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市,1937年出生于株洲县伞铺乡铁篱村一个佃中农家庭。父亲姜泽高,以种田为本,间常做点小生意,为人刚直不阿,性格粗犷,不甘人后,会盘算,对子女要求很严。母亲黄丽希,为人厚道,性格温顺,是个勤劳持家的农妇,先后生育八个子女,只留下三男两女,伯奎排行老大。姜伯奎温顺和气,为人正直,从小爱学习、求上进,从小学到中学成绩都比较好,小学里加入少先队,中学时加入共青团。
1954年8月他在株洲市一中初中毕业后,作为第一批有文化的青年,进入到公安队伍。由于他身高适度、体态端庄、善于言谈、沉着机灵,加之出身和社会关系好,经过组织考查,被安排到市公安局一科搞侦察工作。这里的职责要求很严,不仅立场要坚定,要保守秘密,且要廉洁奉公,任劳任怨,严格遵守政策、法律,不徇私情。年轻的姜伯奎深感党和人民对他的信赖与肩上担子的重大。为了尽快适应工作的需要,他特意从文具商店买了两本大笔记本,一本作为学习政治时事用;一本作为学习业务知识用。他总是发扬“钉子”精神,挤时间学习,不仅通读了《毛泽东选集》四卷,而且把《为人民服务》背得烂熟;不仅学会了有关业务知识,而且牢记公安人员“八大纪律,十项注意”。由于他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在头脑里树立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并且体现在日常行动上。
他热爱公安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每天他总是清早起床,晚上12点才归。为了执行任务,他东奔西跑,走南闯北,很少歇息,有时还饥肠饿肚地坚持工作。1958年的一个晚上,他为了完成任务,干了一通宵,第二天清早在执勤单位用自来水洗了把脸,又接着干到中午12时,仅仅吃了一个烧饼。他和同事出差,特别是到广州、上海等大城市执行任务,都主动当向导、搞后勤,安排得熨熨帖帖,同志们满意地称他为“好后勤”。
他专心致志地钻研业务。他自学和拜师学会了摄影技术,为了达到快、准、好的要求,以适应侦察摄影的需要,平素总是抓住时机进行训练,很快提高了摄影技术水平。有一次市委领导朱远明同志来局检查工作,从拍照到放大相片,只用了20分钟,受到人们的称赞。
为了工作,他迟迟不考虑个人问题。与他同时参加工作的同志都先后成了家。好心的同志劝他说:“该找一个了”。他总是说“不慌”。生活在农村的父母及弟妹,都希望他早点成家有个照应,可是他一年四季只顾工作,根本不去考虑个人问题。有次他妹妹受母亲嘱咐进城看他,问他到底做什么工作,他也只是婉言一般相告,要妹妹转告母亲放心,没有说出实际工作内容。1959年的一天晚饭后,妈妈突然叫妹妹从家里走路到市公安局找他回家,说有急事。次日他请假回家,原来是母亲让他看对象。他严肃地对妈妈说:“我参加工作不久,就找什么对象。以后再不要骗我了,我的工作很忙。”吃了午饭就回到了工作岗位。
1960年6月29日,姜伯奎为了向党的生日献礼,决心苦战一昼夜,把未完成的侦察摄影技术革新搞好。吃过晚饭后,他便和本科室的两位同志一道来到市广播电台请教老师傅,共同研究设备的安装技术。不当料他们埋头苦干到深夜11时37分时,突然发生了香蕉水起火事故。霎时间,烟雾弥漫,火势迅速蔓延,并引起了该台服务部存放的大桶香蕉水和油漆等易燃物着火燃烧起来,眼看国家财产将要化为灰烬,电台面临烧毁,已经熟睡的电台工作人员将有生命危险。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种抢救国家财产、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强烈责任感,驱使姜伯奎丝毫没有考虑个人安危,纵身扑入了火海。顿时,熊熊烈火,猛兽般地舐烧着他的身躯,为防止现场那桶香蕉水爆炸,造成更大伤亡事故发生。他使尽全身力气去拖香蕉水桶,因力不从心,不但没有搬动,反而被晃动溅出的香蕉水溅满身上和地上,引起了更大的火势,他的身躯完全陷入烈火之中。他用身躯去滚灭火焰,因火力猛烈无济于事。在场扑火的其他同志,见他的头发和衣服被烧光了,皮鞋烧焦了,皮肉烧得吱吱作响,责令他停止扑救。姜伯奎在空气窒息和无法忍受的剧痛下,才从烈火中滚了出来。有人要帮他扑灭身上的余火,他却一边在地上打滚,一边向同志们嚷着说:“别管我,救火!救火!电台要紧!”话音刚落,便昏死过去。同志们七手八脚地将他抬上汽车送往市立一医院抢救,被烧成焦人的姜伯奎从昏死中苏醒过来,听到抬着自己的老严同志“哎哟”了一声,还关心地说:“老严也伤得不轻呀,另外换个同志搭一下吧!”路上,他还问姚世梅同志:“火灭了没有?你的伤重吗?”进到医院后,医生确认烧伤面达90%以上,除了系皮带的腰部和一只未脱落皮鞋的脚尚有点皮外,其余没有一处好皮。尽管如此,姜伯奎同志却没有一点悲伤的情感,表现得很坚强。当正在医院住院治病的市公安局沈副局长闻讯赶来看望时,他反而强打精神安慰沈副局长说:“沈局长,您好好休息!我的病没问题,过几天就会好的。”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事故发生的第二天上午,市委书记刘质毅同志赶到医院一边慰问,一边询问抢救情况,并指示:“要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一定要抢救好姜伯奎同志。有困难找市委和市人委。”市委其他有关领导也多次到医院慰问和研究抢救措施,发现血浆有困难,指示先由公安系统组织输血,不够就由市委和市人委出面动员全市职工献血。省公安厅闻讯后也派员专程前来慰问,还组织了输血队到医院献血。
进院后,市卫生医药系统把抢救姜伯奎放在第一位:医院立即召开紧急会议,讨论、研究抢救措施,并连夜派外科医师刘健赶赴省医学院,请来了主治烧伤的外科医师;市卫生局派秘书科长守在医院联络;市医药公司派专人坐守医院,为保证药品供应进行联系,公司经理还亲自去长沙取药。医院党支部动员全体干部、职工投入抢救姜伯奎同志的战斗。医院大厅挂着“一切为抢救姜伯奎同志”的申请书和决心书。一致表示:为抢救姜伯奎同志,要血有血!要皮有皮!要什么有什么!要多少有多少!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有!为可爱的人献出自己的一切!
在与烧伤作斗争中,姜伯奎同志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尽管他头不能靠枕、双手双脚都不能动弹,这种痛苦是无法形容的,但他没有叫一声苦,没有呻吟一声,没有皱过眉头。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他仍然惦记着工作。总是低声无力的念叨:“我们的……工作……很紧张,我……要……回去……不能躺在……医院啊!”省市领导走近病床看他的时候,只要他从昏迷中醒来,总是挣扎着想抬头坐起来致谢,可他已无能为力。在临终前的几个小时,他高烧到40度,几乎失去神态,处于昏迷状态之中,嘴里还大声喊道:“打火,打火!火……灭了没有?!”
姜伯奎牺牲的第二天(1960年7月2日),党组织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在追悼会上,中共株洲市直属机关党委追认他为中共党员;共青团株洲市委追认他为模范共青团员。1967年6月6日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追记二等功一次。
党的好儿子,人民的好公仆,公安战线的好战士,姜伯奎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