刘光福为特等功臣。
版权所有:湖南图书馆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