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鄂州人,1906年出生于湖北省鄂城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岁丧父,6岁失母,孤苦伶仃,难以度日。
童年时代的高汉卿就是在那最不幸的命运中度过的。常常靠挖野菜,捡红薯根来充饥。冬天布片露身,赤脚开裂;夏天头发蓬生,虱婆满身;9岁的高汉卿就开始为富人卖命,成了本村地主的一个看牛娃;15岁开始做长工,18岁后背井离乡,流浪在外做工,只身飘零,风尘奔波,走遍了湖南、湖北、江西、广西、贵州各地,辗转流离,受尽苦难。1949年10月,他终于从苦海里跳了出来,翻身得解放,因而对新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
1950年1月,高汉卿进入衡阳冶金机械修造厂,担任了工段和车间的工会劳保委员。他十分热爱这个工作,深得群众的拥护,每逢假日,高师傅不是在厂区的家属宿舍里进行访问,就是到远离一、二十里的草桥,耒河口的职工家庭里进行访问,主动积极地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具体困难。
有一次,刘同寅的母亲病了,来信叫他回去一趟,刘同寅手中没有钱,高汉卿知道后立即给他50元钱,作为回家的路费。还有一次,萧文英的小孩病了要住院,身边没有钱,高师傅知道后,就把自己身上所有钱都掏给了她。工人们说:“再大的困难,只要是高师傅知道了,他总设法帮助解决。”
1958年9月的一个夜里,高汉卿睡得正香,忽然天下雨了,高汉卿一骨碌从床上爬了起来,开开门,就冲了出去。大概过了个把钟头,高师傅回来了,只见他一身透湿,头发上的水一滴滴地顺着脸往下流,他爱人一见,问他道:“什么事这么急呀?”高汉卿说:“今天下午厂里有一批型砂卸在路边,要不去盖上,岂不被雨水冲走了吗!”
1959年,高汉卿担任铸钢车间运输班长,材料运输科进厂的型砂,分类、卸车、保管等工作本来不是运输班的事情,而高师傅却把这个任务担起来了。
高汉卿无私地帮助和爱护职工,在许多人的心里都播下了阶级友爱的种子,他的事迹,在工人中间是有口皆碑的。由于高汉卿忘我劳动,以厂为家,解放以来每次评功表模时,他都被评为厂先进生产者。1960年以来,高汉卿次次都被评为全厂的甲等先进生产者,4次出席了衡阳市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1963年4月,他又光荣地出席了湖南省冶金系统第三次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被授予省冶金系统先进生产者(属市级劳动模范)称号。
高汉卿不仅忘我劳动,兢兢业业工作,而且处处助人为乐。在厂里,工人们都喜欢叫高汉卿为“百事管”。高汉卿经常对年轻人说:“能用的就要用,能省的就要省。”有一次,高汉卿在搬运型砂时掉了一点,他马上停下来,把掉在地上的型砂收起来,有个青年工人见了,就说:“高师傅,这一点点砂子有什么了不起。”高汉卿听了,就很郑重地说:“你要知道,这些型砂和大米一样贵啊!”高汉卿的一顶草帽,整整戴了4年了,长年累月,草帽的帽顶已经磨穿了,还继续用。
高汉卿年老心不老,刻苦学习感人心。高汉卿在苦水里泡了大半辈子,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好,因而在工厂利用一切机会进行自学。高汉卿不仅自己刻苦学习,而且还经常教育青年努力学习文化技术。青年工人李洪发不大愿意参加文化补习班学习,于是每到文化学习时,高汉卿就来到李洪发的宿舍里,督促着他去学习。
1963年11月底的一天,也就是高汉卿牺牲前的10多天,备料车间主任来到了他的家里,一进门就说:“高师傅,最近石灰窑生产出来的石灰质量不高,领导想请你去帮几天忙,把石灰窑的生产抓上来。”高汉卿听了以后二话没说就答应了。第二天,天刚蒙蒙亮,高师傅就踏着晨霜来到了石灰窑,抡起铁锤打碎石块,然后挑着石块装窑,出石灰,整整一个上午他没休息一下。下班的汽笛响了,高师傅高高兴兴回到了家里,他全身上下一片白,连眉毛,胡子都白了,他爱人疼爱地说:“看你,简直像个雪人了!”
高汉卿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一颗心,完全沉浸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10多年来,他除了1953年和1958年因为干重活受了内伤,两次住了一个多星期的医院以外,从没有缺过一天工。
1963年12月19日上午,在衡阳冶金机械修造厂备料车间的石灰场,发生了煤气中毒的事件。高汉卿得知后,当即奋不顾身地下到窑内,他解下自己身上的绳索,系在遇险者身上,使遇险的工人安全脱险,但自己却以身殉职。高汉卿虽然离去了,但他的精神并没有死,他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人民利益而死,他的死重于泰山。1969年1月8日经湖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追认高汉卿为革命烈士。
|